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義
猛瑪牙,俗稱長毛牙。猛瑪象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現已絕種。
象牙,指非洲象的門牙和亞洲象的門牙。
*為防止混淆,本帖中不出現「猛瑪象牙」一詞,只用「猛瑪牙」或「長毛牙」。
*本帖裡的「象牙」主要是指非洲象牙。
2.象牙和猛瑪牙的區分方法
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點進行區分:
①顏色和潤度
②牙紋的角度
③牙皮
④牙心
⑤作品尺寸大小
①顏色和潤度
象牙有外皮和內皮,出外皮和內皮部分,象牙呈比奶白色略微帶談黃色的顏色,俗稱象牙色,英語中叫做IVORY。
市場上的象牙製品,往往經過漂白加工,比象牙原牙咬顯得更白一些。
長毛牙因在泥土中埋藏數萬年,牙質已經石化。所以即使是AA級的長毛牙,其顏色也略顯灰色,其他級別的略帶褐色。
猛獁牙:
象牙:
潤度來說,我認為是是區分象牙和長毛牙的最大關鍵。
有人說應該是牙紋,否也,關於這點在牙紋裡再講。
長毛牙因為是化石,尤其是接近表皮的部分(螞蟻的兩張圖就是),其乾澀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象牙感覺是潤,並且有通透感。
(有人說用高光手電可以區分長毛和象牙的通透,我沒嘗試過)
此外,長毛象的牙質脆,尤其是接近表皮的。刀一上去會成片掉。
象牙就不同,據雕刻師傅講,象牙很適合作為雕刻材料,吃刀很好。
②牙紋的角度
牙紋,學名史垂格線(Schreger Line)。這個我也剛知道。
象牙的史垂格線的角度大於115度;長毛牙的史垂格線角度小於90度。
此外,接觸象牙的人都知道,位於內皮下面的牙紋粗大明顯且疏,越接近牙心越細越密越不明顯。好的血牙幾乎看不到牙紋。長毛也一樣,接近表皮的牙紋明顯,越到內部越不明顯。
象牙:
猛獁牙
③牙皮
象牙牙皮可分為外皮(或叫表皮)和內皮。
外皮顧名思義,是象牙最外層的皮。
象牙加工時都要剝去外皮,所以我們購買的圓雕和掛件上看不到。然而在原料象牙上可以看到。
業內人士根據外皮的顏色,將象牙區分為:白皮牙、黃皮牙、黑皮牙
白皮牙牙質疏鬆,罐口較淺。
黃皮牙牙紋較粗,罐口較淺。
黑皮牙牙質好,罐口淺,是象牙中最上等的。
白黃黑只是相對的,是既看到的並不是很白、很黃、很黑
長毛由於長時間埋在土中,所以由於石化,故已很難區分外皮和內皮。
通常,長毛的皮色要明顯地比象牙皮深。並且,長毛皮沒有琺瑯質
④牙心
象牙的牙心分為:太陽心、芝麻心、糟心,最近賽田文還碰上了爆炸心。
不管哪種,象牙的牙心均比長毛略顯得小。
長毛帶心的作品在市場上很少見到。
芝麻心:
太陽心:
牙紋
橫向的牙紋已經講過,關於縱向的牙紋,象牙略呈波浪形,故象牙縱向雀絲都是間斷的,有左右錯開。而長毛牙紋是很直的,因石化,已不見雀絲
白皮牙:
黑皮牙
一位壇友補充
好的猛獁象牙收藏未嘗不可
猛獁象在4000年前永遠離開地球,西伯利亞凍土之下還能看見它們的殘留軀體,其實,在凍土下他的肉體保存的如此完好,那它的象牙也保存得不會差,這樣的象牙比較少見,所以不能簡單的說猛獁象牙就一定劣等。半化石的猛獁象牙相比現在的象牙固然難看,可是每塊猛獁象牙都是一首遠古的高歌,我們的祖先曾經把它們當作狩獵的對象,或許一塊小小的猛獁象牙就是一個傳奇故事。AA級的猛獁象牙值得收藏,它至少和違禁品不沾邊,它只能算礦物資源。所以不要對猛獁象牙一概排斥。
眾所周知,常見的象牙長度在1-1.5米左右,肯亞博物館前有一對象牙長度達到2.2米(我有生之年一定要去開開眼)。中段實心料的直徑在6-15釐米。
然而,長毛的長度普遍很長,曲線長度2-3米?中段直徑在20釐米以上很普遍。
因此,實心象牙圓雕(不含牙尖)的尺寸高度通常在30釐米以內;直徑在15以內。
與此相比,長毛牙圓雕很少見,可能因為是牙心較粗,故劈雕比較常見。就算是劈雕,尺寸也很大,題材比較容易選擇,諸如千手觀音這樣的也不需要拼接。
歡迎分享到您的朋友圈,以便利益到更多有需求的人士
歡迎關注微信號:playth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