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膝蓋退化 保養 從現在開始

2021-12-26 遵義晚報

膝關節疼痛、腫脹,是中老年人的頻發疾病,嚴重時會影響行走等日常生活。「我沒有受傷,為什麼關節會無緣無故的疼?我的關節腫,是不是積液了?膝關節疼難道不應該帶護膝嗎?」在門診,醫生常常聽見患者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期健康周刊邀請貴州航天醫院骨科主任趙學平為您一一解答。

趙學平說:「除了睡覺、靜坐等情況以外,白天膝關節大多處於高壓的工作狀態,承受的重力可不小。」

一個60公斤重的人,站著時,膝蓋的負重是60公斤左右;走路時,膝蓋的負重約是體重的2倍,也就是120公斤左右;而當爬山或爬樓梯時,膝蓋的負重增加到體重的3~4倍,也就是180~240公斤,相當於左右膝各扛一架鋼琴。


躺下來的時候,膝蓋的負重幾乎是零
站起來和走路的時候,膝蓋的負重大約是1—2倍
上下坡或上下階梯的時候,膝蓋的負重大約是3—4倍
跑步時,膝蓋的負重大約是4倍
打球時,膝蓋的負重大約是6倍
蹲和跪時,膝蓋的負重大約是8倍

看到這些數據,你一定驚訝:人們每天輕鬆自如地行走、上樓梯,膝關節卻承受如此大的壓力。

「膝蓋退化是因為膝關節長期磨損所出現的老化,可以說它是疾病,也可以認為它是人衰老的自然過程。」趙學平說,每個人都會出現骨性關節炎,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趙學平強調,就目前的醫學技術來說骨性關節炎是無法根治的,所以千萬不要相信所謂的「祖傳秘方」,或者打打針、吃點藥、貼貼膏藥、針灸推拿就能「治斷根」之類的話。

  骨性關節炎多發於中老年人,但不是絕對不發生於年輕人。「很多年輕的運動員,由於長期高強度高負荷的訓練所導致的關節軟骨磨損。好比汽車,開得越多,壞得越快。」因此,關節的磨損與老化不止與年齡相關,更多的是使用關節的方式、頻率和強度相關。

趙學平介紹

15歲以前,膝關節處於發育階段,青春期的生長痛多發在膝關節附近。

15歲—30歲,膝關節處於「完美狀態」,運作起來可以說是不知疲倦。只要不破壞到膝關節組織,基本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30歲—40歲,髕骨軟骨產生了早期輕度磨損,會出現一次脆弱期,出現短期的膝關節酸痛,持續幾個星期到幾個月,有的人甚至還會覺察不到。髕骨軟骨是人體膝關節內一層3——5毫米厚的透明軟骨,可以為膝關節緩衝運動帶來的衝擊;


但由於髕骨軟骨沒有神經分布,所以在全層磨損前只會在脆弱期拉響一次「預警信號」,在這段時期內要避免劇烈運動。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對膝關節的使用不能再隨心所欲。

40歲—50歲,在走遠路之後,膝關節內側容易出現酸痛,用手輕揉之後會緩解。在膝關節中,半月板的作用是緩衝震動、保持穩定;
人體的60%體重都是由膝關節內側支撐,因此內側半月板的退變發生也比較早。又因為半月板上有神經分布,在退變過程中人可以感受到酸痛。這個現象的到來提醒人們:該開始保養關節了。50歲以上,膝關節會感覺到明顯疼痛,這是因為髕骨軟骨的「使用壽命」已到,軟骨全層磨損,關節炎已經產生。這時候應該節約使用關節,減少劇烈運動,尤其是上下樓梯和爬山,必要時可以使用拐杖來減輕膝關節承受的壓力。

 

趙學平說,雖然骨性關節炎無法根治,但是經過正規、規範的治療,可以減輕疼痛,延緩疾病的發展及惡化,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生活水平。治療的方法通常可以分為保守治療、關節鏡的微創治療、人工膝關節置換三個部分。

  保守治療是對於骨性關節炎的首選治療方法,它包括體重控制、運動的管理、生活習慣的改變等等。對於症狀性骨性關節炎可以針對性的藥物治療。

  關節鏡微創治療這種治療方案只針對於關節軟骨磨損不是太重的病人,並且關節鏡治療只能處理破損的半月板以及游離體,對於已經磨損的軟骨並無治療作用。換句話說,並不能解決膝關節的老化以及磨損問題。

