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真正的自由不怕被別人討厭

2020-12-13 騰訊網

文|長夜醬

關注長夜醬,為您帶來更多精彩!

《被討厭的勇氣》是由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和作家古賀史健共同創作完成,兩位作者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和研究。岸見一郎研究的是哲學和阿德勒的心理學,同時也在精神科醫院為許多年輕人作指導。

作家古賀史健的創作風格以對話創作見長,即你問我答的形式,並且對阿德勒心理學思想感到十分震撼,於是便經常拜訪岸見一郎,向其請教阿德勒的哲學。

為何要對兩位作者做如此介紹,如果你閱讀過《被討厭的勇氣》就明白了。這本書是以一種對話的方式進行,書中一位自卑、不幸福的青年人,聽到哲人主張「世界如此單純,人人都能幸福」,便對其進行挑戰,在你來我往的辯論與思考中,青年人對生活開始有了更多的理解......

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在該書中,很明確地指出了「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如果宇宙中只有你一個人,那麼你既不會感到煩惱、也不會覺得孤獨。正是因為宇宙中並不是只有我們一個人,身處於複雜的社會關係網絡中,才有了煩惱。

那麼煩惱來自於何處呢?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做到「課題分離」。「課題分離」是阿德勒所提出來的,你可以將「課題」理解為「事情」,就是煩惱來源於沒有將自己的事和別人的事分開,你有你的課題,我有我的課題。當我幹涉你的課題或者被人幹涉,就會產生煩惱。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父母在為孩子的學習煩惱的時候,這種煩惱來源於親密的親子關係,孩子在被強迫下去學習,試問你自己被強迫的狀態下,會願意認真去做好一件事嗎?對孩子而言,終究不會有學習的興趣,甚至是會有逆反心理。

孩子學習是他自己的課題,不是父母的。當然並不是說讓父母放任不管,而是要擺脫掉那種「控制」的心態,父母不能把自己放得高高在上。可以作為一個朋友去幫助孩子,建立孩子學習的興趣,與孩子一同在歡樂中學習。

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要將自己和別人的課題分離開來,我不幹涉別人的課題,也不能讓別人幹涉自己的課題,要知道,你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他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待而活。放下別人的課題,煩惱輕輕飛走,拒絕別人幹擾自己的課題,哪怕是被討厭。

讀到這裡,你應該也會發現,《被討厭的勇氣》並不是說所謂的自由,就是讓別人討厭,而是,如果這是我生命想綻放出最美的光彩,那麼,即使有被討厭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雙手雙腳往那裡走去。其實也就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的,而在於你是什麼樣子的。世界極其簡單,人們隨時可以獲得幸福。當你讀完本書,也許你會發現,第一次覺得幸福也是唾手可得。

