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鄧紅麗
12月11日,記者從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光明管理局採訪獲悉,隨著光明科學城中心區城市設計國際諮詢最終整合成果落地,光明科學城將被打造成具有在地性和前瞻性的特色中心區,為適合科學家交流與生活的活力中心區,清涼城市、科學環廊、科學方舟和idea科學創想交流空間等先鋒規劃理念將得以創新實施。
光明科學城中心區鳥瞰圖
市、區政府高度重視、親自部署,市主要領導8次到光明區現場指導光明科學城中心區城市設計工作。諮詢工作深入市、區、街道近20個部門進行專題調研,組織現場踏勘10餘次。召開聯席會議和工作例會30餘次,集中研討競賽成果整合方案。
光明科學城中心區科學環廊結構圖
據悉,從2019年5月開始,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光明管理局精準發力,推動國際諮詢工作圓滿完成。此次國際諮詢吸引了來自美國、德國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家設計機構組成的51個團隊報名,歷經五個月近30次會議和兩個月的報名徵集、中期交流、專家遴選、方案評審後,評選出3家優勝單位,並充分吸納了十個入圍設計方案亮點,研究整合思路。今年疫情期間,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光明管理局克服重重困難,組織線上、線下20餘次工作例會和專題討論,通過專家領銜、多團隊合作方式,構建跨專業合作、多層級交互、全流程引導的技術支撐體系,最終誕生了尊重自然、精益求精的光明科學城中心區城市設計成果。
光明科學城中心區科學公園站效果圖
強調生態、科學、公共生活三大價值
整合方案以光明中心區公示版法定圖則為基礎,融入競賽方案的共識和亮點,強調生態文明、科學特色和營造多元公共生活的規劃價值導向,統籌山、水、林、田、湖資源,專題研究科學家工作和生活需求,探索傳統村落與歷史建築活化利用路徑,結合片區存量建成比例高的特點,創新提出清涼城市、科學環廊、科學方舟和idea空間等先鋒規劃理念,充分發揮中心區綠色典範、交流客廳和活力中心的示範作用。此外,整合方案提出「一核帶動、環形放射」的整體空間結構。
光明科學城中心區科學方舟效果圖
整合方案特色鮮明、亮點突出,具有較強的前瞻性、創新性和在地性,與光明科學城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承載區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重要戰略地位相匹配。市、區政府與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均給予高度評價。
光明科學城中心區科學環廊效果圖
聚焦清涼城市、科學客廳、活力中心三大功能
「生態、科學和公共生活」是光明科學城在灣區的三大價值。科學城中心區的規劃設計和實施建設也正是凸顯了這三大價值,強調生態文明、科學特色和營造多元公共生活的規劃理念。
光明科學城中心區光輝路效果圖
光明科學城中心區光明糖廠效果圖
整合方案創新提出了城市與自然相耦合,通過清涼綠地、清涼場所、清涼慢行三個層次打造全天候林蔭的清涼城市。通過城市與科學相耦合,光明科學城中心區將打造科學客廳,以科學家需求為核心,結合科學家的人群構成特點、空間場所需求,為科學家提供國際化的服務、各種尺度的公共交流空間和24小時的交流場所。通過城市與人文相耦合,光明科學城中心區將變身活力中心,突出科學城的功能特色,打造具有多樣功能、多維體驗和多種景觀的活力中心區。
光明科學城中心區樓村老村效果圖
創新「法定圖則+城市設計導則」雙控機制
隨著光明科學城空間結構框架基本穩定,光明的中心區也十五年磨一劍落子敲定。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明確要求通過城市設計研究進一步優化提升法定圖則水平。這恰恰是光明科學城中心區城市設計作出的創新貢獻。城市設計工作為法定圖則做了前期研究,創新提出「法定圖則+城市設計導則」雙控管理機制,為科學城發展模式、建設標準提供了「光明樣本」和「科學標準」。光明科學城中心區城市設計既遵從了法定圖則的定位,也實現了在地性和國際化的兼顧。
光明科學城中心區光僑路界面效果圖
光明科學城中心區城市設計成果出爐標誌著光明科學城中心區規劃建設進入嶄新階段。一座綠色生態、活力創新、疏密有致、尺度宜人的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城區正在灣區東岸崛起。
來源: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光明管理局
審讀:喻方華 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