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不過7,男不過8」啥意思?《黃帝內經》透露年齡真相,受教了

2020-12-18 花落花又落

中國是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大國,中國的語言更是博大精深,很多文化語言廣泛運用到現代社會。不少民間俗語更是被大家廣為流傳,但是大家常常聽到的一句些俗語,相信不少人都沒理解真正的意思。

比如這句俗語「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不少老人常說,那麼「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是啥意思呢?

根據史料記載,這句話最早是出現在《黃帝內經》中其中的一篇《上古天真論》,當年,黃帝和岐伯二人談論如何能夠長壽,於是黃帝就問岐伯「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的回答「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女七男八」,的意思是:女性的生命周期數是7,每7年體現一次大變化;而男性的成長周期是8,也就是每8年有一次生長變化。

女子「四七」(28歲)是身體最壯盛的階段,但是到了「五七」(35歲)後便出現衰老跡象,開始是「面始焦、發始墮」,到了「六七」(42歲)後,「面皆焦、發始白」。

到了「七七」(49歲)後,「天癸竭,地道不通」,就不能生孩子了。

男人則不同,男人三八」(24歲)後,身體發育進入旺盛期,至「四八」(32歲)達到巔峰狀態。男子的衰老,則從「五八」(40歲)開始。

到「八八」(64歲)後,「天癸盡」,生育能力終止。

人們可以根據不同年齡的身體變化,調節營養、養生、保健,讓身體按照自然規律,更好地生長變化。28歲和32歲,分別是女性和男性最巔峰的年齡段,但此時若稍微不注意,就可能會讓自己一生落下病根兒。所以在這些節律點上,男女都要注意養生以應對身體上所發生的變化。

數千年前的古人對人體的生長進行了如此多的研究,讓人佩服不已,不得不說,這是古人的智慧,也是人類的財富。

《黃帝內經》有非常大的研究價值,不僅奠定了中醫理論的基礎,還影響了西醫的發展。

《黃帝內經》是解決我們普通人身體問題的智慧之書

黃帝內經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可以解決我們生活中實際遇到的問題,在問題沒有發生之前,也可以進行預防。

我看《黃帝內經》最大的感受就是可以未雨綢繆,就像是很多人得了病才知道痛苦,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提前準備,尤其是身體方面,一定要預防。

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身體上的一些問題,便可以翻看黃帝內經,從而進行解決。這不僅僅是一部醫學寶典,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治病的法子,還是一本智慧之書。

很多人對於這本書很感興趣,但是苦於閱讀門檻略高,遲遲失去機會,現在我推薦這本我正在看的圖解版《黃帝內經》。

這本書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教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將其中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在參悟過程中也引領著我持續走在正確的靈性方面的道路上,每一點點的參悟都使我獲益良多,真正感受到可以改變我的生活 ,這也是我自願推薦這本書的一個重要 的原因。

如果有一樣需求的朋友,也可以選擇《圖解黃帝內經》來看。

只要75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商品卡,就能購買了!

