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圓法師: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2020-12-22 清涼淨土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裡的色不異空是為破凡夫執著有而講的;空不異色是針對二乘聖人偏空而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對大乘初門菩薩把空和有分離而講的。

我們先來看色不異空。色,就是五蘊當中的色蘊,指人的身體以及宇宙間所有的物質現相。不異,就是沒有差別的意思。空,不是空無所有的頑空,也不是撥無因果的斷滅空。斷滅空是指把色相消滅之後稱為空,像人一死就沒有了。我們這裡所說的色不異空這個空,是緣起性空的空,是因緣所生法,本身沒有自性的空。指一切的宇宙的物質現相沒有本體、沒有自性,都是因緣所組合、因緣而和合,所以說它沒有自性的空。

在般若共利言譯的心經上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五蘊性空」。唐朝的法月法師的譯本中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自性皆空」。這裡說的都非常明白,五蘊沒有此性,都是因緣和合法,自性皆空。都是緣起性空的空。因緣所生法本身沒有自性,佛說諸法皆是因緣所生。

佛住世的時候,在王舍城外的竹林精舍講經說法,當時舍利弗和目犍連還是外道的統領,有一天舍利弗在街道上遇到了五比丘之一的馬勝比丘。他看到馬勝比丘的威儀殊勝、舉止安詳心生羨慕,他就知道馬勝比丘的師父肯定非常的了不起,他就上前去問馬勝比丘說,請問你的師父是誰?他平常說一些什麼樣的教法呢?馬勝比丘就回答舍利弗說,我師釋迦世尊,他的智慧神通無人可比,我受學日淺,還領會不了我的老師說的妙法。在舍利弗的一再懇請下,舍利弗就說,請慈悲方便,略說一二。馬勝比丘就為他說了一個偈子:「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舍利弗聽了此偈,當下大悟。他回到住所,叫上目犍連和他的弟子們一同皈依了佛陀。

舍利弗在沒有皈依以前已經修道很多年,他聽了「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這兩句話,多年參不透的真理得到了答案,當下大悟,馬上證得了初果須陀洹。

這兩句偈講的是緣起法,諸法皆是緣起法,佛說法四十九年唯說緣起法,沒有一句不是緣起法。如果我們明白了這個緣起法就叫做智,那就是覺了,不明這個緣起法就是無明。

世間所有的事物的生和滅都是因緣二字、都是因緣而有。因是指一切事物生滅的主要條件,緣是它的輔助條件,因緣就是一切事物的生滅的條件。《阿含經》中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任何的事物不能沒有因而生,但是有因無緣也不能生滅。就比如一粒種子,如果這個種子再好,你不把它埋在土壤裡,這是因,種子為因。你不把它埋在土壤裡,再加上陽光雨露的助緣,那麼種子就不會萌芽生長,這是緣。如果沒有種子,你陽光雨露再好,它也不會萌芽生長,這個就是因緣。就像一堆磚瓦木石,如果沒有泥工、木工這些助緣也不會變成房屋。有此可知,世間萬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

既然是因緣所生法,那麼未生之前本來沒有這個東西,滅了之後也沒有這個東西,那生後滅前的存在期,只不過就是因緣和合、一時的假相而已,沒有它的本體和自性,本來沒有。

比如把磚瓦木石再加以人工建成的房子,從我們凡夫來看,房子是實有的,是一個實體,但是在智者的眼中,磚瓦還是磚瓦,木石還是木石,這個房子只不過是因緣和合堆積出來的一個假相而已。沒有這個房子的本體,沒有它的自性本體,這就叫做即色明空。所以《中論》中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所以這個空,不是指房子內外的空間,那是頑空。也不是房子毀滅之後的空,房子毀了以後斷滅,這叫斷滅空,這都不是性空的本義。大家一定要記住,佛法上的空是性空而不是相空,相有性空。一定要記住這個,指的是它的自體本空,本來沒有這個自體的,它是因緣和合的一種假相,所以相有性空。是理空而不是事空,這種空叫做緣起性空,這是我們佛法所說的空。

