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灰度算是比特幣的多頭還是空頭呢?
我們在看很多信託基金時,它們的持倉是公開可見的,會給大家一個觀感,它們只買不賣。
李啟元Bobby:我給一個猜測,大家聽一下。灰度背後的創始人Barry Slibert也是我以前公司的投資人,我認識他很多年了。他也是個比特幣愛好者。他也是從比特幣私心的角度,如果灰度是只買不賣的規矩的話,會幫助比特幣的價格漲上去。這不能說是壞事情,可以說是貪心的做法,是定了一個對比特幣有利的規矩。
但我猜,他遲早會改規矩可以賣掉(比特幣)。原因是牛市來了遲早要有熊市的。這點不要忘記。熊市來了,比特幣總有一天會大跌。不管是牛市中的大跌還是熊市中的大跌。比特幣價格有可能從現在的19000美元漲到2萬、3萬、10萬、15萬美金。而有一天可能一天漲30-50%,那一天有可能就是比特幣的最高點。牛市最高點跌下來很可怕。一開始跌下來人們會不以為是跌,但跌下去牛市就結束了,而且跌幅會非常可怕,可能一、兩個月就跌掉一半,最深會砍掉85%。
現在我們知道,灰度的比特幣價格是高於市場存量比特幣的價格的。會有20-30%的溢價。現在的溢價是正的。但如果熊市來了以後,我猜灰度的價格會低於比特幣市場的價格,會變成負溢價。那時候灰度的投資人會要求能夠贖回。所以會有很大的壓力將規則改掉,允許比特幣贖回。否則溢價永遠是負的,沒有人願意在下跌時拿著灰度的比特幣,因為進去是拿不出來的。或者說,當灰度允許比特幣贖回賣出,灰度的比特幣對市場比特幣價格是負溢價時,熊市就來了。
萬卉Dovey:我正好補充一個背景知識。灰度在2015年之前應該都是可以贖回的。當時我還看了下數據,灰度當時曾經有過負溢價,是在2015年上半年。大家也要注意到,(灰度和比特幣的相互關聯性)不是一成不變的。灰度的比特幣不能贖回是突發的監管要求。因為當時贖回是通過DCG旗下另外一個OTC平臺進行贖回行為。而兩個公司是相關的,都是Barry自己的公司。美國的監管就要求更多的信息披露。
我個人覺得當時Barry是故意的。他其實可以去提交材料,使得灰度可以重新可以贖回。但他沒有去做。所以非常符合你剛才的分析。Barry可能是有私心的。
李啟元Bobby:對,所以遲早會改變的。現在大家很開心牛市來,但不要忘記牛市來了就是熊市,只是不知道多久會應驗,但事情就是這樣。熊市來了也不要太害怕,後面還有牛市。
萬卉Dovey:人性都是FOMO的。如果你覺得自己拍斷大腿,非常想買,按捺不住自己手的時候,那時候可能就是牛市的最高點的時候了。
李啟元Bobby:通常我身邊的老朋友,老同事、同學、家人我都會鼓勵他們買比特幣。這件事已經延續了十年了。通常是我要求、強迫他們買,他們不肯買的時候其實是最好的時間。反過來我沒有說話,他們主動找我去買時是最糟糕的,就已經買高了價格。
萬卉Dovey:我也有一個類似的,「三姑六婆」指標。我爸媽的親戚也知道我是搞比特幣的。當隔了三層,他們過來問我怎樣買比特幣的時候應該就是最高點了。但這次好像他們還沒開始問我。
李啟元Bobby:現在還早,還早呢。
萬卉Dovey:對,應該還能持續,還沒到狂暴的行情。到狂暴行情時,大家真的要千萬小心。
再一個問題,除了灰度之外,還有Pay Pal、摩根大通以及美國最大的養老金理財機構都跳出來說要支持比特幣資產配置。更多是從美國散戶的資產配置角度來考慮的。摩根大通最近又出來喊單,說比特幣會漲到10萬美金。
這些機構很多情況下都是將比特幣作為一類資產。從波動性角度,你覺得比特幣什麼時候會進入大型機構配置主流資產的視野,真正成為像其他大宗商品,黃金、原油一類的資產配置?目前比特幣要想實現這個目標還缺了什麼?我們看這些機構已經喊單很久,但還沒有實現是為什麼?
