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我國的「三玄」是《老子》《莊子》《周易》,但是你們知道上古三大奇書是哪三部書嗎?它們是《易經》、《山海經》和被稱為中醫第一書的《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來自全世界的天書,受到無數人的仰視。據說是軒轅黃帝在五千年前為人類創下了第一部中醫中藥的著作《祝由科》。
儘管在當時的條件下,《祝由科》還帶著一點迷信的色彩,但是坊間有這麼一句話叫:家有《祝由科》害病不吃藥,同時還有一位醫者說過:讀懂《黃帝內經》,可以讓你一輩子吃穿不愁。
後世人也是在這部經典基礎上,去偽存真、不斷的增補,逐漸才形成後來的《黃帝內經》,《黃帝內經》自誕生到今天,沒有一個人動搖過他的理論。
歷史上無數的名醫,直到臨死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畢生的心血,只是為此書的某些內容多了一些心得和理解而已,並沒有為這座大廈增添一磚一瓦。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它符合一個「道」——養生之道、生存之道、萬物之道。
《黃帝內經》又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部分叫《素問》下部分叫《靈樞》,各八十一篇,其實這兩部分是雙胞胎。《素問》自古以來就備受人們寵愛,反覆有人研究和校注。
《靈樞》就不一樣了,它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遺失,到了宋朝,朝鮮李氏王族想用一批書來換司馬遷的《資治通鑑》,然後在這批回贈的書裡面就找到了一個薄薄的冊子,就是《靈樞》了。
但是《靈樞》進了國庫之後又再次遺失,直到南宋的時候有一個叫史崧的人獻了家藏,這本《靈樞》才又得以重現於世。
素問基本上講的都是「道」,講醫理,而《靈樞》基本上講的都是醫理的如何運用,這也體現了中國人做學問先明理後應用的一個原則,至於怎麼用就只有懂得醫理的人知道了。
但是所有的人卻都可以在「道」上面下功夫,明天道、地道、王道、人道、生命之道。所以《黃帝內經》可以說是章章解難、行行消災、字字祛病。
《黃帝內經》其實真的不是純粹的講醫學,你要是認為它純粹的講醫學,你就沒法理解開篇十篇之前都在講什麼。它的前部分主要講的是春夏秋冬,這就意味著它在講生命的因果。
《黃帝內經》中說到春夏秋冬,那麼這裡的春夏秋冬就是生命的因果,春夏秋冬,天地人合一,因果循環。內經中還說道: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在我看來,《黃帝內經》很多也是在講一種哲學思維,對於病理標本兼治。由治病而引發出一個深刻的道理,凡事未雨綢繆,防範於未然,做到心中有數,事到臨頭方能泰然自若,不亂方寸。
身邊的朋友總是跟我抱怨,《黃帝內經》醫理講的極好,深入淺出,大概難處就是文言文了。
因此,我每次遇到這種問題,都是極力推薦他們可以閱讀這個全注全譯+圖解版本的《黃帝內經》。他們普遍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
成立於1980年的中央級出版社,也是國家唯一出版中醫古籍的出版社,尊重原著是必須的,它會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教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將其中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如果有一樣苦惱的朋友,也可以選擇《圖解黃帝內經》來看。僅需要75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