願你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相關焦點

  • 《被討厭的勇氣》|有被討厭的勇氣,就已經獲得大半自由了.
    「你要是真想變得自由的話,別人怎麼看你就不要去在意了」    >                  ——被討厭的勇氣我們都想被人喜歡,沒有人無由來想被人討厭。當我們過多期待別人的感情時,也已經失去了大半的自由。害怕被人討厭,心情會隨意的被對方無意間的某個眼神、某個看似不太友善的動作牽動,跌宕起伏。這個世界只有你一個人,所有人類都活在一個人主觀的世界之中。
  • 《被討厭的勇氣》
    書中提到的被討厭的勇氣,並不是要去吸引被討厭的負向能量,而是告訴讀者,如果我們遇到生命中想綻放出最美的光彩時,那麼,即使這過程中,有被討厭的可能,我們都要有勇氣去行動去實現它。因為只有擁有了被討厭的勇氣,才有可能擁抱真正幸福。為什麼我們會被討厭?而被討厭需要勇氣?
  • 《被討厭的勇氣》: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接納自己
    到底是人際關係中的什麼剝奪了我們的自由呢?一、對認可的追求,剝奪了自由為了獲得來自父母、老師、領導、同學、朋友……周圍所有人的認可,希望做受一個父母歡喜、老師誇讚、上司滿意等等所有人待見的人。直到自己長大了,才發現成年人看似自由快樂其實有更多的束縛和煩惱。《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過於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就會按照別人的期待去生活。
  • 學會被別人討厭,讓自己真正自由
    ——題記看完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我忽然間明白了一個道理:學會被別人討厭,讓自己真正自由,人生所有的煩惱都是咎由自取。岸見一郎是研究阿德勒心理學的專家。古賀史健則出版過多部暢銷書。在《被討厭的勇氣》中,兩位作者讓一位煩惱纏身的青年,去拜訪一位智慧的哲學家,通過兩人之間的對話,來闡釋阿德勒的心理學思想在當代社會的應用。第一,用勇氣主宰人生。真正決定我們感受的,不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客觀事情,而是我們自己對事情的主觀看法。因此,只要我們去改變自己對事物的看法,生活自然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 知樂日記:阿德勒的書《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文:知樂 圖:網絡 音樂歌單:才會不斷尋求別人的認可 對認可的追求,才扼殺了自由 由於不想被任何人討厭 才選擇了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換言之自由就是不再尋求認可
  • 人生不易,多一些被討厭的勇氣
    真正的自由,就是有勇氣被人討厭。1這兩天差點被一個朋友氣死。她們單位有個內部刊物,每次任務分派到她這時,都會來找我代筆。因為怕被人討厭而小心翼翼,基本上不拒絕任何人請求,過得無比心累。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對於人類這種群體動物而言,不幸與幸福之源,都在於人際關係。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人生幸福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有多少被人討厭的勇氣,爭取了多少做自己的自由。
  • 《被討厭的勇氣》:學會做課題分離,不再害怕被討厭
    所以,我們需要一種勇氣,勇敢活出自己的勇氣,一種「被討厭的勇氣」。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以對話創作的體裁,出版了《被討厭的勇氣》。書中闡述了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思想,為帶有困惑前來的青年指點迷津。 按照「原因論」,害怕與人交流溝通,是因為以前心理受到創傷;「目的論」則與其相反,不想去社交才是真正的「目的」,心理創傷只不過是為了不社交提供的一個藉口而已。
  • 阿德勒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
    我經常用這件事情來做為分享開端,以前我將我的不善於溝通、表達、緊張歸結為自己的靦腆,事實是我缺乏自信與勇氣。自那以後,我每周會花一些時間去準備分享,每周例會上主動分享內容以此來鍛鍊自己。同樣在公號寫文章不單單是寫給大家看,也是寫給自己看的。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本書,《被討厭的勇氣》。它是兩位日本作者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對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理論的解讀。
  • 為什麼有些人討厭自己?對自我評價比較低?那是缺乏被討厭的勇氣
    一名深陷自卑、無能與不的青年,聽到了一名哲人主張的「世界無比單純,人人都能」便來挑戰,兩人展開了你來我往的思考和辯論,在一夜一夜過去後,青年開始思考,為什麼「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感想
    這後面的潛臺詞是我什麼都比其他人優越,就差個身高,在他看來身高也是一種跟別人較量、有優劣之分的生理特徵。「我不出眾,但很平等」,追求優越,不是跟別人比較,而是跟理想的自己比較。哲人把阿德勒心理學定為使用心理學。這就好比將人生比做一場撲克牌對弈,每個人都拿到不一樣的牌,或許你認為你沒有拿到好牌。
