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抑本質上講是一種情緒,來源於我們對某件事情的反應,但更多的是我們選擇的結果。對於一件事是否感覺到壓抑,玉帝說取決於三個因素:關係、經驗、角度。
關係、經驗與角度是影響我們是否壓抑的三個重要因素
1.職場上的關係分為內部關係和外部關係兩種,其中以內部關係中的和領導之間的關係尤為重要。
內部關係包括和領導的上下級關係,和同事的平級關係,以及和下屬之間的管理與被管理關係,這三種內部關係任何一種關係處理不好,都會讓我們有種壓抑感,特別是和領導的關係,如果沒有處理好,會讓我們感覺到挫敗感,不被信任感以及沒有成就感,假如關係緊張,就會讓我們心累,想逃離,長此以往,就會產生離職的感覺。
其次是和同事之間的關係,假如工作同事不配合,也會讓我們感覺到心累,如果同事不配合,領導再不支持,我們就容易感覺到無助,於是就閃現出離職的念頭。
2.解決問題的經驗決定我們面對問題是否從容
我們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會面臨各種工廠難題,如果我們做的事情以前做過,並且能夠輕鬆應對,那麼,我們就會感覺到輕鬆愉悅。但假如,我們遇到之前沒有從事過的工作,並且不知道如何下手,依靠過往的經驗沒法解決,我們就會感覺到壓抑,在這個時候如果再沒有得到有效的資源支持,我們就會有種挫敗感,假如這種情況持續兩到三天,且沒有得到緩解,我們就會產生離職的念頭。
3.看待問題的角度決定我們的心態是否平和
許多人常拿半杯水舉例子,同樣的半杯水,有的人看到的是只有半杯水,於是有些悲觀憐憫,而有的人看到是我還有半杯水,於是欣喜若狂。其實水還是那杯水,我們看待水的角度不同,決定了我們的心態。
有時候其實工作很平淡,但我們過多的把精力放在問題的負面角度,長此以往,對待工作的負能量多了,我們就會感覺到壓抑,如果這個時候再有個「知心姐姐」說兩句煽風點火的「知心話」,說不定更容易讓我們產生離職的念頭。
解鈴還須繫鈴人
針對我們上班感覺到壓力,總想離職這個問題,玉帝哥以為我們首先要從關係、經驗、角度三個方面精益化分析,找到我們產生壓抑想離職的根源,然後針對性地解決,這樣才能讓我們重獲激情,找到工作的樂趣。
1.解決關係問題靠主動
如果是因為處理不好上下級關係,同事關係,那麼,我們就要運用人際關係的黃金定律「要想別人怎樣對待我們,首先我們要先主動的這樣對待別人」,這就需要我們積極主動去開拓和維護和上下級及同事的關係。比如工作上主動配合他們的工作,工作之外可以請他們一起吃個飯,或者知道他們的生日等送份小禮物,主動出擊,是解決職場關係問題的好方法。因此,如果你因為職場關係不好而壓抑想離職,那就從主動建立關係開始吧。
2.經驗問題靠嘗試與學習
人的一生充滿著不確定性,就像誰都沒有預測到新冠疫情一樣,但問題來了,我們就要去面對,通過學習新知識,並大膽嘗試來解決。如果工作不知道怎麼入手,我們可以利用搜尋引擎去搜索相關經驗,徵詢其它網友的意見和建議,然後把相關建議去在工作中嘗試,或許我們會發展原來如此簡單。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了,我們便會有更大的掌控感,自然工作就會很輕鬆。
3.看待問題的角度需要我們長久的自我暗示
就像一輛車,如果長期加廉價汽油,又不按時保養,再好的車也會出毛病。我們人也是,長期接受負能量的詞語,有沒有得到有效的正面引導,自然會感覺到壓抑,因此,如果我們感覺到壓抑,那麼,就請先從正面暗示入手,每天告訴自己「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遇到沒有做過的事情,告訴自己「真棒,我又可以大顯身手了」,這樣長久的正面引導,自然就會讓我們感受到工作的樂趣,自然很少會產生離職的想法。
【總結】任何的心理問題都有其根源,我們只有挖掘到引起問題的本質,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壓抑也是,所以如果你壓抑想離職,那就從主動建立關係,努力學習經驗,培養正念思維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