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壽天剛柔(2)

2021-03-04 中華周易文化研究院

《黃帝內經》靈樞·壽天剛柔(2)

【原 文】

黃帝問於伯高曰:餘聞形有緩急,氣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堅脆,皮有厚薄,其以立壽夭,奈何?

【譯 文】

黃帝問伯高說:我聽說人的外形有緩急,正氣有盛衰,骨骼有大小,肌肉有堅實與鬆軟,皮膚有厚薄,從這些方面怎樣來確定人是長壽還是夭折呢?

【原 文】

伯高答曰:形與氣相任則壽,不相任則夭。皮與肉相果則壽,不相果則夭,血氣經絡,勝形則壽,不勝形則夭。

【譯 文】

伯高回答說:外形與正氣相稱的就長壽;不相稱的就短命。皮膚與肌肉相互包裹就長壽;不能相互包裹的就短命。內在血氣經絡的狀態比外在形體的狀態好就長壽;不如形體的就短命。

【原 文】

黃帝曰:何謂形之緩急?

【譯 文】

黃帝說:什麼叫做形體的緩急呢?

【原 文】

伯高答曰:形充而皮膚緩者則壽,形充而皮膚急者則夭,形充而脈堅大者順也,形充而脈小以弱者氣衰,衰則危矣。若形充而顴不起者骨小,骨小則夭矣。形充而大年,肉䐃堅而有分者肉堅,肉堅則壽矣。形充而大,肉無分理不堅者肉脆,肉脆則夭矣。此天之生命,所以立形定氣而視壽夭者,必明乎此。立形定氣,而後以臨病人,決生死。

【譯 文】

伯高回答說:外形壯實而皮膚柔軟的就長壽;外形雖盛而皮膚緊繃、缺少彈性的就短命。外形壯實而脈象堅大有力的是氣順就長壽;外形雖盛而脈象弱小無力的為氣衰,氣衰是危險的。如果外形雖盛而顴骨不突起,這樣的人骨骼弱小,骨骼弱小的就短命。如外形壯實,而臀部肌肉豐滿結實並且紋理分明的人,說明他的肌肉堅實,肌肉堅實的人就長壽;外形雖盛而臀部肌肉紋理不分明、肌肉不堅實的人,叫肉脆,肉脆的人就短命。這是人的先天稟賦不同造成的,如果要確定形體與正氣的狀態,從而推斷其長壽或夭折,就一定要明白這種判斷形氣的方法,憑藉它去觀察病人、判斷生死。

【原 文】

黃帝曰:餘聞壽夭,無以度之。

【譯 文】

黃帝說:我已聽過關於壽夭的區別,但究竟怎樣來推度、預測呢?

【原 文】

伯高答曰:牆基卑,高不及其地者,不滿三十而死。其有因加疾者,不及二十而死也。

【譯 文】

伯高回答說:如果耳邊四周的骨骼平陷,高度還不及耳前的肌肉,不滿三十歲就會死亡。如果再加上疾病的影響,不到二十歲就會有死亡的可能。

【原 文】

黃帝曰:形氣之相勝,以立壽夭奈何?

【譯 文】

黃帝說:從形與氣的相勝情況,如何來決定壽夭呢?

【原 文】

伯高答曰:平人而氣勝形者壽;病而形肉脫,氣勝形者死,形勝氣者危矣。

【譯 文】

伯高回答說:健康人正氣勝過外形的就會長壽;病人肌肉已經極度消瘦,雖然正氣勝過外形,也終將不免要死亡;如果外形勝過正氣,則是很危險的。

【原 文】

黃帝曰:餘聞刺有三變,何謂三變?

【譯 文】

黃帝說:我聽說刺法有三變,什麼叫三變呢?

