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身體的發育狀況需要爸爸媽媽們尤為關注,因為如果出現問題,可以及時地去找辦法做出應對。要不然像下面這位媽媽這樣,就悔不當初了。
小宋最近愁容滿面,其他朋友看不過去了,便問其中緣由。原來是因為小宋的女兒從小就十分喜歡舞蹈,剛好幼兒園裡開始選舞蹈隊,女兒便無比期待地去報名了。沒想到老師看了一眼,便沒讓女兒進舞蹈隊,原因是女兒是「O型腿」。
小姑娘為了這事傷心沮喪了好幾天,家裡因為這個小公主的難過也變低氣壓了起來。小宋十分後悔在孩子小的時候,沒能注意到自家孩子的這個問題,及時了解和解決的話,說不定女兒就不會落選舞蹈隊了。
其實「O型腿」的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由於腿是佔身材比例很大一部分的部位,所以很多人,尤其是女生,對腿型是十分看重的。許多「O型腿」的女生會因為腿型產生自卑感,抗拒短褲、短裙。
都有哪些原因導致了孩子『O』型腿呢?
①基因遺傳
大部分的「O型腿」其實都不存在直接遺傳,但也不排除由於軟骨發育不全的這類罕見遺傳病而導致下一代出現「O型腿」的可能。
②缺乏維生素D
大多數寶寶的「O型腿」是由於身體缺乏維生素D導致的。維生素D能夠幫助骨骼發育,缺乏它則不能給骨骼提供充足的發育營養,很容易形成「O型腿」。
③疾病導致
「O型腿」也有可能是由於患有布朗特病而導致的脛骨異常發育形成脛骨內翻。此外,不適當的運動造成的骨折或者骨質異常也會致使「O型腿」出現。
④過早學習站立和走路
萬事萬物都是需要遵循規律來生長、發育的,人也是如此。孩子正常的站立年齡應該是在9個月。如果家長過早教孩子學習站立和走路,導致孩子腿部骨骼尚無法接受站立和走路的難度時,很容易出現揠苗助長的效果,形成「O型腿」。
⑤有不良姿勢長期存在
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模仿欲望都是非常強的。如果日常生活中接觸的人有某些不良的坐姿、站姿,孩子很容易受其影響。譬如蹺二郎腿、內八走路或內八站立都很容易導致「O型腿」。
從出生到1歲半呈現出輕度的膝內翻,也就是「O」型腿,這是由於胎兒在媽媽肚子裡時,整個身體呈蜷縮在一起,雙腿和雙腳都是環形擺放呈現「O」型形狀。在出生後的一段時間內仍舊會保持這種弧度。
學會走路,蹲起,膝關節有了負重的應力,為了適應承受身體重量,膝關節輕度內翻的情況會慢慢改善。2歲左右時,膝關節內翻基本糾正,下肢會逐漸變直。
2歲以上輕度O型腿,健康的孩子可以通過多戶外活動,曬太陽,補充d3,蹦跳,讓腿長得更長,抵消掉O型腿或者改善。
除非有某些問題影響,例如佝僂病,骨骺發育不良,軟骨發育不良,外傷引起骨橋形成等。實際上,每個人小時候,在以上年齡段也可能出現o型腿,因此不要太過擔心,過度處理可能會矯枉過正!
怎麼預防O型腿?
首先,早期補鈣尤其重要,而且應該早在母親懷孕期間就應該進行補鈣了,這一點非常重要。媽媽在懷孕的時候,對鈣的需要量大大增加,此時必須增加補鈣量,以預防寶寶出生後患「先天性佝僂病」。
其次,補鈣的原則是合理、足量,補鈣應該在兒童保健科醫生或兒童骨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切忌由家長自行增減寶寶的補鈣量。
再次,作為孩子的父母,平時不要讓小寶寶養成雙下肢跪坐的習慣,鼓勵寶寶多進行一些戶外活動或運動,以增加雙下肢肌肉的力量和對鈣質的吸收。
此外,飲食中多補充高鈣質的食物,如紫菜、奶酪、青豆、海帶、雞蛋黃、黑芝麻、蝦皮、大豆、薺菜、黑木耳等,同時讓寶寶勤曬太陽,以促進鈣質的吸收。
不要過早地使用學步車。
如果孩子還不能夠自行的扶著東西站立,那就說明孩子的骨骼發育還不完善,這個時候如果家長強行讓孩子站立或是將孩子放入學步車裡,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腿變形,建議家長們一定要等孩子骨骼發育完善後再使用學步車。
此外在孩子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家長可以允許孩子光著小腳走路,因為光著腳學走路能夠刺激腳部發育,鍛鍊孩子的關節,更有利於讓孩子養成好的走路習慣和姿勢。
想要寶寶擁有好的腿型,除了上面這幾點需要注意外,還要保證孩子身體擁有足夠的營養,同時多帶孩子曬曬太陽,多多進行運動,也是對孩子的骨骼發育和成長有很大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