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錯了多少年?「嗯」根本不讀「en」,字典裡都查不到這個讀音

2020-12-13 解憂文史

古人云: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不過,一言可以定國,一言亦可以喪邦,如果自身文化基礎不紮實,也可能產生不虞之隙的誤會,甚至帶來啼笑皆非的笑話。

古往今來,關於鬧文化笑話的故事簡直不勝枚舉,每一個都能令人體會到語言別樣的魅力。話說某縣官大字不識一籮筐,小文難懂幾鬥縷,卻喜歡學人審案。一日,他指著一個犯人喝道:「你!翻斤鬥!」

犯人聞言一愣,只得硬著頭皮翻了個斤鬥,一旁的師爺趕緊提醒:他叫潘斛科!縣官指著第二個犯人道:「你!也氏!」犯人無奈,也跟著翻了個斤鬥。師爺見狀又趕快對縣官說:老爺,她叫乜氏!

師爺見還有第三個犯人,於是提前對縣官提示名字叫「新釜」。縣官聽罷哈哈大笑,說:幸虧你提醒得早,不然我就叫他「親爹」了!

諺云:「秀才識字讀半邊。」是說秀才遇到不認識的字就讀半邊字,一般都能對上。這是一個偷懶查字典的小技巧,同時也是我們讀錯字的一個重要原因,以上趣味故事就是誤讀半邊字的結果。

今天我們來看一個幾乎十人九錯的漢字:嗯。這個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頻率極高,尤其是隨著網絡聊天的不斷普及發展,它被賦予了太多含義:它曾被認為是不尊重對方的詞彙,也可以是話題終結者,表示自己想要結束對話,還可以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情緒。可是,「嗯」該怎麼讀呢?

很多人脫口而出:「ēn!」不管是電腦還是手機,不論是哪一種輸入法,只要使用拼音「en」就可以打出「嗯」字,大家平時都是這麼用的,難道還有錯嗎?實際上,還真錯了。其實,「嗯」的真正讀音包括「ǹg、ńg、ňg、ǹ、ń、ň」,就是沒有「en」!

許多人常常把「嗯」與「恩」混為一談,甚至連二者拼音都隨便混用,其實這是一種公理性質的錯誤。「恩」可以作名詞、動詞、形容詞,而「嗯」只是嘆詞,表示應允、肯定或疑問。不管在哪種版本的字典中,「嗯」的讀音都沒有en。

「ng」的讀音平時所見不多,它的發音其實很簡單,就是緊閉雙唇,然後使用鼻腔哼鳴發音;而「en」的發音則依靠的是口腔,雙唇處於微張。

包括由「嗯」組成很多詞組:嗯聲(開始說話前的清嗓聲)、嗯哎(表示不在意的應答)、嗯嗯呃呃(不斷發出嗯和呃的聲音,希望事物會好轉起來),其讀音都是「ng」。那麼,為什麼在現代漢語中,讀音會變成「en」了呢?

其實,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漢字是有很多特殊讀音的,比如:ng、n、m、ê等,它們可不依靠元音字母而單獨成音,而且還可以標明音調。但在現代漢語拼音裡,這些讀音卻只表示一個不能單獨使用的單韻母,單獨使用的情況基本被淘汰。

而且,以「en」代替「ng」的結果,更是跟隨大眾主流的將錯就錯之計,為了大多數人的輸入需要和讀音習慣,索性就將其錯誤化了。

同理,漢字「哼」的讀音也面臨同樣的遭遇,它本來發音應是「hng」,看起來比「嗯」更令人震驚,但如今大家普遍將它讀成了「heng」,輸入法亦隨之改變。還有「姆」字,讀音應該是「m」,而如今「mu」都已大眾化了。

