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雅股份:客戶銷售收入披露矛盾 股權轉讓價畸低公允性存疑

2020-12-23 中國網財經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作者:吳加倫

  潔雅股份對內銷銷售收入披露出現矛盾,恆安集團在內銷前五大客戶榜單中憑空消失,可能存在信息披露錯誤。此外,在短短半年左右時間內,潔雅股份三次股權轉讓金額波動劇烈,且價格極為低廉,其價格公允性令人生疑。

  11月27日,銅陵潔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潔雅股份」 )對深交所的審核問詢函予以回復。據深交所官網披露,潔雅股份的創業板IPO申請於7月9日獲得受理,8月6日獲深交所問詢。本次IPO擬募集資金3.76億元,其中,2.61億元用於「多功能溼巾擴建項目」,0.54億元用於「技術研發中心升級項目」,0.61億元用於「倉儲智能化改造項目」。

  潔雅股份成立於1999年,是一家專注於溼巾類產品研發、生產與銷售的專業製造商,其溼巾產品涵蓋嬰兒系列、成人功能型系列、抗菌消毒系列、家庭清潔系列、醫用護理系列和寵物清潔系列等六大系列60多個品種。

  公司採取ODM/OEM的模式為Woolworths、金佰利、強生、歐萊雅、利潔時集團、3M、貝親等世界知名公司生產溼巾類產品。報告期內,公司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合計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5.69%、89.60%、91.08%、93.21%,存在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

  2017-2019年,隨著溼巾行業這一新興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潔雅股份依靠較強的研發能力,不斷開發手足膜等新產品、新品種,開拓新客戶並擴大銷售規模,盈利能力持續提高。但通過閱讀招股書發現,潔雅股份對客戶銷售收入的披露存在矛盾,同時短期內多次股權轉讓價格波動較大,需要引起關注。

  客戶銷售收入披露矛盾

  潔雅股份在信披文件中披露了公司向恆安集團銷售商品的主要內容、數量、金額、單價以及除恆安集團以外的第三方交易均價主要情況,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2020年1-6月,潔雅股份向恆安集團銷售溼巾來料加工業務—成人功能型系列溼巾—溼廁紙產品金額為594.07萬元。信披文件顯示,恆安集團是國內知名家庭生活用品企業,經營領域涉及生活用紙和婦幼衛生用品等,為拓展供應商渠道,自2019年起將部分「心相印」品牌溼巾系列產品委託潔雅股份進行加工生產。因此,該銷售收入類型應歸屬於內銷收入,恆安集團應為內銷客戶。

  在同份信披文件中,潔雅股份還披露了報告期內公司內銷前五名客戶銷售主要情況,如下表所示:  

  可以發現,2020年1-6月,潔雅股份內銷銷售收入第五大客戶為3M公司,其中包括對3M公司下屬的3M中國有限公司和明尼蘇達礦業製造醫用器材(上海)有限公司,銷售金額分別為240.57萬元和78.01萬元,3M公司合計銷售金額為318.58萬元。這一金額小於潔雅股份對恆安集團的銷售金額594.07萬元,因此,恆安集團理應排在內銷前五名客戶之中,且在3M公司之前。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潔雅股份內銷銷售收入第四大客戶為歐萊雅集團,銷售金額為1069.27萬元,恆安集團並未出現,很明顯,客戶銷售收入披露信息出現矛盾——是信披工作失誤,還是有其他隱情,有待潔雅股份予以解釋。

  股權轉讓價格公允性存疑

  據招股書披露,2018年12月,陶宏與明源基金、徐玉林分別籤訂《股份轉讓合同》,約定陶宏將其持有的潔雅股份98萬股、22萬股分別轉讓給明源基金與徐玉林,轉讓價款分別為397萬元、89萬元。經計算,股權轉讓價格為4.05元/股。

  隨後在2019年5月和7月,潔雅股份又進行了兩次股份轉讓。2019年5月,俞偉華與蔡英傳籤訂《股權轉讓協議》,約定俞偉華將其持有的公司股份168萬股轉讓給蔡英傳,轉讓價款為1019萬元。經計算,股權轉讓價格為6.07元/股。

  2019年7月,蘇州銀創、前海銀創與蔡英傳分別籤訂《股權轉讓協議》,約定蘇州銀創、前海銀創分別將其持有的公司股份68.5萬股、40.7萬股轉讓給蔡英傳,轉讓價款為190萬元、113萬元。經計算,股權轉讓價格為2.77元/股。

  可以看出,在短短的半年左右時間裡,三次股權轉讓的價格波動劇烈,價差較大。不僅如此,經計算,三次股權轉讓價格對應PE分別為4.82、3.21和1.47;對應PB分別為0.73、0.82和0.37,價格十分低廉。股權轉讓價格公允性存疑。

  事實上,2019年5月、7月,蔡英傳為收購潔雅股份原股東俞偉華、前海銀創、蘇州銀創持有的潔雅股份股權,分兩次向潔雅股份借款共1357.67萬元。隨後在2019年10月,潔雅股份向蔡英傳分配1717.84萬元現金股利,蔡英傳將其用於歸還潔雅股份借款。前股東股權轉讓金額還抵不過一次分紅。

  此外,蔡英傳上述借款雖履行了董事會、股東大會等決策程序,並已按照借款協議的約定償還了全部借款本息,但該借款事項存在不規範情形,發行人財務內控制度與資金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和有效性令人懷疑。