  人工膝關節置換是終末期骨性關節炎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一聽到置換關節,很多人心理上就會有點不舒服。「如果汽車的一個零件徹底壞掉了,無法修復,但其他部分還是好的,你是選擇徹底放棄,不再開車了,還是選擇換一個替代零件,使汽車還能繼續運轉呢?」趙學平舉例說。

 

「不能隨便吃止疼藥!」趙學平說道,有些病人患病後疼痛難忍,就去買一些止疼藥。其實,很多人口中所指的止疼藥屬於阿片類,大量服用有成癮性。但醫生所用的是非甾體類藥物,主要作用是「抗炎鎮痛」,既具有抗炎症的作用,又兼顧鎮痛效果。因此非甾體類藥物主要是對炎性疼痛的,無成癮性,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關節積液越抽越多?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很多患者出現關節腫脹、積液時,醫生會選擇進行關節穿刺,抽出積液。有人認為關節積液不能抽,會越抽越多。「抽液治療不會導致積液增加!」趙學平說,第一,關節積液只跟炎症有關,炎症發作了,關節就有可能積液,跟穿刺抽液無關。第二,關節穿刺將含有大量炎性介質的關節積液放出來後,炎症的控制會變得容易,大大的縮短病程。第三,有的患者需要經過數次穿刺才能慢慢控制炎症。

  「佩戴護膝有可能會加重關節疼痛。」趙學平介紹,很多時候護膝是可以起到保護作用的,但是在髕股關節磨損的情況下,佩戴護膝會加重膝關節疼痛。因為護膝的彈力加大了髕股關節的壓力,會使得髕骨與股骨之間更快的磨損。因此,在膝關節疼痛的時候不要盲目的佩戴護膝,應儘可能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方案的選擇。

趙學平建議,對於症狀性骨性關節炎患者,應參與力量訓練、低強度有氧運動、神經肌肉訓練等,因為肌肉狀況的改善有助於減緩關節軟骨的磨損。

  這些運動,趙學平都建議在最小負重的情況下進行,避免運動加重關節的磨損。比如進行下肢力量訓練的時候,多採用直腿抬高,或在康復帶負荷下進行直腿的訓練,而避免採用下蹲,或者負重下蹲的方式來訓練。

  

趙學平在做力量訓練展示

有氧運動推薦遊泳、或者慢跑,不建議進行跑步機上的訓練,或者有負荷的功率自行車訓練等。另外還需要改變生活習慣,主要是放棄曾經容易損傷關節的生活方式,比如儘量避免反覆下蹲運動,或長期下蹲。避免爬山或上下樓梯,避免過度使用膝關節,比如跑馬拉松等等。

1、今年中考體育考試即將開考,什麼時候?在哪裡?