  • 《被討厭的勇氣》與阿德勒心理學
    最近有幸拜讀了 岸見一郎 的《被討厭的勇氣》,岸見一郎致力於研究阿德勒心理學。阿德勒作為心理學的三巨頭之一,而為大眾所熟知。阿德勒心理學,與佛洛依德和榮格心理學的區別就是,阿德勒心理學從目的論而不是從原因論的角度出發,來討論的人類的行為。
  • 此念手記|《被討厭的勇氣》岸見一郎:感受到自己有價值的時候,孩子才開始真正有勇氣
    當今天的成年人遇到親密關係、親子關係問題,習慣性地歸因於原生家庭的時候,《被討厭的勇氣》告訴我們,你是個成年人,你有能力做選擇,有能力改變自己的人生,你有面對不完美、不被人喜歡、甚至被人討厭的勇氣。這樣的勇氣從何而來?這是否是另一種形式的「雞湯」呢?
  •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令人討厭」
    《被討厭的勇氣》中寫道:「活在這個世界上,努力做到不被別人討厭,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你只需要偽裝自己,為了妥協去放棄就夠了;但是明知道會被別人討厭,依舊堅持著自己的道路,才是最難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往人多的地方走。從農村到城市,從小城市到大城市。
  • 改變人生的6個心理革命:你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嗎?
    而現在的我,懂得在每個日常裡,練習自由生活的勇氣。和你分享阿德勒帶給我的六個自我小革命1. 其實,心理創傷並不存在「無論之前我們的人生發生過什麼事,那對我們將來要怎樣過日子,一點影響也沒有。」「我們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定決心不要改變。」
  • 《美食總動員》: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視角,看「被討厭」勇氣的意義
    但每個人對電影的感受並不完全相同,我看到的,更多是勇氣的重要性。夢想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遙不可及的理想國,但對那些擁有不懼怕被別人討厭,始終堅持自我的人而言,便是可以實現的人生階段。01如果人生是下落的滾石,那「被討厭」的勇氣,就是反慣性的推手不想被別人討厭是人類極其自然的欲望與衝動——康德
  • 《被討厭的勇氣》(二)——克服自卑,接納自己
    人們之所以只盯著自己的缺點,不肯喜歡自己,是因為太害怕被他人討厭,害怕在人際關係中受傷。為了「避免在人際關係中受傷」,才會找出各種缺點來安慰自己,認為都是缺點的過錯——如果自己沒有這種缺點也可以很招人喜歡。然而事實是,在人際關係中根本不可能不受傷,只要涉及人際關係就有可能被他人傷害,也有可能傷害別人。阿德勒認為,「人的煩惱皆來源於人際關係」。
  • 《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改變自己需要勇氣
    昨天看了《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還沒看完就匆匆寫了一些心得。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有些小激動——阿德勒的觀點太顛覆我們傳統認識,有點腦洞大開的感覺。今天心情平靜下來,回復常態再去想這本書,我的幾個軟肋被戳中了。阿德勒心理學是「勇氣的心理學」,說的再準確不過。「改變」這個詞應該可以說是讓人又愛又恨的一個詞。
  • 想要幸福,就不怕被討厭?真正幸福的人都偷偷在看這本經典書
    有這樣的一個哲學家也是我們常說的智者,他主張:人人都可以獲得幸福,想要幸福,就得不怕做個讓人討厭的人。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容我與你慢慢道出其中的奧秘。那就從《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說起,它是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和作家古賀史健的合著的關於人際關係與心靈成長的經典著作。該書主要從一位迷茫的青年與哲人對話的方式展開,通俗易通。
  • 渴望被認可,成為自己都討厭的樣子?不,你需要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記錄的,就是這位青年作家與哲學家辯論的全過程,以及他所找到的答案。整本書採用對話形式,講述了人們該如何擺脫過去的創傷,自卑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不應該滿足別人的期待,以及如何擁有改變的勇氣。很多人說,我想要改變,但過去的經歷已經讓我固化,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
  •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
    但現在卻是我們唯一真正經歷和擁有的。阿德勒的哲學同樣強調當下的意義,認為這才是生活的真諦。當我們從這些束縛中解脫出來後,卻會發現,我們其實一直都很自由,真正讓我們裹足不前的,原來正是我們自己。正如本書的名字《被討厭的勇氣》,承擔這種自由和責任,需要無畏的勇氣。這種勇氣,是阿德勒心理學的關鍵詞,也是我們人生問題的最終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