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裡的色不異空是為破凡夫執著有而講的;空不異色是針對二乘聖人偏空而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對大乘初門菩薩把空和有分離而講的。
我們先來看色不異空。色,就是五蘊當中的色蘊,指人的身體以及宇宙間所有的物質現相。不異,就是沒有差別的意思。空,不是空無所有的頑空,也不是撥無因果的斷滅空。斷滅空是指把色相消滅之後稱為空,像人一死就沒有了。我們這裡所說的色不異空這個空,是緣起性空的空,是因緣所生法,本身沒有自性的空。指一切的宇宙的物質現相沒有本體、沒有自性,都是因緣所組合、因緣而和合,所以說它沒有自性的空。
在般若共利言譯的心經上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五蘊性空」。唐朝的法月法師的譯本中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自性皆空」。這裡說的都非常明白,五蘊沒有此性,都是因緣和合法,自性皆空。都是緣起性空的空。因緣所生法本身沒有自性,佛說諸法皆是因緣所生。
佛住世的時候,在王舍城外的竹林精舍講經說法,當時舍利弗和目犍連還是外道的統領,有一天舍利弗在街道上遇到了五比丘之一的馬勝比丘。他看到馬勝比丘的威儀殊勝、舉止安詳心生羨慕,他就知道馬勝比丘的師父肯定非常的了不起,他就上前去問馬勝比丘說,請問你的師父是誰?他平常說一些什麼樣的教法呢?馬勝比丘就回答舍利弗說,我師釋迦世尊,他的智慧神通無人可比,我受學日淺,還領會不了我的老師說的妙法。在舍利弗的一再懇請下,舍利弗就說,請慈悲方便,略說一二。馬勝比丘就為他說了一個偈子:「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舍利弗聽了此偈,當下大悟。他回到住所,叫上目犍連和他的弟子們一同皈依了佛陀。
舍利弗在沒有皈依以前已經修道很多年,他聽了「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這兩句話,多年參不透的真理得到了答案,當下大悟,馬上證得了初果須陀洹。
這兩句偈講的是緣起法,諸法皆是緣起法,佛說法四十九年唯說緣起法,沒有一句不是緣起法。如果我們明白了這個緣起法就叫做智,那就是覺了,不明這個緣起法就是無明。
世間所有的事物的生和滅都是因緣二字、都是因緣而有。因是指一切事物生滅的主要條件,緣是它的輔助條件,因緣就是一切事物的生滅的條件。《阿含經》中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任何的事物不能沒有因而生,但是有因無緣也不能生滅。就比如一粒種子,如果這個種子再好,你不把它埋在土壤裡,這是因,種子為因。你不把它埋在土壤裡,再加上陽光雨露的助緣,那麼種子就不會萌芽生長,這是緣。如果沒有種子,你陽光雨露再好,它也不會萌芽生長,這個就是因緣。就像一堆磚瓦木石,如果沒有泥工、木工這些助緣也不會變成房屋。有此可知,世間萬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
既然是因緣所生法,那麼未生之前本來沒有這個東西,滅了之後也沒有這個東西,那生後滅前的存在期,只不過就是因緣和合、一時的假相而已,沒有它的本體和自性,本來沒有。
比如把磚瓦木石再加以人工建成的房子,從我們凡夫來看,房子是實有的,是一個實體,但是在智者的眼中,磚瓦還是磚瓦,木石還是木石,這個房子只不過是因緣和合堆積出來的一個假相而已。沒有這個房子的本體,沒有它的自性本體,這就叫做即色明空。所以《中論》中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所以這個空,不是指房子內外的空間,那是頑空。也不是房子毀滅之後的空,房子毀了以後斷滅,這叫斷滅空,這都不是性空的本義。大家一定要記住,佛法上的空是性空而不是相空,相有性空。一定要記住這個,指的是它的自體本空,本來沒有這個自體的,它是因緣和合的一種假相,所以相有性空。是理空而不是事空,這種空叫做緣起性空,這是我們佛法所說的空。
摘自 宏圓法師《心經》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