2、探訪渝黔古驛道:蒙山尋幽訪古,不見夜郎驛站

3、空擋蹓車惹禍,他選擇撞向"施工圍擋"飛出高速

4、這個菜一年只有半個多月吃得到,價錢真不便宜

(本文為遵義晚報採寫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編輯/任    然

審核/楊    帆

總審/馮    躍

相關焦點

  • 膝蓋退化?你需要這樣保養~
    退化性關節炎,尤其容易發生在曾經有外傷,比如十字韌帶斷裂,半月板或內側韌帶、外側韌帶受過傷的族群。或者本身因為年紀大,體重,老化等多種原因,就會造成退化性關節炎。膝蓋是人體承受重量的一個很重要的關節,那如果下面的腳踝不穩定,跟髖關節或盆骨的不穩定,也會影響到膝蓋。同樣,膝蓋也會影響臀、髖、腰、腳踝這些疼痛。
  • 關於「膝蓋退化」 你們的問題 專家都答了
    「專家,如果我的體重下降,是不是也能減輕我膝蓋的負擔?」、「如果彎曲膝蓋沒有聽到啪啪的聲音,是不是證明我的膝蓋損傷不嚴重?」
  • 肉眼就能看出膝蓋退化的三個徵兆
    所以現在也有很多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懷疑自己是不是提早退化了。另外這個膝蓋變形的徵兆,還有附加一個內側比較腫脹。甚至有些人要是一邊膝蓋有退化,另外一邊沒有退化的話,你會發現比較沒有退化的那個膝蓋是很明顯有腫脹的。
  • 膝蓋退化了,身體會有什麼信號出現?膝蓋疼怎麼辦?
    ,就是你的膝蓋已經退化了,當膝蓋退化過於嚴重的時候,甚至行走都會出現困難,那麼當膝蓋退化的時候,會有什麼信號呢?若是在我們上下樓的時候出現不明原因的疼痛,那麼有可能就是我們膝蓋已經退化了,因為我們上下咯的時候,不僅要克服重力,還要克服運動時候的衝力嗎,同時關節的彎曲幅度也會比較大,能夠更好反應出膝蓋的狀態,如果出現疼痛意味著我們的膝關節可能出了問題,有了退化的徵兆。平時不疼,按壓疼痛
  • 膝蓋退化的三種徵兆,肉眼就能辨別!
    甚至一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都開始懷疑自己的關節是不是提早退化了。其實,我們的膝蓋並不是那麼容易退化,並不是說,每走一次就是對膝蓋對一次磨損。就連NBA這種激烈運動的運動員,他們都不太會有膝蓋提早退化的問題。所以,我們普通人,就更不需要那麼過分擔心了。如果還是擔心怎麼辦?那今天就來和你分享下,三個肉眼就可以看出,代表你膝蓋嚴重退化的徵兆,如果沒有,那就可以好好放心了。
  • 超全、超實用的膝蓋保養知識,請收藏!
    所以很多人到了一定年紀膝關節開始疼痛,甚至對於一部分人可能嚴重到簡單的下蹲起立動作都十分艱難。 膝蓋不屬於身體中最常受傷的部位,但卻是人體最大、最複雜、最薄弱的關節,也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正常人的膝關節平均可承重35公斤,承受重量越多,關節軟骨磨損的機率也越大,肌腱也容易受傷,膝關節退化較快。
  • 膝蓋退化的這三種徵兆,用肉眼就能看出!
    膝蓋退化,這四個字,應該是很多膝蓋有問題的朋友比較擔心的事情。甚至一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都開始懷疑自己的關節是不是提早退化了。其實,我們的膝蓋並不是那麼容易退化,並不是說,每走一次就是對膝蓋對一次磨損。就連NBA這種激烈運動的運動員,他們都不太會有膝蓋提早退化的問題。
  • 加速膝關節退化的動作有哪些?
    40歲之後,很多人就會開始出現膝蓋疼的情況了,如果去醫院,聽到最多的就是
  • 膝蓋退化的這三種徵兆,用肉眼就能看出
    甚至一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都開始懷疑自己的關節是不是提早退化了。其實,我們的膝蓋並不是那麼容易退化,並不是說,每走一次就是對膝蓋對一次磨損。就連NBA這種激烈運動的運動員,他們都不太會有膝蓋提早退化的問題。
  • 膝蓋退化的早期信號!
    走路時,膝蓋的負重約是體重的2倍;當爬山或爬樓梯時,膝蓋的負重增加到體重的3-4倍。人們每天輕鬆自如地行走、上樓梯,膝關節卻承受如此大的壓力。那麼,如何早期發現膝關節退化?它的標誌是什麼?如何採取保護措施?如何延緩膝關節的退化?相信今天的分享可以給你答案。膝關節早期退化時,通常不紅不腫,平時走路也不痛不癢,但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就要當心了。
  • 走路先腳尖、腳跟著地才正確?練腳尖預防膝蓋退化 遠離關節炎
    因為退化性關節炎而不良於行的中老年人,佔全部中老年人口的百分比有越來越多的趨勢,許多骨科醫生歸咎於史前人類的壽命短,膝蓋關節在演化過程中,原本最多只能用到40幾歲,現代人壽命長,到了這個年紀,已經將膝蓋構造的壽限耗盡。
  • 「經常運動會造成膝蓋退化」靠不靠譜,戳進來看一下