李啟元Bobby:現在是正常的過渡時間。比特幣是非常新的一種資產,相比房地產、黃金、債券、股票都已經有幾百甚至幾千年的歷史了。比特幣是很有用的資產,但是是從2009年開始突然冒出來,也打不死的資產。如此短的時間能夠做大,就是通過很大的價格波動,很大的牛市、熊市實現的,這很正常。
包括基金投進來,我覺得第一是好事情,但大家也要注意,Pay Pal讓你買的、投資的比特幣是「紙比特幣。Pay Pal從法律上有責任採購真實的比特幣,你買多少,它後面要跟多少的。但Pay Pal上的比特幣你是拿不出來的,也是因為監管的原因,不允許用戶提取比特幣。同時我自己的比特幣是存不進Pay Pal拋掉的。還是只能到交易平臺上交易。大家要注意,基金公司提供的買賣比特幣業務,只是提供了買賣比特幣指數,做資產配置方面的事情,而並非真正持有比特幣。但這個行動是好的,會讓比特幣價格上去。
如果今天大家聽完我們的對話,能留下兩件事,我想應該是比特幣最大的兩個好處:第一是它的稀缺性,2100萬枚,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一種資產真正具有稀缺性。黃金已經是稀缺性資產的,但黃金永遠可以更多。地球越挖越深,會有越來越多黃金出來。包括外太空,其他星球也會有黃金。黃金其實在全宇宙是無限量的。比特幣的2100萬枚限量是由協議保證的;
第二是比特幣的自由性。比特幣本身可以自由流動,去中心化,P2P網絡,POW、私鑰管理這些。直白說就是可以自由流通。你擁有了,發給誰,分給誰,擁有100%的自由。黃金可以物理的物物交換,比特幣是世界上第一次擁有數字上的自由流通和交換。
比特幣這兩個點是最最重要的。
萬卉Dovey:看到評論區有朋友說,比特幣真正的流通量是遠遠小於2100萬枚的。譬如中本聰就有100萬個幣從來沒有動過,我們覺得如果中本聰也大概率去世了,如果是Hal Finney的話(Dovey在今年5月線上直播時談到了關於中本聰是誰的猜測,如果你有興趣了解,行走做的筆記在這裡)還有很多人丟了幣。
所以其實比特幣的流通量,真比特的流通率越來越小,越來越稀缺,但「紙比特」會越來越多。譬如Pay Pal上「買」的比特幣,灰度上的比特幣。只要你提不出來的比特幣全都是紙比特。相當於比特幣對標的一個衍生品。
李啟元Bobby:我們不認為中本聰是Hal Finney。中本聰一開始和Hal Finney有交流,他是比特幣最早的玩家。我們認為中本聰是Dave Kleiman,確實過世了。我認為他是中本聰核心團隊中的一員。核心團隊還包括澳本聰Craig Wright是不是,以及Fail Wosen(根據發音拼的這個沒找到對應的,有知道的朋友請幫行走完善)這三個人。
萬卉Dovey:我個人還蠻喜歡Finney的個性。中本聰在網上的行為還是非常符合Finney的個人畫像的。當然這個是題外話了。
很多觀眾在關注,最近OK和火幣都或多或少遇到了天朝比較尷尬的事情。而且他們也沒有辦法做任何反抗,就只能趴著。
李啟元Bobby:哈哈哈,你說得太好聽了,就像我2017年也只能趴著,我也經歷過這樣的事情。
萬卉Dovey:對,國內出入金渠道有很大的困難。對於中國人民幣持有者,什麼地方才能安全的出入金,或者安全的持幣呢?比如我手上有人民幣,如果去配置比特幣?無論是在交易所選擇上,還是法幣出入金選擇上,能不能給點建議?這點我也沒有太多經驗,我也一直在國外。
李啟元Bobby:中國法律上,從2013年文件上(五部委289號文——行走注)很清楚地說明,比特幣是數字資產。大家擁有是合法的,所以個人買賣是合法的。唯一做不到的是中心化的平臺買賣。因為目前中國政府,銀監會、證監會都是沒有發交易牌照的,所以沒有平臺可以買賣。但你私下買賣是合法的。但如果你私下買賣是和一些販毒分子,或者非法走私、騙錢的進行交易,你的銀行帳號就有被凍結的可能性。所以真的要買要和有身份、合法的人,有乾淨的幣買或者賣是沒問題的。但如果和不認識的人交易,目前中國的法律上沒有這方面的保護,是風險比較大的。
包括比特幣中國2017年9月4號之後也是很聽話,就停掉了。有點可惜。
萬卉Dovey:我們在特殊體制下,還是要符合特殊環境下的基本要求。
大家也在關心價格的問題。雖然作為BTCCOINER,認為 allways to da moon(比特幣木大木),一個BTC永遠等於一個BTC。但特別是到了現在的價格後,對於普通人來說,兩萬美金是個很可怕的價格,已經快15萬人民幣一個了。
你覺得,對於普通工薪階層,他們可能風險承受能力沒有太大,還是要做到及時的上車、下車。那看前面兩次牛市,周期性都很相像。基本都是牛短熊長。半年牛市,一年半熊市這樣。
你覺得這次的周期牛市,會和之前一樣很狂暴,還是比較溫和的牛市?
李啟元Bobby:很可惜,我認為還會是熊長牛短,牛市會比較短。除非事實證明我錯了,否則我還是認為比特幣會按照每四年的節奏走。牛市來的時候會很兇猛,漲得倍數是五倍、十倍、二十倍、五十倍。但時間上從大概念看是很短的,可能六個月,最多一年。熊市我們都經歷過,會兩年、三年。熊市的目的是把不是真正相信的人全部甩掉。我是甩不掉的。但很多人是會在兩、三年內全部被甩掉的。甩掉了以後留下來的就是真正的OG,真正比特幣的玩家,持幣人。
包括很多人會在美國股市裡買灰度。過去三個月從一萬美金上到一萬九千美金,但這波很可惜已經有人被甩下車了。今天來聽直播的,你們也要自己做好判斷,現在新進來的是是要真正走到底的,還是要玩玩,註定是會被甩的。因為無論是13000買,還是19000買,價格上去會很開心,跌下去就會害怕、賣掉,那就不一定會賺錢。
萬卉Dovey:我今天還發了一個微博。國外有個鏈上分析的數據,持幣超過十年、五年、兩年的分析圖。
從分析來看,持幣超過五年以上的人是越來越多了。基本每四年一次周期,有人是因為牛市進來了,但進來總有一部分人的幣會沉澱到自己的冷錢包裡,所以每隔四年都會有更多的幣被沉澱下來。相當於是硬核的持幣人越來越多。這個模式會讓未來的比特幣越來越稀缺。這是我完全贊同Bobby說的,其實熊市是為了把守不緊的人甩掉。
李啟元Bobby:是的,甩掉是好事情,只是需要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