語文老師旨在教孩子拼音的普遍規律,因此課堂上很少講到這些特殊用法,等到我們真正了解到它們時,才發現已經習慣了。其實,這也不能算作是讀錯,畢竟官方及大眾都已默認了。只是這種近似鼻音的用法,在古漢語以及現代很多方言中都還精心保留著,而普通話卻將它們逐漸移除,這或多或少會減損一些漢語魅力吧?不知大家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嗯」根本不讀「en」?讀錯不怪你,真正的讀音連字典都查不出來
    「嗯」這個字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隨著網絡的發展,原本一個單純表達應允、肯定或疑惑的嘆詞被賦予了多重含義。有人說它是聊天終結者,有人說這是一種敷衍的態度,也有人說常對人說「嗯」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現的「嗯」字,你知道它的真正讀音是什麼嗎?
  • 「嗯」的讀音是「en」?這或許是近代人最容易忽視的錯誤
    1、被誤解的發音  很多人認為嗯這個字讀作ēn,其實是一種想當然的行為,因為這個字的拼音和「恩」的拼音是截然不同的。  嗯這個字表示在聊天的時候,需要應和或者敷衍的時候才會用,在當代網絡聊天的時候,這個字往往也會總結聊天的內容。
  • 如何快速查字典?掌握「猜查法」,讓查字典的速度「飛」起來!
    如果不認識漢字,課文怎麼讀?小說怎麼看?怎麼寫作和交流?所有的文章,都是由一個個漢字組合而成的。不認識漢字,一切都無從學起。從幼兒園開始,到小學、初中、高中、大學,語文學習的過程,也是不斷認識、積累漢字的過程。即使是出社會了,上班了,也會遇到生僻字,還是要查字典。從小,語文老師就開始教我們查字典。用的最多的,就是《新華字典》。
  • 我們都讀錯了,撒貝寧的撒原來讀sǎ不讀sà?易讀錯的100個字快收藏
    說到撒貝寧,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央視的金牌主持人,撒貝寧的影響力非同小可。他睿智的主持風格,瀟灑帥氣的外表,吸引了不少粉絲。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小撒(sà),十人有八人都讀的是四聲,然而,這個讀音卻是錯誤的,正確的讀音應該是三聲(sǎ)。是不是感覺很驚奇呢?
  • 新生名字太生僻 老師點名查字典
    ,私底下查了一下字典,還有一個讀錯了。」    考考你    讓老師犯難的字,你認識幾個?    尷尬:有的名字漢語字典上也查不到    讓宋飛有點尷尬的新生中,有一個名叫「劭鋆」的孩子(保護孩子,隱去姓氏)。第一字,也許很多人都認識,第二個字你就不一定認得了。
  • 你查了字典了嗎
    他百無聊賴地翻著一本大字典,又百無聊賴地把字典放到一邊。過了一會兒,他在紙上寫下一個「罌」字問女孩:「哎,你說這個字念什麼?」  「ying」女孩奇怪地看著他,「怎麼了?」  「是讀『yao'吧。」他說。  「是『ying'。」  「我記得就是『yao'。我自打認識這個字起就這麼讀它。」  「你一定錯了。」女孩冷淡地說。
  • 河南名字最難念的4個縣,均是簡單的漢字,查字典都不一定能讀對
    漢字不僅有多音字,還有同音字,同一個字用在不同的語境中發音也會有不同。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河南名字最難念的4個縣,均是千年古縣,查了字典都不一定能讀對。濬縣濬縣隸屬於河南省鶴壁市,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藝術之鄉,很多人看到它都會脫口而出稱之為「jun」縣?
  • 語文園地二(小學二年級上冊,掌握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進入小學二年級後,要學習的字詞越來越多,有時會遇到一些不認識的生字,這時如果有一種工具能夠幫助我們快速查找到該字的讀音、意思、組詞等,那麼對學習的幫助非常大——今天我們就將學習部首查字法查字典。部首查字法部首查字法的簡要步驟歸納起來就是:部首目錄→檢字表→正文。但是這樣說,依舊不明白如何去查字典,下面我們就將按照這個順序逐次明晰步驟與方法。
  • ng,你知道怎麼讀嗎,部編版教材裡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拼音
    (3)有些方言地區的口語沒有chua這個音,讀起來會有些拗口,可能因此誤認為沒有對應的字詞,斷定是教科書錯了。 (4)教材的音節教學採用的是「窮盡式」,拼出的讀音比較全,也比較多,修訂時可以考慮精簡一些,更適合學生學習。 (5)教材是公共知識產品,大家都可以批評指正。
  • 怎樣使用《康熙字典》查難字、生僻字及古代讀音?
    有人說漢字是「出生不報,死而不葬」。那麼漢字到底有多少呢?遇到生僻字,還是應該先查一下《新華字典》、《新華詞典》、辭源》、《辭海》等一般字典、詞典。因為這些書也收了一定數量的生僻字。也可以查一下《難字表(修訂稿)》(文字改革出版社編,人民日報出版社1964年出版)。《難字表》專收比較難讀、難寫和容易讀錯的字二千多個,用拼音字母注音,有些字還加上簡單的注釋。