摘自 宏圓法師《心經》講記

相關焦點

  • 諸佛世尊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到底是什麼?
    何為"大事因緣" ?一切境界源於知見,知見若是錯誤,境界必定越來越真實,心被境界束縛,就是生死輪迴。知見若正,境界必定越來越清淨,最終境界如幻。升起境界的心,分解消散,知見融化,境界不可得,生滅寂滅,寂照圓覺。諸佛世尊出現於世,只為令眾生悟、入佛之知見。
  • 佛教的「諸法無我」是什麼意思?
    廣超法師:所謂「法」就是東西有一定的相貌,保持一個時候,讓我們感受到它的存在,稱為法。「諸法無我」告訴我們在世間的一切事物中,找不到一個「我」的存在,所以佛說「無我」。前念的心已經滅了;比如說,剛才你們的心聽我所講的法,剛才的心已經滅掉了,所以「我」並非前念。上面講的「我」是不變的,既然它會滅,那肯定前念不是我;後念的心還沒生起,既然還沒生起,那肯定它不能主宰現在的念,所以我們的前念和後念都不是我。那麼應該是現在的念吧?  佛陀經常形容我們現在的心如瀑布,如流水,它一直念念不停留。我們的心如流水,它既生既滅,不能自主。
  • 宏圓法師:宇宙萬有都是自性所現相
    我們這個主人公雖然是萬能體,應緣現出了千差萬別的相,而萬能體卻是性空無相,正因為性空無相,才能起諸法、現相起用。就像鏡子一樣,正因為鏡中無物才能現影,否則怎麼能夠貓來現貓、狗來現狗?所以說,因性空之故,才能顯現一切。我們修行證到真性時,才明白《金剛經》中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才明白本經當中說的「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的真理。
  • 「十二因緣」究竟講了什麼?
    無始以來,由於一念不覺,不能了知「緣生萬法生,緣滅萬法滅,一切法是無常無我」的諸法實相,就是無明。無明是與生俱來的,所以稱為「無始無明」,是一切煩惱的根本。人的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無明。男女之間所生的愛意,便是「一念無明」,這種無明是引發其他因緣的根本。
  • 佛說「十二因緣法」
    與此同時,他證得了「十二因緣法」,具備了佛眼通。當東方露出第一縷曙光時,他睜開蓮眼,看到蒼茫的夜空中閃爍著一顆星,心中感到豁然開朗;經過多少劫的修行,此刻終於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成為了一名佛陀。那棵菩提樹也因此而得道,它的心形樹葉也在晨風中娑娑作響,仿佛是在為菩薩的悟道成佛而歌唱。開悟後的佛陀,首先將他證得的「十二因緣法」理出了一套理論系統。
  • 夢參老和尚開示:每部佛經「因緣」不同,若與之無緣,就聽不到!
    佛家論藏《大智度論》中有言:「諸法因緣生,是法說因緣。」「因緣」是佛法的基本以理之一,它來源於梵音「尼陀那」的意譯,另外也作因、因緣、所緣。佛門中講因果觀、緣起論,因緣之作用,即為緣起。世間萬法,皆因緣而生,隨因緣聚散而生滅。
  • 《海雲臺》:這部韓國災難片中,呈現因緣足具,有因必有果
    02故事因緣或者說巧合相伴(1)萬植和妍熙的心聲:把唯一生的機會給了女兒智敏,夫妻兩人抱緊彼此迎接海嘯。而在救援直升機上的接到智敏的老奶奶是金輝在派出所遇到的賣壽司的老奶奶。大概老奶奶也認出金輝是自己在派出所叫賣壽司時的唯一的主顧,而且不找零。看到這邊,大概夫妻間也會有所感悟。
  • 【慧澤生卍】海濤法師推薦:大旺現世財富的無病發財咒,開光雨寶陀羅尼鑰匙圈(環)」廣結善緣,慧澤眾生!
    海濤法師推薦:真實得到6000萬的《佛教的財富法門》無病發財咒 雨寶陀羅尼!
  • 十二因緣法(合集)
    佛陀教的禪觀是觀五陰的生與滅,其內容就是十二因緣。長老從而糾正將五陰的生、滅認為是剎那生、剎那滅的錯誤,從經典中了解觀五陰的集與滅,即於六入處起觀。長老也說明:「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這個念法只是口訣,要了解整個十二因緣,不能只憑口訣來了解。B 不正思惟起無明無明有因、有緣,什麼是無明的因?
