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的書名「靈樞」是什麼意思?

2021-03-04 珠鄉中醫

作者曾經指出,《黃帝內經》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論》提出了其人體結構觀是「形與神俱」,人體生命分為「形」、「神」二部分。第二篇《四氣調神大論》的篇名就提出了「調神」的概念。第二十五篇《寶命全形論》也說: 「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三曰知毒藥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氣之診」。可見,對於「神」的「調」或「治」,《黃帝內經》是非常重視的,甚至排在調、治身體手段的首位。

但是,如何做到「調神」或「治神」呢?

其實,《黃帝內經》本身的書名裡,就給已經出答案了,只是可能還沒有人能看懂它的意思。

《黃帝內經》又分《素問》、《靈樞》二書,《靈樞》又名《針經》,是講述針灸的著作。

《廣韻》:靈,神也。朱壁修老師提示:《大戴禮》「陽之精氣曰神,隂之精氣曰靈」。

陰陽一體、互根,故「神」、「靈」也同樣是一體、互根,故曰「神」則亦曰「靈」,「靈樞」也就是「神樞」。所以,《靈樞》(也即《針經》),就是講述針灸能起到調神(治神)作用的著作。

那麼,為什麼叫 《靈樞》而不叫《神樞》?

《黃帝內經》又曰:「陽化氣,陰成形」。陰靜陽躁,陰比陽更加容易描述可見,從「形」的角度來說,更容易去描述和定位經脈、穴位。

「樞」為「樞紐」,「樞」是「靈」的關鍵節點或位置,針一刺下,整個「靈」的圖案(可以用電磁波的幹涉圖來說明,參文3)就改變了,這種改變是可以用來治病的。

所以,《靈樞》(亦即《針經》),就是針刺「調神」(也即「調靈」)的著作。

有無數的疾病,單用針灸就可以治療好,這主要就是「調神」的作用。不過,臨床上,找到關鍵的節點(經脈、穴位)是關鍵。

《靈樞》的著者其實說了:後來醫者!神(靈)的圖案和針法,我寫在《靈樞》裡給你們了,至於該怎麼用,就看你們自己的修為了!

 參考文獻:

1、論《黃帝內經》的「形與神俱」、調神及治未病

2、陰陽五行、神機氣立的理論基礎來自於立竿測影

3、「形與神倶」現代科學研究

(作者:周波,合浦縣中醫醫院主任中醫師、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

相關焦點

  • 熱門閱讀:《黃帝內經?靈樞》 本神第八
  • 《黃帝內經》解讀2
    經林億等校正後《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為今《素問》原形。2、靈樞:曾用名:《九卷》、《針經》(皇甫謐命名)、《九靈》、《靈樞》(最早見於王冰次注的《黃帝內經素問》序和注中。)宋代部分亡失,公元1092年高麗使者來華獻書,《靈樞》補全。後散史崧校正,成為元、明、清續刻的藍本。
  • 黃帝內經 | 靈樞·血絡論篇第三十九
    黃帝內經 | 靈樞·血絡論篇第三十九【
  • 《黃帝內經》靈樞·壽天剛柔(2)
    《黃帝內經》靈樞·壽天剛柔(2)【原 文】黃帝問於伯高曰:餘聞形有緩急,氣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堅脆,皮有厚薄,其以立壽夭,奈何?【譯 文】黃帝說:什麼叫做形體的緩急呢?【原 文】伯高答曰:形充而皮膚緩者則壽,形充而皮膚急者則夭,形充而脈堅大者順也,形充而脈小以弱者氣衰,衰則危矣。若形充而顴不起者骨小,骨小則夭矣。
  • 《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藏府病形(7)
    《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藏府病形(7)【原 文】岐伯(答)曰:諸急者多寒;緩者多熱;大者多氣少血;小者血氣皆少;滑者陽氣盛,微有熱;澀者多血少氣,微有寒。【原 文】黃帝曰:餘聞五臟六腑之氣,滎、俞所入為合,令何道從入?入安連過?願聞其故。
  • 《黃帝內經·靈樞》癰疽【譯文】
    尋找好中醫,你附近或看過的好中醫 >>>【中醫寶典App】中醫古今書籍在線/離線閱讀 >>>上一篇:《黃帝內經
  • 自我康療154:解讀《黃帝內經·靈樞·官能論》
    自我康療154:解讀《黃帝內經·靈樞·官能論》    有無相生玄又玄,歸根復命陰陽變。
  • 黃帝內經 | 靈樞·邪客篇第七十一
    黃帝內經 | 靈樞·邪客篇第七十一【原文】    黃帝問於伯高曰
  • 作為三大奇書之一的《黃帝內經》,是如何章章解難、行行消災的?
    它們是《易經》、《山海經》和被稱為中醫第一書的《黃帝內經》。《黃帝內經》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來自全世界的天書,受到無數人的仰視。據說是軒轅黃帝在五千年前為人類創下了第一部中醫中藥的著作《祝由科》。後世人也是在這部經典基礎上,去偽存真、不斷的增補,逐漸才形成後來的《黃帝內經》,《黃帝內經》自誕生到今天,沒有一個人動搖過他的理論。
  • 陸文榮: 以《黃帝內經》挖掘中華傳統醫學智慧
    《靈樞•本神》還說:「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④]也是強調人是天德和地氣陰陽所締構的合力與張力蘊涵造化的自然產物,而生命正是天地斡旋,星移鬥轉,日月循環,浩渺宇宙生機的成果。在天人的關係上,《內經》主張「天人相應」,如《靈樞•刺節真邪》說「(人)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人參天地。」[⑤]《靈樞•歲露論》也說:「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
  • 《內經》解證 | 《黃帝內經》任督二脈循行解析(下)
    圖8 任督二脈內外環循行路線的矢狀面示意圖根據我們的研究,《內經》成書於東漢100-110年[13]。《內經》之前涉及任督二脈的文獻很少,《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作者司馬遷,前145年-前90年)中有「督任脈各長四尺五寸」,與《靈樞·脈度》的「督脈、任脈各四尺五寸」幾乎完全相同,應為同一來源。
  • 清濁《黃帝內經》的「元概念」
    公眾號內回復「福利」,可以獲得一本《圖解黃帝內經》的電子書在中醫典籍
  • 黃帝內經 | 靈樞·論疾診尺篇第七十四
    黃帝內經 | 靈樞·論疾診尺篇第七十四
  • 《內經》解證 | 《黃帝內經》任督二脈循行解析(上)
    摘 要:根據對《黃帝內經》原文的分析,結合透明魚、大鼠和人體經脈的示蹤實驗結果,重新認識任督二脈的循行。任脈的起點「胞中」和「中極之下」為同一部位,其循行路線分為三支:循腹腔內壁腹側面正中上行,經食道至喉結的腹深支;循腹腔內壁背側面正中上行的背深支;循腹部淺表正中及胸部偏轉上行,至喉結與其它支匯合後,再上行至口腔周圍,到達兩目下的腹淺支。
  • 《黃帝內經》中的情志養生
    《黃帝內經》將「五志」分屬於五臟,即心誌喜,肝志怒,脾志思,肺志憂,腎志恐,並以此將情志與五臟密切聯繫起來。由於情志是「神」的重要表現形式,故常稱其為「神志」。《黃帝內經》認為情志活動是生命活動的基本體現,由五臟所生,同時又能反作用於五臟,進而影響人體臟腑功能活動。故《靈樞·本藏》說:「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
  • 《黃帝內經》針刺診治氣思想鉤沉(上)
    現代為人所熟知的針灸理論多源於《黃帝內經》。
  • 看《黃帝內經》怎麼說!
    源自《黃帝內經》的針刺療法有良效,不妨來看看!據統計,《黃帝內經》記載急重病證30多種,如中風(風痱)、厥證、脫證、卒頭痛、卒脅痛、卒心痛、卒腹痛、高熱、神昏不知人、喘促、癲狂、痙病、腹暴滿、暴吐、暴洩、霍亂、下血、癃閉、大便閉、膈證、癰疽、鼻衄、喉痺、暴喑、暴聾、心疝暴痛、水腫、徒㽷腹脹、癧風等。對所發生的急重病證都是以針灸治療為主。現簡述8種急重病證的針灸治療。
  • 「女不過7,男不過8」啥意思?《黃帝內經》透露年齡真相,受教了
    不少民間俗語更是被大家廣為流傳,但是大家常常聽到的一句些俗語,相信不少人都沒理解真正的意思。比如這句俗語「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不少老人常說,那麼「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是啥意思呢?根據史料記載,這句話最早是出現在《黃帝內經》中其中的一篇《上古天真論》,當年,黃帝和岐伯二人談論如何能夠長壽,於是黃帝就問岐伯「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的回答「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
  • 《黃帝內經》靈樞·官針(4)
    《黃帝內經》靈樞·官針(4)【原 文】故《刺法》曰:「始刺淺之,以逐邪氣而來血氣;後刺深之,以致陰氣之邪;最後刺極深之,以下谷氣。」此之謂也。註:《靈樞》,亦稱《九卷》、《針經》、《九靈》、《九墟》等。漢魏以後,由於長期抄傳出現多種不同名稱的傳本。唐·王冰所引用古本《針經》傳本佚文與古本《靈樞》傳本佚文基本相同,說明為一共同的祖本。但與南宋史崧發現的《靈樞》傳本(即現存《靈樞》傳本)則不盡相同。史載北宋有高麗獻《針經》鏤版刊行,今無書可證。至南宋初期。《靈樞》和《針經》各種傳本均失傳。
  • 黃帝內經 靈樞 白話解 連載06
    伯高答日形先病而未入髒者,刺之半其日髒先病而形乃應者,刺之倍其日。此月內難易之應也。 【提要】本段講根據病程的長短來確定針刺的療程,以及外因與內因所致之疾病在針刺時的難易區別。 【注釋】[1]衰在此是祛除的意思。 [2]血絡即指淺部靜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