  • 那些我們終於讀對的漢字,又悄悄變回錯誤讀音……
    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 大家紛紛表示有些「發懵」,不知道現在我們到底應該讀哪個字音才算正確。
  • 偏旁部首不會讀?不會部首查字典?小學漢字偏旁部首名稱表幫助你
    偏旁部首不會讀,不會部首查字典,不認識偏旁部首名稱的都應該看看這份小學漢字偏旁部首名稱表。小學語文的學習不單單是為語文學科打基礎,更是為了所有科目打基礎,因為如果語文沒學好,學生的理解能力、讀題能力、閱讀能力、語言組織能力都會受到影響,對其他科目的學習都會產生不良的效果。而學好語文的基礎除了漢語拼音之外主要就是漢字的學習了。
  • 尿尿的正確讀音是什麼?相信大部分人都念錯了!正確讀音很少用!
    今天看到微博上有一個熱搜:尿尿的正確讀音!這麼簡單的一個詞語,還需要上熱搜普及一下?懷著疑惑的目光打開了微博的熱搜以後發現,原來自己真的錯了,我就是念錯的其中一位。上了這麼多的年學,雖然會讀,但是兩個字疊加在一起以後,還真沒有想過讀音發生了變化。原來錯誤就在自己身邊發生啊!正確的讀音如下:當看到正確的讀音之後,雖然覺得自己一直念錯了,但是也情有可原,比原這樣的讀法實在是很少人在用了。
  • 學習查字典「部首查字法」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必須要掌握的課目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語文園地【查字典】部首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是利用漢字的部首來查字,多用於知道字形、不知道讀音和釋義時應用。第一步,要查「狐」的讀音,先要確定這個字的部首是「犭」,再數數「犭」的筆畫,共三畫。第二步,在「部首目錄」裡的「三畫」中找到部首「犭」和它所在的頁碼。第三步,按照頁碼,在「檢字表」中找「犭」部,再數數「狐`」字除去部首還有幾畫,然後在相應位置找到「狐」字和它在正文中的頁碼。
  • 開學第一天新生名單曝光 老師撕心裂肺點名都沒人搭理-生僻,讀音...
    有一些名字很搞笑,也有一些名字特別難念,連老師都要想查字典。  」廣州越秀區某小學的老師告訴記者,班上孩子的名字會出現很多不常見的字,三個土的「垚」,四個火的「燚」,這些已經算簡單了,還有不少孩子的名字筆畫很多,例如「爔」、「曦」、「灝」、「熙」、「睿」、「馨」等。為了不在課堂上叫錯孩子的名字,該老師通常都會先查字典,但有些字普通話和方言的讀音不同,也只能根據普通話的讀音猜,或者上網查正確讀音。
  • 尿尿的正確讀音?可笑至極
    古代的尿壺文雅一些的叫法是溺器,凡看過二十四孝的都能知道,裡面有滌親溺器的故事。溺器現在通讀(niqi),追根究底這其實是錯的。人們之所以以錯為對,有兩個可能。一是錯成了習慣,將錯就錯。這也是我們不以字典為據的原因。
  • 手機裡的《新華字典》 未來想做「國民APP」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新版《新華字典》的正文每頁都多了一個小小的二維碼,打開「新華字典APP」進行掃描,就能查看當頁所有單字的部首、筆畫、結構等信息,還能免費收聽字的標準讀音,觀看筆順動畫,查檢知識講解等。 實際上,「新華字典APP」作為《新華字典》的官方應用程式,已經運營了三年多的時間。
  • 幾個「一讀就錯」的漢字,有人讀錯20年還不知道!看你能讀對幾個
    ,而是看一看我們經常「一讀就錯」的一些漢字,看看這其中有沒有你們「中槍」的漢字。其實還有一些在姓氏的字,因為有些字用在姓氏上後,讀音是不一樣的,但是有些朋友們還是改不過來,就比如「單」,這個字如果不和姓氏放在一起的時候讀(dan/一聲),意思是一個人或者是一個事物,但是用來姓氏上就是都(shan/四聲),這個很常見,但是還有很多人會讀錯,可能我們身邊這種姓很少,所以就造成了我們讀錯。
  • 那些我們常念錯的字,居然都改了讀音……
    大家有沒有發現,有時候查字典讀字,也不一定能百分百「準確」。字典是一回事,我們日常的習慣讀法又是一回事。比如之前《新聞聯播》中,主播郭志堅關於「六安」的讀音就曾引發熱議。他將「六安」讀作「六(liù)安」,有網友指出該讀法有誤,應讀「六(lù)安」。事後,郭志堅發微博附上了《現代漢語詞典》的照片。內容顯示,「六」只有「(liù)」這一個讀音。因為方言等問題,人名、地名等的讀音很可能跟現行字詞典不同。
  • 廈門枋湖讀音惹爭議,媽媽念錯孩子跟著念!如何避免孩子讀錯音?
    只見小傑立馬拿出手機,上網查枋字的讀音。結果枋,念fāng,不念fǎng,讓大家「恍然大悟」。是因為我們看到蕾字,不知道怎麼讀,就會讀這個字的部分字——雷,於是將蕾(lěi)念成蕾(léi)。3、看到不認識的字,會隨著大眾念。比如膽怯(qiè),很容易讀錯膽怯(què)。是因為我們常常聽別人這麼念,也跟著這麼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