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悅動健身微信公眾號發出一封「閉店致歉信」。至此,在不到一個月時間裡,「悅動健身」旗下7家南寧門店相繼關張。據統計,在南寧市,今年閉店的健身房已超過40家,尤其是10月份以來,健身房「跑路」事件更是接連發生,並有從私人工作坊向大型連鎖店、中高檔門店蔓延的趨勢。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健身房品牌迅速擴張,但「生命」周期越來越短,多家門店從開業到閉店的時間都未超過半年。
悅動健身民主店今年11月底閉店,月初還在搞促銷活動。
事件:悅動健身7家門店接連關門
「他們在11月搞低價促銷活動,我就感覺不太妙。」12月3日,悅動健身民主店保潔班長吳先生多次到健身房,卻發現這裡一直關門。他說,健身房從11月起就拖欠工資,月底因欠交場地租金,無法維持經營,只好停業。
早在一個月前,悅動健身埌東店就突然關門停業。隨後,悅動健身啟美店、民主店、北湖店等門店相繼出現私教無法預約上課、會員聚集要求退費、員工集中討薪等情況。因拖欠工資,12月3日,悅動健身明園店數十名員工臨時決定關閉門店。
12月4日,悅動健身兩名股東出面協調,明園店暫時恢復經營。但沒過幾天,員工們未如期拿到工資,明園店最終還是關門了。傳出欠薪消息兩個月後,擁有5000多名會員的北湖店12月10日閉店。
12月11日,悅動健身微信公眾號發出「公司倒閉通知」,稱公司面對各種惡化的環境,已無力再繼續經營下去,場地租金也無力支付,宣告公司倒閉,在南寧經營的7家門店全部停業。
大批會員組群維權,準備向管理部門投訴,希望挽回自己的損失。
悅動健身民主店停業後,員工前來討要工資。
12月3日、5日,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兩次採訪廣西悅動健身服務有限公司股東鄒女士。就民主店和明園店閉店的原因,鄒女士表示,進入行業淡季,兩家店面遭遇不同程度的經營困難,為此拖欠了員工工資和場地租金。公司高層召開了多次會議協商,對是否繼續投資,股東間意見不統一,即便她和個別股東籌集資金發放了部分員工的工資,但仍難支撐兩家門店的運營。
12月15日,鄒女士受訪時稱,公司因資金鍊斷裂,南寧的全部門店倒閉,目前在積極尋找下家接手,希望盡力把會員們安排好。公司正在進行企業清算核帳,待核帳完成後,由股東們商議決定如何對會員進行退費。「現在可以說的是,12月會員新辦的卡,我會想辦法墊資給退回。」
趨勢:多個品牌連鎖店相繼倒閉
「原來想著連鎖品牌有保障一點,沒想到也這麼坑人。」市民黃先生說,此前他在埌西市場附近的一家「小品牌」健身房鍛鍊,沒想到10月份突然倒閉了。隨後,他到悅動健身進行體驗,店員告訴他「我們那麼多家店,哪那麼容易倒閉」,他便花1800元買了兩年的會員卡,沒想到該店兩周後就關門停業。
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調查發現,跟以往「跑路」的單個健身房不同的是,今年以來,南寧已有多個連鎖品牌的健身房「跑路」,都是品牌門店接連閉店。
以「中倍力美健身」為例,在南寧共開有8家門店,從今年10月起已有7家門店閉店停業。
另一家集中閉店的連鎖店為藍仕堡健身會館。9月30日晚,藍仕堡健身會館微信公眾號發布一則「老闆即將跑路」通知。隨後,藍仕堡健身會館對此進行闢謠,稱會在10月4日恢復正常營業。但沒多久,會員們便發現藍仕堡健身會館3家門店(大沙田店、五一店、仙葫店)紛紛關門停業。
兩年前,「喚潮健身」在萬象城開張,它是上海比較高端的健身房品牌,年卡價格比其他本土品牌高出不少,但顧客依然不少,會員人數超過4000人。一名知情人士稱,會員大多購買了私教課程,平均消費額在1萬元左右,最高的有預存10萬多元。今年11月初,該店突然張貼通知稱暫時停業。
南寧健身行業一名業內人士透露,近年來,南寧健身機構數量增長迅速,在去年到達峰值,大約有280家。不過,商業健身房良莠不齊,部分企業抗風險能力不強。同時,因經濟環境、企業經營管理不善等原因,今年部分企業經營困難,關門停業,健身行業遭遇「關門跑路潮」。
南寧市市場監管局向南國早報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市場監管部門共接到健身服務類投訴2118件。其中,涉及健身房(企業)停業、關門「跑路」的有46家,投訴量達2024件。投訴量較多的健身房品牌分別為「藍仕堡」「中倍力美」「雅斯樂」「悅動」「美健」「喚潮」等。
調查:健身房越來越「短命」
12月3日,在南寧市佛子嶺路德利國際AICC東協國際文化廣場B1棟,「零距離健身瑜伽」幾個紅色大字很是醒目,但通往這家健身房的幾部電梯已被鎖定,無法直達。李女士從樓下步行爬到四樓,看到健身房大門緊鎖,內部凌亂不堪。李女士蒙了:「剛交了3萬多元,一次課都沒上過。」
10月30日,李女士在這家店辦了一張家庭年卡讓兒子快速減肥,她還在教練的遊說下又花3萬多元購買了108節私教課。接下來的一個月裡,母子二人還未去過健身房,會員卡都還沒來得及激活。
知情人士告訴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這家健身俱樂部是去年12月開始裝修,今年3月開始營業,經營不到3個月就拖欠租金。健身房老闆後來提出按周期還租金,但還的沒有欠的多,到11月份就支撐不下去了。場地出租方已將健身房封閉保護起來,希望能聯繫到健身房老闆協商解決後續事宜。
開業不到9個月便閉店「失聯」,這樣的情況並非孤例。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調查發現,跟健身房擴張快速、遍地開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它們的生命周期也越來越短。有的從公司成立到關門「跑路」,時間最短的只4個月。
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採訪得知,悅動健身民主店前身是力倍特健身,今年4月由悅動健身公司接手經營,辦卡會員有三四百人。而悅動健身明園店與康健運動薈合作經營,健身場地由悅動健身公司聘請人員,於今年3月開始經營,辦卡會員有三四千人。此番兩家店同時閉店,營業時間均不到一年。
統計媒體報導還可發現,位於金之島的力美時代健身於2018年8月營業,2019年10月閉店;位於虎邱市場的南寧強迪健身於2018年11月營業,2019年9月閉店;南寧美是健身俱樂部桂雅路分店,於2018年12月營業,2019年3月關門停業;南寧金曼巴健身會館於2019年六七月試營業,2019年11月閉店。
編輯丨劉冬妮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