相關焦點

  • 黃帝內經揭秘「女七男八」的生命規律,不可不知!
    「女七男八」,是中醫學界關於男女生長周期的一種說法,源於《黃帝內經》,即女性的生命周期數是7,每7年體現一次大變化;男性的成長周期是8,
  • 《黃帝內經﹒靈樞》的書名「靈樞」是什麼意思?
    作者曾經指出,《黃帝內經》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論》提出了其人體結構觀是「形與神俱」,人體生命分為「形」、「神」二部分。
  • 古人常講:「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究竟是啥道理?
    俗語「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最早出自《黃帝內經》。原話說的是「男八女七」,指的是男女不同的生理周期,也就是說男子的發育變化以八年為一個周期,女子則以七年為一個周期。如何理解「男不過八八」按照《黃帝內經》裡面的說法,男子一生按每八年一個周期進行階段劃分,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生理變化特徵。
  • 「女七男八」——《黃帝內經》揭示人體生命節律的奧秘
    前言:「女七男八」,源於《黃帝內經》中的《素問·上古天真論》一文,是中醫學界關於男女生長周期節律的一種說法。
  • 農村俗語:「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都有一些歷史淵源,比如「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它是《黃帝內經》中黃帝和當時的名醫岐伯對話中的一句:岐伯說:【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然後歧伯把女子每七年為一階段進行了論述古人把生育看得很重要,女人不能生育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所以農村有了「女不過七七」之說。歧伯分析完女人,緊接著給黃帝分析解釋男人的一生。岐伯說:【丈夫八歲,腎氣足,齒發更長】然後他把男人每八年為一階段加以分析解釋。
  • 【黃帝內經】女性的生理周期管理之(1)
    我們看看黃帝內經是怎麼說的。《黃帝內經》說: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黃帝內經》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女性到了35歲,足陽明胃經將開始走向衰退,足陽明胃經開始走向衰退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女性的面部皮膚開始發黃,並且出現頭髮開始脫落的現象。那麼,人體的陽明脈衰,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呢?
  • 「女七男八」,內經中的上乘思維!
    「女七男八」,是中醫學界關於男女生長周期的一種說法,源於《黃帝內經》,即女性的生命周期數是7,每7年體現一次大變化
  • 《黃帝內經》裡的養生之道,活用了才是真本事!
    所有中醫知識,都能在這本書裡找到根源:  生物鐘(天幹地支)、四季養生、五臟調理、六邪驅除、七情控制、男/女人的生理周期     抗衰老等養護方法是的,你沒看錯!上面這些耳熟能詳的養生方法,其實都來自於《黃帝內經》!! 只可惜很多人看不懂這本「天書」,錯過了很多寶藏。
  • 《黃帝內經》解讀2
    《黃帝內經》解讀*2(內容來源:公眾號白衣靜思)第二節 《內經》的流傳一、《內經》的流傳1、《素問》:原傳世9卷,南北朝時期亡佚一卷。經林億等校正後《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為今《素問》原形。2、靈樞:曾用名:《九卷》、《針經》(皇甫謐命名)、《九靈》、《靈樞》(最早見於王冰次注的《黃帝內經素問》序和注中。)宋代部分亡失,公元1092年高麗使者來華獻書,《靈樞》補全。後散史崧校正,成為元、明、清續刻的藍本。
  • 《內經》解證 | 《黃帝內經》任督二脈循行解析(下)
    任脈所在的內圈就是三陰經所在的身體深層,而督脈所在的外圈是三陽經所在的身體淺層,任脈在深層匯通三陰經,督脈在淺層統攝三陽經,形成陰陽表裡的對稱結構(圖7)。根據《內經》原文所述的循行路線,在人體矢狀面上進行標記,見圖8。
