來源:陸家嘴大宗商品論壇
作者: 許俐
報告要點:
我們認為當原油(成本)與化工品供需共振時,化工品價格易走出趨勢性行情,當二者背離時,化工品多以震蕩行情為主。短期油價區間震蕩、MEG生產利潤偏低但供需過剩,短期MEG有成本修復需求,短期走勢偏多,但修復空間受供應偏空壓力限制,階段性操作適合逢高沽空。假設油價45-50美元(Brent)區間震蕩,MEG低加工費下成本支撐低位或在3200-3300。
摘要:
首先,MEG與原油的相關係數跟隨MEG供需格局的變化而調整。具體變化:
(1)綜合成本偏強(油制佔主)+MEG供需偏空=MEG與原油的相關係數低;
(2)綜合成本偏強(油制佔主)+MEG供需平衡或偏多=MEG與原油的相關係數高;
(3)綜合成本偏弱(油制佔主)+MEG供需偏空=MEG與原油的相關係數高;
(4)綜合成本偏弱(油制佔主)+MEG供需平衡或偏多=MEG與原油的相關係數低。
MEG與油價(成本)如何演繹?
情景1:油價高位回落,MEG高庫存持續,MEG維持低加工利潤。假設油價35美元(Brent),MEG下方支撐或在3000-3200;適合逢高沽空。
情景2:油價區間下沿企穩回升,MEG去庫順利(重回100萬噸以下區間),修復加工利潤。假設油價50美元(Brent),MEG支撐或在3300附近,上行看3900。適合逢低做多。
情景3:油價重心緩慢回升,MEG再度累庫,MEG走勢將以壓縮加工費的方式消化成本抬升。假設油價45-50美元(Brent)區間震蕩,MEG低加工費下成本支撐低位或在3200-3300。適合做空MEG加工費。
供需拐點關注補庫空間或補庫周期能否令供需改善,進而帶領MEG價格走出弱勢。
風險因素:地緣事件引發油價超預期波動,疫情二次爆發,中美關係惡化。
一、MEG與油價的相關性受供需多重驅動影響
我們在報告《成本與供需背離下,化工品如何演繹之PTA——專題報告20200614》中通過年度相關係數與PTA供需格局的對比發現,認為PTA和原油相關係數的高低受PTA供需格局的多空變化影響。本文我們將觀測對象改為MEG,發現這種關係邏輯基本適用,但也存差異。一方面,由於MEG供應格局並非完全由國內市場主導,因此相關性不單一與供需驅動相關,而是受綜合驅動影響,例如進口依存度、供需缺口、國內產能增速、行業利潤等,共同影響MEG價格與油價的相關性表現。另一方面,MEG成本即要考慮油制工藝,還要考慮煤制工藝。因此,當綜合成本驅動與MEG供需驅動背離時,相關係數會下降;反之,相關係數上升,具體變化有以下幾種:
(1)綜合成本偏強(油制佔主)+MEG供需偏空=MEG與原油的相關係數低;
(2)綜合成本偏強(油制佔主)+MEG供需平衡或偏多=MEG與原油的相關係數高;
(3)綜合成本偏弱(油制佔主)+MEG供需偏空=MEG與原油的相關係數高;
(4)綜合成本偏弱(油制佔主)+MEG供需平衡或偏多=MEG與原油的相關係數低。
MEG與原油的相關性較低的年份在2011-2012年、2017-2019年(下圖中①-③框內所示),二者走勢聯動性差,甚至在2011年和2019年走勢相背離。從MEG價格驅動看,2011年國內MEG產能增速僅3%、進口依存度高達76%,但供需缺口較2010年的426萬噸降至112萬噸(需求-國內產量),因此,乙二醇走勢與偏強的油價同步性下降。2014-2018年間,進口依存度走勢與(MEG和原油)相關性走勢基本趨同,特別是2015年後相關性隨著進口依存的下降而走低,驅動在於國內MEG產能的增長對進口形成了一些替代,並且隨著煤制產能的擴張,導致國內MEG市場價以進口油制MEG價為絕對主導的局面有所動搖。2019年MEG和原油的價格相關性降至-14.9%,期間原油價格表現偏強但乙二醇價格大幅走弱。驅動在於市場預期2019年MEG產能進入投產高峰,導致MEG價格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大幅下挫,雖然油價在2019年初企穩回升,但MEG價格並未止跌。不過MEG價格的下挫也擾亂了其產能的投產步伐,2019年實際產能增速僅3%,不過國內產實際產量仍有11%的增長。在預期回歸現實之後,2019年四季度MEG才跟隨原油價格企穩回升。
2020年以來,MEG與原油價格的相關性再度回升至87.7%附近,雖然MEG產能大幅增加、MEG供需缺口下降,進口依存度下降,但由於MEG行業加工費處於偏低水平,導致與原料價格的敏感度上升。因此,MEG價格跟隨油價易跌難漲,上半年的油價偏弱正好與MEG供需偏空格局共振。
