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劉迅 通訊員王紫)妻子在家突發呼吸、心跳驟停,丈夫第一時間心肺復甦,將妻子從鬼門關拉回,再送醫救治。昨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梨園心血管臨床醫學中心醫生田衛表示,掌握心肺復甦技術,關鍵時候能救命。
11月22日23時許,35歲的李先生準備休息時,發現妻子背對著自己抽噎,以為是在鬧小脾氣,湊上前安慰時看到,妻子口吐白沫、輕微抽搐,怎麼叫都沒回應。一摸脈搏,幾乎沒有。
李先生立馬為妻子進行心肺復甦,持續按壓約20分鐘,妻子甦醒過來,隨後被送往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梨園心血管臨床醫學中心。經檢查,接診醫生田衛診斷為心律失常、室性心動過速,需安裝植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器。
「幸虧當時心肺復甦及時,不然後果不堪設想。」田衛表示,由於家人在急救的黃金時間及時施救,成功挽救了生命,患者沒有留下後遺症。
據了解,心臟驟停會導致身體供血暫停,身體的重要器官缺氧缺血,6分鐘內得不到有效急救,輕則功能受損,重則死亡。心臟驟停後的8分鐘,是救援「黃金時間」。如果在1分鐘內心肺復甦,成功率在90%以上;如果4分鐘內才心肺復甦,成功率降至50%;心肺復甦每延誤1分鐘,成功率下降10%;10分鐘後成功率幾乎為零。
田衛介紹,當身邊有人心臟驟停時,應首先看患者有沒有呼吸、心跳和脈搏。如果沒有,就應趕快呼叫120,進行心肺復甦。心肺復甦時,應讓患者頭頸軀幹成一條直線,兩臂置於身旁,救助者雙膝跪於患者右側,解開衣領、皮帶、領帶、紐扣。沿著肋緣找到劍突,右手壓在左手上進行按壓。
救助者上半身前傾,肩、肘、腕三關節成一條直線,垂直向下用力,按壓後迅速放鬆讓胸壁回彈,手掌根部始終緊貼患者胸骨,手指交叉翹起。一般來說,成人按壓深度為5至6釐米,兒童為4至5釐米,按壓頻率為100至120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