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經指出,《黃帝內經》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論》提出了其人體結構觀是「形與神俱」,人體生命分為「形」、「神」二部分。第二篇《四氣調神大論》的篇名就提出了「調神」的概念。第二十五篇《寶命全形論》也說: 「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三曰知毒藥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氣之診」。可見,對於「神」的「調」或「治」,《黃帝內經》是非常重視的,甚至排在調、治身體手段的首位。
但是,如何做到「調神」或「治神」呢?
其實,《黃帝內經》本身的書名裡,就給已經出答案了,只是可能還沒有人能看懂它的意思。
《黃帝內經》又分《素問》、《靈樞》二書,《靈樞》又名《針經》,是講述針灸的著作。
《廣韻》:靈,神也。朱壁修老師提示:《大戴禮》「陽之精氣曰神,隂之精氣曰靈」。
陰陽一體、互根,故「神」、「靈」也同樣是一體、互根,故曰「神」則亦曰「靈」,「靈樞」也就是「神樞」。所以,《靈樞》(也即《針經》),就是講述針灸能起到調神(治神)作用的著作。
那麼,為什麼叫 《靈樞》而不叫《神樞》?
《黃帝內經》又曰:「陽化氣,陰成形」。陰靜陽躁,陰比陽更加容易描述可見,從「形」的角度來說,更容易去描述和定位經脈、穴位。
「樞」為「樞紐」,「樞」是「靈」的關鍵節點或位置,針一刺下,整個「靈」的圖案(可以用電磁波的幹涉圖來說明,參文3)就改變了,這種改變是可以用來治病的。
所以,《靈樞》(亦即《針經》),就是針刺「調神」(也即「調靈」)的著作。
有無數的疾病,單用針灸就可以治療好,這主要就是「調神」的作用。不過,臨床上,找到關鍵的節點(經脈、穴位)是關鍵。
《靈樞》的著者其實說了:後來醫者!神(靈)的圖案和針法,我寫在《靈樞》裡給你們了,至於該怎麼用,就看你們自己的修為了!
參考文獻:
1、論《黃帝內經》的「形與神俱」、調神及治未病
2、陰陽五行、神機氣立的理論基礎來自於立竿測影
3、「形與神倶」現代科學研究
(作者:周波,合浦縣中醫醫院主任中醫師、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