二、成本端與供需背離情況下,MEG的價格表現
從原油(成本)與供需的兩種不同背離情況下看,化工品價格走勢會有哪些特徵?我們以MEG為例,其國內供應由煤制和油制部分組成,其中,目前油制供應佔比64.45%、煤制供應佔比35.55%。2015年煤制產能開始大規模投產前,石腦油制MEG對MEG市場價格處於絕對主導。2015年-2018年是煤制供應快速發展的階段,但煤制供應仍未佔據主導,因此煤制定價以緊貼油制價格為主(如,油制-200元/噸)。2020年國內大煉化帶來了260萬噸油制乙二醇的新產能釋放,令油制供應佔比仍維持優勢地位,大量的煤制新產能卻因行業利潤虧損而兌現不足。但是預期煤制工藝佔比趨於上升的情況下,原油價格對MEG價格的絕對主導作用將有所下降。因此,我們認為在油製成本對MEG價格的影響佔主導的同時,煤製成本對邊際供應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當考慮成本端的驅動時,需將二者結合考慮,成本與供需的共振與背離的表現也會較為複雜。
2.1、綜合成本驅動分化且偏弱、供需偏強時,MEG價格受基本面主導偏強
綜合成本驅動偏弱時,即油制MEG利潤和煤制MEG均處於較高水平時(如圖3中橙色方框所示時期),若MEG自身供需表現偏強,則MEG價格呈現階段性高位運行的概率較大。例如,2014年上半年,由於高油價導致油制MEG利潤大幅低於煤制利潤,但MEG價格因供需支撐表現堅挺,MEG年度供需缺口(需求量-產量)高達717萬噸左右,國內港口庫存自當年3月開啟去庫;即便是下半年油價大幅下挫拖累MEG價格跟跌,但MEG相對油價較為抗跌導致油制MEG利潤修復、煤制MEG利潤下滑。2018年,MEG年度供需缺口再創新高至840萬噸的水平,同期油制和煤制乙二醇利潤處於高位且分化,MEG價格整體處於高位區間運行。
2.2、綜合成本驅動一致且偏強、供需偏弱時,MEG價格存向上修復驅動,但高度有限
2018年下半年,在原油價格下挫,疊加MEG產能大擴張的預期以及MEG期貨上市的影響下,MEG價格大幅走低,油制和煤制MEG利潤也被大幅壓縮。2019年,油價企穩回升,但MEG供需過剩的利空預期仍籠罩市場,在油制和煤制MEG利潤壓縮至歷史低位後,MEG價格跌勢收窄,進入區間震蕩格局,走勢跟隨加工費窄幅震蕩,成本修復驅動令MEG走勢有所回升,但鑑於供需偏弱驅動未改,走勢回升的高度有限(如圖3中藍色方框所示時期)。
從歷史數據看,當MEG油制和煤制的現金流加工費中的一方觸及0元時,MEG對成本的敏感度凸顯。例如,油制MEG現金流加工價差跌至0時,MEG價格均有企穩表現。
總體而言,油價偏強,供需偏弱,則MEG價格低點在盈虧線附近,高點受制於利潤高位。高利潤將刺激供應增加,令供需偏弱加深,進而打壓價格,需關注開工率與加工費的關係,對MEG價格的反作用。
在加工費收窄過程中,加工費越靠近盈虧平衡線,MEG價格與油價的聯動性將增加,即低加工費預示著其價格將顯反轉潛力,這能夠成為判斷化工品價格短期企穩的依據之一(如2020年7月中下旬MEG價格的上漲修復加工費行情)。另一方面,價差的擴大驅動往往來自成本進一步坍塌,供應偏弱背景下化工品價格將繼續下跌,下行將以盈虧線為目標。
2.3、供需在油價與MEG相關性中的影響作用
當原油(成本)與供需背離是以「油價偏弱、供需偏強」的形式出現時,MEG走勢則受基本面主導維持偏強態勢。以MEG庫存變化來反映供需情況,對比庫存與價格的關係發現,若去庫階段伴隨油價走弱,則MEG價格跟跌概率不高,反之,去庫伴隨高油價,則MEG價格受到共振而偏強。例如,圖6中灰色方框所標示的階段。根據MEG庫存的季節性規律顯示,二季度MEG累庫概率較高,若高油價出現在二季度,則對MEG價格的提振作用有限,即便成本端有修復需求,但修復空間不大;下半年MEG開始去庫,並以三季度最為明顯,因此若油價下跌出現在三季度,對MEG走勢的影響要小於累庫時期。
不過去庫的程度將影響MEG價格的堅挺程度,而累庫程度影響MEG價格下行壓力情況。例如,去庫比較順暢的時期(圖6中灰色方框),MEG價格表現堅挺;累庫程度較高的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下半年至今,MEG價格持續走弱。我們認為MEG港口庫存在40萬噸以下,去庫利好支撐較顯著,在110萬噸以上則價格壓力較大。
三、現階段MEG驅動偏弱,走勢如何選擇?
