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自由,就是有勇氣被人討厭。
1
這兩天差點被一個朋友氣死。
她們單位有個內部刊物,每次任務分派到她這時,都會來找我代筆。
以前業餘時間充足的時候,我時不時地幫她改一篇交差,沒想到習慣成自然,後來連寫發言稿這樣的事情都要找上我。
礙於情面,我經常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為她無償服務。
不過這次我確實擠不出時間,便婉拒了,還給她發了一條信息詳細說明原因,結果我就被拉黑了。
一開始我還挺自責的,覺得好像欠她點什麼,也很遺憾這麼十幾年的交情交沒就沒了。
仔細想想,我做錯什麼了嗎?求助是她的意願,幫不幫則是我的選擇,拒絕本身就是我的權利。
慢慢地,我的心情越來越輕鬆,甚至還有些慶幸,活到這個歲數,總算有了一些被討厭的勇氣。
生活中像我這樣被「不好意思」耽誤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吧!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段這樣的描述:
打車時,不好意思不跟司機聊天,不管司機聊什麼,都配合著一起聊。在同事中,從不發脾氣,也不和其他人發生矛盾。今天幫人改個PPT,明天寫下方案,總能盡力滿足對方的需求,即使有時犧牲自己的利益。微信聊天,沒有秒回就內疚,每次都仔細斟酌自己的用詞和表情,對話框的文字寫了又刪,總怕說錯話。
這真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因為怕被人討厭而小心翼翼,基本上不拒絕任何人請求,過得無比心累。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對於人類這種群體動物而言,不幸與幸福之源,都在於人際關係。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人生幸福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有多少被人討厭的勇氣,爭取了多少做自己的自由。
2
日劇《被討厭的勇氣》中有這樣一幕,女主蘭子在蛋糕店排隊買蛋糕,這時一個小女孩衝到櫥窗前興奮地喊,「我要吃草莓蛋糕!」
這時櫥窗裡只剩最後一塊草莓蛋糕了,雖然小女孩被媽媽拖回了隊尾,但排在前面的大人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其他種類。
氣氛十分融洽,直到蘭子遵從內心的意願買走了草莓蛋糕。
小女孩「哇」地一聲哭出來,周圍人驚愕地望著蘭子:這個人也太不懂社會規則了。
其實蘭子一沒有插隊,二有拒絕他人的權利,她沒有達到的社會規則是什麼?
是討人喜歡。你要討別人的喜歡,就要閹割掉自己的喜歡。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合群、要受歡迎,不會有哪個家長說,「來,我教你怎麼應付別人的討厭。」
所以「尋求認可」是我們社交中的關鍵詞,即使是委曲求全,也要經營好「討喜」的人設,即使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樂於這樣做。
我有一位親戚以溫和慷慨著稱,令人費解的是他娶了一個兇悍霸道的老婆。
小時候總聽身邊的大人吐槽他是好漢無好妻,長大後我才明白,這是他主動選擇的結果。
這位親戚很有錢,誰家有個事都先想到他,很多時候他想拒絕,但又怕別人的非議,於是「霸道厲害」的老婆就出現了,來,借錢寫字據,還錢按規矩。
其實這種「厲害」就是一種被人討厭的勇氣。
這樣的人會因為被討厭而過不好這一生嗎?
這位親戚的妻子,我應該叫表嬸。表嬸夫妻恩愛,孩子爭氣,身邊不乏欣賞她處事風格的朋友,也沒見她活得煢煢孑立的樣子。
正如蘭子在吃下最後那塊草莓蛋糕後的內心獨白:「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可以主宰,我們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著。」
3
我們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著,同樣,他人也不是為了回應我們的期待而存在。
可能有人會否認,人際關係應該是充滿羈絆的,是需要相互認可才能形成良好合作的,怎麼能「各活各的」呢?
可事實就是,你即使再努力,做得再好,也不可能讓所有人喜歡。
例如為朋友無償寫稿的我,迫不得已把錢借給信譽不好的親戚的你,一次不到位,關係就破裂了。
既然如此,何必讓自己活在關係隨時破裂的恐懼中呢,多一些被討厭的勇氣,可能會讓我們的人際關係更加輕鬆。
阿德勒曾說,「課題分離」應該是人際關係的起點,讓你的課題歸你,我的課題歸我,解開「纏繞」,恢復「聯繫」。
纏繞是不分你我,聯繫是建立邊界,分清你我,人生所有的課題,包括交友的課題、工作的課題有愛的課題,都要從分清「你我」開始。
在影片《囧媽》中,徐崢飾演的兒子伊萬覺得媽媽「心裡住著個理想的兒子」,並且鍥而不捨地想把他改造成心中的樣子,所以在他的每個人生課題裡都要留下強悍的標記。也讓他潛意識地疏遠和逃離。
最後在這場不得不進行的長途旅行中,母子間的最後和解,並不是因為我看到了你的愛,而是「你放了我,也放過了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別人的意願歸別人,自己的人生歸自己,你不必活成別人喜歡的模樣。
4
我有一位朋友,一直在群體裡格格不入。
中學的時候,她憑自己的努力從普通班考入快班,但成績長時間墊底,同學們都孤立她,連班主任都委婉地勸她先回慢班,她說「不要」,別人愛說啥說啥去。
30歲成了剩女,對親戚朋友的「勸告」充耳不聞;35歲遇到了真命天子,還比她小6歲,周圍有些人說的話,比她當「剩女」的時候還難聽,她的反應是兩眼一翻,與你無關。
她小從就因為」跩」被很多人討厭,但並不妨礙她吸引真正能欣賞她的人。
她在朋友圈寫過一段話,我覺得特別經典:
被同學討厭,被親戚逼婚,或者被惡意揣測,那些不過都是」杯中風暴「,我們遲早要跳出這個杯子的。一旦跳出去,那些猛烈的風暴就變成了微風。所以你還在杯子中時,不妨告訴自己,世界上只有兩件事,關你啥事和關我啥事。
一個合格的成年人,多少要有點被人討厭的勇氣。
這不是要你去吸引負能量,也不是勸你培養「你們隨便批評,老子不在乎」的蠻橫,而是無論何時你都要記得遵從自己內心的判斷:當你的選擇和別人的期待產生衝突的時候,要有足夠的勇氣走向自己更想去的那個方向。
作家蔣方舟有句話說得很好,「真正能夠欣賞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故作謙卑和故作討喜的樣子。」
人生不易,多一些被討厭的勇氣,就少一些患得患失的壓力,省下這份精力,好好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