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動脈是胸主動脈的延續,是人體最大的動脈主幹。腹主動脈起於T12(第12胸錐)延續胸主動脈,止於L4(第四腰椎),分叉為左右髂總動脈。全程長約13.8cm,平均直徑是16~22mm。
腹主動脈起於T12,止於L4
腹主動脈的走行
膈肌左右側腳在T12形成主動脈裂孔,腹主動脈從中穿過,進入腹腔,在腹膜後,沿著脊柱前方走行,也隨著腰椎的前凸而向腹腔內凸起。因此,在L3的前方是最凸出的,也就是腸繫膜下動脈起始部。
腹主動脈從膈肌主動脈裂孔穿過,首先發出的是膈下動脈(摘自奈特圖譜)
腹主動脈在L4水平分左右髂總,在體表的投影大概就是左右髂棘最高點連線的中點。左右髂總分叉角度平均為62.8度(22~90度)。
腹主動脈一般分兩段,以腎動脈為界:從主動脈裂孔到腎動脈為腎上段;腎動脈到左右髂總分叉為腎下段。
腹主動脈在腔靜脈的左側,二者緊緊抱在一起
腹主動脈的毗鄰
腹主動脈行走於腹膜後、人體中線的偏左側
右側:為下腔靜脈、右膈腳、右腹腔神經節、右內臟大神經、乳糜池和胸導管起始部等
前方:覆蓋自上而下為肝左葉、小網膜、腹腔叢、食管末端、橫結腸繫膜、脾靜脈、胰、左腎靜脈、十二指腸水平部、小腸繫膜根及小腸袢、主動脈叢和主動脈前淋巴結等
左側:為左膈腳、左腹腔神經節及左內臟大神經等
腹主動脈前方神經叢及左側神經節,手術應儘量避免損傷
腹主動脈的分支
腹主動脈的分支是本文的重點介紹內容,主要有10個分支。自上而下分別是:
1.膈下動脈:起自T12,比腹腔幹更高位置發出,左右各發一支,供應膈頂,也會發出腎上腺上動脈供應腎上腺。
2.腹腔幹:起自T12,單發一支,為前腸器官重要的血供來源:胃左動脈、肝總動脈、脾動脈。
3.腸繫膜上動脈:起自L1,單發一支,為中腸器官重要血供來源
4.腎上腺中動脈:起自L1,左右各發一支,沿左右膈肌腳走行,供應腎上腺
腎動脈。
5.腎動脈:起自L1~L2之間,左右各發一支,在腸繫膜上動脈下方發出。右腎動脈在下腔靜脈後方走行,左腎動脈則在左腎靜脈下方走行。左右腎動脈又繼續分支腎上腺下動脈或輸尿管分支供應相應器官。
6.性腺血管:起自L2,左右各發一支,女性為卵巢血管,男性為睪丸血管。
7.腰動脈:L1~L4,每節腰椎各發出一對,一共4對。4對腰動脈分別供應同側的腹壁及脊髓。第5對腰動脈來自髂腰動脈。腰動脈進入錐體的深面及腰大肌、腰方肌深面,再向外側行走於腹橫肌與腹內斜肌之間的層面。每個腰動脈還出發背側支,供應椎管及背部的肌肉。
8.腸繫膜下動脈:起自L3,單發一支,為後腸器官的重要血供來源:左結腸動脈、乙狀結腸動脈、直腸上動脈
9.骶正中動脈:起自L4,單發一支,從腹主動脈分叉處發出。為物種進化的遺蹟,對於有尾巴的動物,骶正中動脈較為粗大,延續為背主動脈。但是在人類,骶正中動脈已退化較為細小。
10.髂總動脈:起自L4,左右各一,是腹主動脈的終末分支,也是供應盆腔及下肢的重要通道。
腹主動脈發出10個重要分支血管
腹主動脈的分支血管也很有特點,大概可以分4大類:
前壁發出3支內臟血管(單支):腹腔幹、腸繫膜上動脈、腸繫膜下動脈
側壁發出3對內臟血管(對稱):腎上腺動脈、腎動脈、性腺動脈
側壁發出5對腹壁血管(對稱):膈下動脈、4對腰動脈
三支終末分支:左右髂總動脈、骶正中動脈
腹主動脈腹腔鏡所有分支血管示意圖(以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熟悉腹主動脈的解剖,對處理腹腔內尤其是腹膜後腫物非常有利,能夠提前預判手術的風險。相對而言,腎動脈下段的腹主動脈周圍腫物相對好處理,而腎動脈上段的腹主動脈分支較多、支配重要器官也較多,較為複雜。
腹主動脈與食管裂孔疝
膈肌有三個天然的裂孔,分別為靜脈裂孔(T8)、食管裂孔(T10)、主動脈裂孔(T12)。因此主動脈是行走在食管裂孔的下方稍偏左側。
關閉食管裂孔時,應注意不能縫合過深,免得損傷主動脈。同時,放置補片打釘固定的時候,也應選擇釘腿高度短的釘槍,免得打穿主動脈。打釘沿著膈肌腳打,比較安全。
好,本期的解剖就分享到這裡,下期您想了解什麼解剖知識?也可以點擊下方留言,小編抓緊分享哦~
但是自2018年之後新申請的公眾號都沒有留言功能了,想給小編留言,可採用以下方法:
第一步,點擊題目下方「疝道「藍色字體
第二步,點擊「進入公眾號」
第三步,寫留言,寫您想了解的解剖知識
原創不易,喜歡的您請點右下角的「贊」和「在看」吧~
往期精彩回顧:
說解剖 | 閉孔(Obturator Foramen)
說解剖 | 腹壁下動脈(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說解剖 | 死冠血管(Corona Mortis)
圖解TEP | 淺談弓狀線
圖解手術 | 巨大食管裂孔疝中短食道的處理(多圖)
視頻說 | 直疝假疝囊的常見處理方法
視頻說 | 如何游離Bogros間隙
視頻說 | 如何優雅的游離Retzius間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