  • 【黃帝內經素問故事61】 順時而動保康泰
    這邊黃帝和岐伯、倉頡等人,吃過飯後,又論起了醫道來,突然黃帝問道:「前面講了很多關於針灸治療的知識,我想再請教一下天師,在選擇針灸治療的時候,是不是也要根據四季的不同而又所差異呢?」岐伯說道:「那是自然了,不過要想了解四時針刺的逆從,就要先掌握六氣的有餘不足滑澀之徵象,因為四時合五行,六氣亦合五行,因此只有掌握了六氣的有餘不足滑澀之病後,方可言及四時針刺之逆從。」
  • 《黃帝內經》綢面精裝版
    《黃帝內經》是中醫奠基之作,也是中華養生智慧的源頭。但大家總感覺它神秘兮兮,聽過的人多,讀過的人少。
  • 【黃帝內經素問故事】 寒熱相移,咳不專在肺
    黃帝問道:「怎麼沒有看到雷公?」陽子說道:「雷公哥昨天在這水裡洗了個冷水澡,今天就感覺不舒服,感冒的症狀不是很嚴重,就是咳嗽的厲害,老師已經為他施過針灸,也服過了湯藥,正在屋裡休息。」黃帝說:「年輕人就是這樣冒失,不過雷公向來身體強壯,有天師的調理,估計很快就會好了。」接著黃帝又問道:「天師,咳嗽這種病是怎麼引起來的?」
  • 【黃帝內經】女性的生理周期管理之3更年期
    這裡的海是匯聚的意思,所謂陰脈指的就是也就是人體五臟的所屬的經脈。因為五臟在陰陽屬性中屬陰。所謂陰脈之海,連起來理解就是,五臟所屬的經脈之中的精氣匯聚於任脈,因此,稱任脈為陰脈之海。關於任脈,《黃帝內經》說:任脈起於人體的生殖器,沿著人體的前正中線上行,止於下頜。我們大家都熟知的:關元、氣海、羶中等一系列人體重要的穴位都在這條經脈之上。
  • 《黃帝內經》:分寸和節度,是養生的第一妙法
    《黃帝內經》開篇指出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人的壽命與分寸和度有關:黃帝問他的老師歧伯:我聽說上古時候的人,年齡都能超過百歲,動作靈敏;現在的人,年齡剛至半百,就衰弱了,這是由於時代不同,還是因為今天的人們不會養生所造成的呢?
  • 《黃帝內經》中的情志養生
    《黃帝內經》將「五志」分屬於五臟,即心誌喜,肝志怒,脾志思,肺志憂,腎志恐,並以此將情志與五臟密切聯繫起來。由於情志是「神」的重要表現形式,故常稱其為「神志」。《黃帝內經》認為情志活動是生命活動的基本體現,由五臟所生,同時又能反作用於五臟,進而影響人體臟腑功能活動。故《靈樞·本藏》說:「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
  • 古語「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3和8是什麼,真有這麼神?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這句話,意思就是女人的生日涉及三和八兩個數字,就是命不好,真的這麼神?「三八」並不是純粹的兩個數字,而是三個八:農曆每月的初八、十八和二十八。「8」這個數字很奇怪,對男性有利,對女性不利。而「7」恰恰相反。因此有「男佔八,女佔七」或「男不佔七,女不佔八」這一說。
  • 【黃帝內經素問故事31】邪盛則實,精奪則虛
    往期精彩文章:(點擊下面標題,可以直接閱讀)【動靜隨心】富順才子藍肇熙【黃帝內經素問故事30】誅罰無過,反亂大經【黃帝內經素問故事29】四時八正與針刺方圓【黃帝內經素問故事28】五臟之性的臨床價值【黃帝內經素問故事27】五臟盛衰和用藥原則
  •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與長壽
    黃帝和岐伯對話情景圖春夏以養陽為主,以養陰為輔;秋冬以養陰為主,養陽為輔。這是正確、完整的理解。春三月《黃帝內經》說,春季,植物開始生長發芽,動物生長繁衍,萬物都是生機盎然,繁榮昌盛。在中醫觀念中,晝為陽,夜為陰。早晨為少陽始生,所以要晚睡早起,鍛鍊勞作,舒緩筋骨。這樣才能保護少陽生氣。絕不可有一點損耗,這就是適應春季的養生之道。違者,則傷肝害胃。到了夏季,就會影響到夏季的生長。
  • 《黃帝內經》對真人、聖賢人的定義是什麼?似乎又是修仙的定義!
    在我國的文化圈當中,小說裡的那些神仙鬼怪的傳說非常之多,最為有代表性的,就是《封神演義》和《西遊記》了,在這些小說裡邊,神仙那可是琳琅滿目,甚至於小的時候,都爭相效仿,別說小孩子了,哪怕是大人,古人也是想著去修仙長壽,那麼傳說中的修仙到底是一個什麼定義,《黃帝內經》當中是這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