【原 文】

伯高答曰:有刺營者,有刺衛者,有刺寒痺之留經者。

【譯 文】

伯高回答說:有刺營分,刺衛分,刺寒痺羈留於經絡三種。

相關焦點

  • 熱門閱讀:《黃帝內經?靈樞》 本神第八
  • 《黃帝內經》解讀2
    經林億等校正後《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為今《素問》原形。2、靈樞:曾用名:《九卷》、《針經》(皇甫謐命名)、《九靈》、《靈樞》(最早見於王冰次注的《黃帝內經素問》序和注中。)宋代部分亡失,公元1092年高麗使者來華獻書,《靈樞》補全。後散史崧校正,成為元、明、清續刻的藍本。
  • 《黃帝內經﹒靈樞》的書名「靈樞」是什麼意思?
    作者曾經指出,《黃帝內經》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論》提出了其人體結構觀是「形與神俱」,人體生命分為「形」、「神」二部分。
  • 讀經:《黃帝內經》靈樞 ● 壽夭剛柔篇第六
    因為本篇主要從體質形態剛柔來闡述辨別生死、壽天的方法,所以篇名叫做"壽天剛柔"。【原文】黃帝問於少師日餘聞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願聞其方。少師答日陰中有陰,陽中有陽,審知陰陽,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謹度病端,與時相應,內合於五臟六腑,外合於筋骨皮膚。是故內有陰陽,外亦有陰陽。在內者,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在外者,筋骨為陰,皮膚為陽。
  • 陸文榮: 以《黃帝內經》挖掘中華傳統醫學智慧
    所以,《黃帝內經》中處處反映出濃厚的道學思想。一、 「天人相應」的宇宙觀「天」與「人」是中國哲學中的一對主要範疇,研究天人問題,是中國哲學的重要內容。《黃帝內經》有關「天」「人」的論述,集中反映出它的天道觀、宇宙論思想。「天」字在《內經》中含義比較複雜,主要指天空、天時、自然界,同時又引申為自然的狀態、本來的面貌。
  • 黃帝內經 | 靈樞·血絡論篇第三十九
    黃帝內經 | 靈樞·血絡論篇第三十九【
  • 黃帝內經 靈樞 白話解 連載06
    壽夭剛柔第六 【題解】本篇著重討論了人體陰陽剛柔的不同體質類型,其中包括了形體的緩急、元氣的盛衰、皮膚的厚薄、骨骼的大小、肌肉的堅脆、脈氣的堅大弱小等方面的內容。這些都是以患病一個月作為標準,來說明外因與內因所致疾病在治療上的難易區別。 【原文】黃帝問於伯高日餘聞形有緩急,氣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堅脆,皮有厚薄,其以立壽夭奈何?伯高答日形與氣相任[1]則壽,不相任則夭。皮與肉相果[2]則壽,不相果則夭。血氣經絡勝形則壽,不勝形則夭。 【提要】本段講如何由形氣、皮肉、血氣經絡的情況來判斷人的壽命長短。
  • 《黃帝內經·靈樞》癰疽【譯文】
    尋找好中醫,你附近或看過的好中醫 >>>【中醫寶典App】中醫古今書籍在線/離線閱讀 >>>上一篇:《黃帝內經
  • 自我康療154:解讀《黃帝內經·靈樞·官能論》
    自我康療154:解讀《黃帝內經·靈樞·官能論》    有無相生玄又玄,歸根復命陰陽變。
  • 《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藏府病形(7)
    《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藏府病形(7)【原 文】岐伯(答)曰:諸急者多寒;緩者多熱;大者多氣少血;小者血氣皆少;滑者陽氣盛,微有熱;澀者多血少氣,微有寒。【原 文】黃帝曰:餘聞五臟六腑之氣,滎、俞所入為合,令何道從入?入安連過?願聞其故。
  • 黃帝內經 | 靈樞·邪客篇第七十一
    黃帝內經 | 靈樞·邪客篇第七十一【原文】    黃帝問於伯高曰
  • 清濁《黃帝內經》的「元概念」
    公眾號內回復「福利」,可以獲得一本《圖解黃帝內經》的電子書在中醫典籍
  • 《黃帝內經》的曆法知識與五運六氣理論(2)——北鬥曆法篇
    《淮南子·天文訓》在此基礎上,更以北鬥星的鬥柄所指(稱為「建」或「鬥建」)擬定節氣時歲的,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二十四節氣及其時間節點,其中就應用了一歲有八節八風(此「八風」名稱與《黃帝內經》有別),而且有關四時八節的時間節點都有明確表述。《史記·天官書》有「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
  • 作為三大奇書之一的《黃帝內經》,是如何章章解難、行行消災的?
    它們是《易經》、《山海經》和被稱為中醫第一書的《黃帝內經》。《黃帝內經》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來自全世界的天書,受到無數人的仰視。據說是軒轅黃帝在五千年前為人類創下了第一部中醫中藥的著作《祝由科》。後世人也是在這部經典基礎上,去偽存真、不斷的增補,逐漸才形成後來的《黃帝內經》,《黃帝內經》自誕生到今天,沒有一個人動搖過他的理論。
  • 《黃帝內經》綢面精裝版
    《黃帝內經》是中醫奠基之作,也是中華養生智慧的源頭。但大家總感覺它神秘兮兮,聽過的人多,讀過的人少。
  • 《內經》解證 | 《黃帝內經》任督二脈循行解析(下)
    圖8 任督二脈內外環循行路線的矢狀面示意圖根據我們的研究,《內經》成書於東漢100-110年[13]。《內經》之前涉及任督二脈的文獻很少,《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作者司馬遷,前145年-前90年)中有「督任脈各長四尺五寸」,與《靈樞·脈度》的「督脈、任脈各四尺五寸」幾乎完全相同,應為同一來源。
  • 黃帝內經(靈樞)||壽夭剛柔第六/官針第七/本神第八/終始第九
    黃帝問於少師曰:餘聞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願聞其方。 黃帝問於伯高曰:餘聞形有緩急,氣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堅脆,皮有厚薄,其以立壽夭奈何?伯高答曰:形與氣相任則壽,不相任則夭。皮與肉相果則壽,不相果則夭,血氣經絡勝形則壽,不勝形則夭。 黃帝曰:何謂形之緩急?伯高答曰:形充而皮膚緩者則壽,形充而皮膚急者則夭,形充而脈堅大者順也,形充而脈小以弱者氣衰,衰則危矣。若形充而顴不起者骨小,骨小則夭矣。
  • 黃帝內經 | 靈樞·論疾診尺篇第七十四
    黃帝內經 | 靈樞·論疾診尺篇第七十四
  • 《黃帝內經·靈樞·淫邪發夢》夜裡多夢的原因
    甲骨文的夢就是一個人躺在床上。中醫看病叫做臨床。放倒的床豎起來。病字邊就是床。現代科學研究人睡眠的時候,腦電波有快波和慢波,當人的眼球在快速轉動的時候,說人在做夢,這是現在的科學發現。早在清朝的一個醫家寫了對夢的論述:(清)石壽堂《醫原·燥氣論》 閉極則神明昏亂,囈語不休,目睛頻轉。夢的反義詞是覺jué. 大夢誰先覺,平生吾自知。楊萬裡形容浪頭上的弄潮兒:夢覺上心寒。
  • 《黃帝內經》針刺診治氣思想鉤沉(上)
    現代為人所熟知的針灸理論多源於《黃帝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