  • 十二因緣與三世因果
    世界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苦,正如釋迦牟尼佛未出家之前,遊四門時看到的那樣,真是令人感到萬分痛苦。而且這種痛苦,我們每人都是無法解決的,這是由於現在的愛取有三支苦因,而感招未來世的生、老、病、死的苦果。古人有一首偈語:過 去 二 支因,現在五支果,現在三支因,未來二支果。概括的說明了十二因緣三世二重因果,佛對緣覺人說這十二因緣法門,就是揭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因果輪迴循環的規律。
  • 心定法師:世間學佛的捷徑 了知諸法空性發起菩提心
    生死只不過是假相,一切眾生本來不生不滅、不來不去。有來有去都是假相的生滅,都不是真實相,所以生死當下即是涅槃。並不是說開悟了、解脫生死了,我的罪業就統統沒有了。不可能!縱使解脫生死,過去所造的罪業仍然是存在的。那麼生死怎麼解脫呢?解脫生死只不過是因為我們了解「無明」是虛假不實的,所以不再造業而已。過去以為一切事物是實在的,所以產生分別、貪愛、染著,生起一股強大的追求力。
  • 佛教:真如本性是什麼,為何說它不生不滅
    他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首,以「智慧第一」聞名,也是最早跟隨佛的弟子之一,他是婆羅門出身,原來修行的是外道,後來因緣具足後跟隨世尊出家,而且連他下面的那些弟子們也一併皈依了。真如本性觀自在菩薩上來說的「諸法空相」,這裡的諸法也就是世間世外一切法,而它們都是因緣而生,本無自性,所以也叫做「空相」。
  • 海濤法師的出家因緣
    雖然接近宗教,不過我還是一樣很愛玩,讀書的那段時間,到學校就是相約整天打麻將,練腦筋,但是經常輸,很奇怪!可是仍然很喜歡打麻將。這輩子頭一次接近出家人,就在讀書的時候,那時正在等車,剛好遇到一個法師,但是那時的心情是:遇到和尚,真倒楣!今天不用打麻將了!   後來才知道,那位法師就是現在法鼓山的聖嚴法師,那時,他也在文化教書。
  • 什麼是十二因緣法
    世尊在小乘解脫道法阿含經當中,講的十二因緣,是聲聞緣覺所修的法,不涉及大乘如來藏法的修行,不是直接成佛之法,因此不能當成究竟之法。學佛人不要以為佛法就是講一切法空,一切空法當中,還有不空的法存在,那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第八識,沒有第八識,萬法都無從緣起。聲聞緣覺修完十二因緣法,就會證得緣起性空,知道五陰世間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依賴如來藏這個因以及無明業種等等為緣,就有一切法的生起。
  • 【佛教常識】什麼是十二因緣
    闢支佛在小乘聖人中稱為利根。他們聽到佛說十二因緣流轉門的互相關係,互為因果的道理,覺悟到無明這一支,正是十二支因緣中間苦因苦果的總根源。無明一滅掉,所有其他的十一支因緣就會一起斷滅了。因此闢支佛就下定決心來斬斷無明。譬喻砍樹一樣,先砍樹根,樹根一斷,而整棵大樹,便自然倒下。無明滅才能復還真性,滅除煩惱,所以叫做還滅門。這就是緣覺聖人所修的十二因緣的道理。
  • 種種因緣假合而成
    都是因為有這樣的虛妄想,所以才會導致不斷地去投胎,再去取得一個色身;所以這個色身都是從意識、意根妄想「炎火」而生的,如同陽光所照的熱沙地上的熱炎一般。如果沒有這種陽炎就不會有渴愛:渴愛世世都有一個色身,如渴思水一樣地貪著色身。由於這種陽炎妄想,所以對色身有渴愛,有這個渴愛,於是就投胎了,就有來世的色身。
  • 《心經》解讀之三:「不生不滅」...(有聲)
    因此,在佛門有法師、居士們主張「有念靈知心就是真心」,或者主張「離念靈知心就是真心」,那都是不正確的說法,佛說那是常見外道法,不是佛法。接下來談「不增不減」:真心從本以來沒有增加過,未來也不會減少,能夠符合這個體性,也只有空性心了。為什麼呢?因為諸法空相從來有增、有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