3.1、現階段MEG油制、煤製成本雙雙壓縮,成本修復驅動一致偏多
從成本端看,油價的回升帶動油制乙二醇成本抬升至3545元/噸附近,現貨價格因高庫存壓力維持3550-3600元/噸區間波動的情況下,現貨利潤呈現小幅虧損。煤制乙二醇利潤也較長一段時間處於盈虧線附近,煤制利潤計算因各企業有差異,但我們從煤制開工與現貨價格的關係中發現,當現貨價格跌至3500元/噸附近後,煤制乙二醇開工率大幅下降,可見該價格下的利潤已對供應形成負反饋,可作為煤制的盈虧線觀察其利潤情況。目前,煤制和油制雙雙處於虧損時,成本端綜合修復驅動向上。
3.2、MEG供需驅動偏空,制約利潤修復空間
截止7月27日華東主港地區MEG港口庫存139萬噸附近,整體維持高位徘徊,短期去庫阻力重重。供應方面,短期偏多長期趨增。1-6月國內MEG產量、進口量均同比增長11.4%,聚酯需求受新冠疫情影響增長有限,導致上半年MEG供應過剩量約166萬噸。目前,雖然國內MEG整體開工僅56.8%附近,但進口壓力不減。7月上旬,乙二醇周度到港量平均在25.6萬噸,7月23日-29日計劃仍有22.1萬噸的到港,而主港平均發貨量維持在5000-6000噸/日的狀態,難以形成顯著去庫。需求方面,下遊聚酯開工雖維持90%偏上,但聚酯品特別是長絲產銷(89-90%)較同期偏低、聚酯品庫存較同期偏高(24.6天左右),再加上中美關係的擾動,出口需求改善波折重重。此外,下半年乙二醇計劃投產的產能仍有210萬噸左右,若投產兌現MEG整體偏空格局難扭轉。
3.3、MEG與油價(成本)如何演繹?
情景1:油價高位回落,MEG高庫存持續,MEG走勢將跟跌,且維持低加工利潤。假設油價35美元(Brent),MEG下方支撐或在3000-3200;若油價進一步走低,則下方低點看2800-2900。屆時操作上適合逢高沽空。
情景2:油價區間下沿企穩回升,MEG去庫順利(重回100萬噸以下區間),MEG走勢將跟漲,修復加工利潤。假設油價50美元(Brent),MEG成本支撐或在3300附近,上行高位看3900;若油價進一步上漲,則高點有望重回4000上方。屆時操作上適合逢低做多。
情景3:油價震蕩偏強,價格重心緩慢回升,MEG再度累庫,MEG走勢將以壓縮加工費的方式消化成本抬升。假設油價45-50美元(Brent)區間震蕩,MEG低加工費下成本支撐低位或在3200-3300,高加工費下上行壓力或在3800-4000。操作上適合做空MEG加工費。
供需拐點,則關注補庫空間或補庫周期能否令供需改善,進而帶領MEG價格走出弱勢。
風險因素:地緣事件引發油價超預期波動,疫情二次爆發,中美關係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