    身體各大關節中,膝蓋是最常出狀況的關節之一。有骨科名醫說爬樓梯是最笨的運動,因為膝蓋會承受體重四倍的重量。這句話反映出「膝蓋是一種機械」的概念,越常或越用力使用它,都會使其磨損。那麼如果我們在健身房裡做大重量的蹲舉、硬舉,會不會也造成膝蓋軟骨磨損而提早退化?重訓或其他運動會傷膝蓋嗎?要怎麼做才不會提早到復健科報到?本篇將有詳盡介紹。
  • 老牛侃健康丨你的膝關節退化了嗎?3個動作自測膝蓋健康
    膝關節開始退化,軟骨產生早期輕度磨損,會出現短期的膝關節酸痛,持續時間短且難以察覺。膝關節退化慢慢嚴重,膝關節容易出現酸痛。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們就要特別注意膝關節的保養了。也就是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關節的承重量、承重時間增加,關節軟骨的磨損的機率增大,關節周圍的肌腱越來越容易勞損等,這些因素都加速了膝關節的退化。膝關節退化時,關節面的軟骨保護會變得薄弱,起到潤滑作用的關節液也會減少。
  • 膝關節40歲加速退化?八個動作讓膝蓋永遠年輕
    其實這種現象就是膝蓋關節出現的退化造成的。如果是膝關節比較腫脹就會出現很明顯的關節腫大。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關節也會出現肌腱發炎這些疾病,膝關節退化怎樣該怎麼預防?如果是膝關節出現了腫大並且有發炎的情況,基本上都是膝關節退化的現象。並且膝蓋的後面出現了腫瘤,這些腫瘤如果比較嚴重就會形成小球,這種現象也叫做關節炎囊腫,也叫關節積液。只有把這些液體抽出去才會讓關節減少重大並且減少疼痛。在上下樓梯的時候都會很費勁,感覺腿部發沉,腿軟並且疼痛。這都是由於關節退化出現的現象。在躺下的時候膝蓋彎曲超過90度。
  • 退化性關節炎有可能自己好!
    ,現在30歲就有可能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的問題。新光醫院再生醫學中心主任釋高上表示,膝關節老化屬於正常現象,但是正確的生活方式,能夠幫助延緩膝關節老化速度。釋高上指出,第 1 、 2 期的退化性關節炎,如果處理得當,甚至不用開刀或是手術,就能夠解決不舒服的問題,甚至有效減緩退化,讓骨質問題不再惡化下去。醫生推薦「肌肉訓練」,減肥還能減輕膝蓋負擔釋高上表示,想要克服第 1 、 2 期的退化性關節炎的不適,只要做到減肥跟肌肉訓練即可。
  • 3個徵兆,2個測試,來看看你的膝蓋是否退化了?
    膝蓋退化,這四個字,應該是很多膝蓋有問題的朋友比較擔心的事情。甚至一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都開始懷疑自己的關節是不是提早退化了。今天我們還是來進一步認識膝關節組織系統,探討如何保護膝關節,減緩膝關節退化。這個問題,其實就是膝蓋退化所造成的。
  • 那些加速膝關節退化的動作,很多人竟然天天做!
    40歲之後,很多人就會開始出現膝蓋疼的情況了,如果去醫院,聽到最多的就是「膝關節退行性改變」這個診斷名詞。而事實上,「50歲的年齡,70歲膝蓋」的人並不少見。同樣用汽車零件做比喻,零件的磨損和老化,除了質量本身的微細差別外,還和我們日常的使用習慣是否正確、保養是否得當息息相關。比如我們的工作性質、運動習慣、身體狀況、生活環境等等。
  • 關節軟骨的退化、衰老,是幾乎所有中老年膝蓋痛的根本原因!
    ,它們可以減少運動中關節間的摩擦,如果軟骨退化了,疼、腫、積液等等的問題就會找上門來。而且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整體氣血沒那麼多了,供給膝蓋的氣血也少了,膝蓋的磨損也會更大。水腫、疼痛、積液這些問題來了,很多人會選擇吃鈣片、抽積液、注玻璃酸鈉。其實,只要我們掌握了正確的按摩手法,同樣可以自己在家給膝蓋「注入天然潤滑液」,達到疏經絡、調氣血、護腿骨的目的。● 坐著,雙手來回擦腿,可一直擦到小腿。擦腿根據自己的情況,擦 20~30 下。
  • 預防膝蓋退化3個動作
    也就是說,40歲以後開始容易出現膝關節疼痛。一般膝關節疼痛的部位,以膝關節內側的「內側皺襞」居多。膝關節內側摩擦現象,會造成物理性破壞(軟骨細胞、間質破壞)或關節滑膜炎產生的化學性腐蝕,而這些損傷所產生的軟骨碎片,則會引起第三度摩擦,造成嚴重的疼痛。
  • 膝蓋退化?你真的懂這四個字麼?
    如果你以為膝蓋痛就等於膝關節退化,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膝蓋疼痛,除了可能是退化性關節炎外,若「膝蓋無力、不夠穩定」,當進行劇烈運動、搬重物,或是過胖膝蓋肌肉承受不住過重的重量,長期下來,就容易使韌帶、半月板磨損,導致膝蓋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