  保薦機構涉及財務造假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潔雅股份IPO的保薦機構為國融證券。日前,由於國融證券在*ST富控2016年重大資產出售中開展獨立財務顧問業務時,涉嫌盡職調查過程中未能勤勉盡責,被證監會稽查總隊開出立案調查通知書。

  根據相關規定,在證券公司處於立案調查期間,證監會暫不受理其作為保薦機構的推薦,暫不受理相關保薦代表人具體負責的推薦,暫不受理公司作為獨立財務顧問出具的文件。不知此事件是否會對潔雅股份IPO造成不利影響。

  附:潔雅股份IPO主要中介機構 

(責任編輯:朱赫)

相關焦點

  • 股權轉讓價差大 潔雅股份IPO存疑
    來源:北京商報   股權轉讓價差大 潔雅股份IPO存疑  背靠金佰利、強生、歐萊雅等世界知名公司,溼巾製造商銅陵潔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潔雅股份」)近年來生意經營得有聲有色。伴隨著公司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潔雅股份也將目光盯上了A股資本市場,欲闖關創業板。
  • 股權轉讓價差大 「溼巾打工人」潔雅股份IPO存疑
    伴隨著公司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潔雅股份也將目光盯上了A股資本市場,欲闖關創業板。深交所最新消息顯示,潔雅股份已對外披露了首次問詢回覆意見,公司IPO再向前推進一步。細讀公司招股書,北京商報記者發現,潔雅股份實控人蔡英傳在2019年分兩次受讓了公司部分股權,但該股權轉讓價格卻存在較大差異。此外,蔡英傳受讓股權資金來自向潔雅股份的借款,這也讓市場對潔雅股份財務、資產是否獨立於實控人產生質疑。
  • 潔雅股份IPO存疑 九成營收來自前五大客戶
    細讀公司招股書,北京商報記者發現,潔雅股份實控人蔡英傳在2019年分兩次受讓了公司部分股權,但該股權轉讓價格卻存在較大差異。此外,蔡英傳受讓股權資金來自向潔雅股份的借款,這也讓市場對潔雅股份財務、資產是否獨立於實控人產生質疑。股權轉讓價格差異大股權轉讓時間僅時隔兩個月,轉讓價格卻差異較大,這樣的情況出現在了IPO公司潔雅股份身上。
  • 金佰利、強生代工廠潔雅股份闖創業板IPO深交所問詢股權轉讓問題
    近日,銅陵潔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潔雅股份」)更新了擬在創業板發行上市申報稿。同時披露了問詢函及回復。 潔雅股份主要從事溼巾類產品研發、生產與銷售的製造商,公司實際控制人蔡英傳、馮燕夫妻二人合計持有公司74.06%的股份,蔡英傳持股70.51%。
  • 金佰利、強生代工廠潔雅股份闖創業板IPO 深交所問詢股權轉讓問題
    來源:和訊網 作者:Fibo 近日,銅陵潔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潔雅股份」)更新了擬在創業板發行上市申報稿。同時披露了問詢函及回復。
  • 潔雅股份IPO前實控人資金拆借「財技」遭問詢
    2017年至2020年6月底,潔雅股份主要集中生產資源服務於Woolworths、金佰利集團、強生公司、歐萊雅集團、利潔時集團等大客戶,自主品牌產品銷售金額極小。招股書披露,上述期間,潔雅股份向前五名客戶的銷售額合計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5.69%、89.60%、91.08%和93.21%。
  • 潔雅股份IPO前實控人資金拆借「財技」遭問詢:從公司借錢收股份 再...
    項目達產後,可實現年新增銷售收入3.04億元,新增淨利潤4851.27萬元。  對此,深交所在首輪問詢中要求潔雅股份結合報告期內產能利用率下降等情況,說明本次發行募投項目「多功能溼巾擴建項目」擬新增45億片功能型溼巾的生產能力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潔雅股份是否具備消化相關產能的能力。
  • 三年淨利翻3倍 潔雅股份更新上市申報稿
    同時披露了問詢函及回復。潔雅股份主要從事溼巾類產品研發、生產與銷售的製造商,公司實際控制人蔡英傳、馮燕夫妻二人合計持有公司74.06%的股份,蔡英傳持股70.51%。據問詢函,2019年,實際控制人蔡英傳曾兩次向發行人借款用於收購發行人股權,金額分別為1,054.73萬元、302.94萬元。
  • 疫情期間業績大增的潔雅股份闖創業板IPO 遭深交所問詢
    2020-12-02 09:26:59 來源:和訊網 近日,銅陵潔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潔雅股份」)更新了擬在創業板發行上市申報稿。同時披露了問詢函及回復。
  • 為強生、歐萊雅打工 潔雅股份「大客戶依賴症」待解
    潔雅股份於今年7月9日向深交所遞交上市招股書,9月21日,因潔雅股份及保薦人更新財務資料,主動申請中止上市審核程序,11月25日完成財務資料更新,深交所恢復其發行上市審核。對此,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潔雅股份上市主要還是為了融資,而基於上市,其股權財富也將隨著增長。
  • 澗光股份衝刺IPO 申報稿未披露實控人歷史代持股權
    不難發現,澗光股份報告期內業績增速很快。然而好景不長,2019年石墨電極需求下滑,這同其更下遊的鋼鐵市場的周期一致。澗光股份主要客戶包括多家化工企業,比如中石化。2019年,公司對中石化廣州工程有限公司、洛陽工程有限公司分別實現銷售收入4225.66萬元、3653.45萬元。
  • 家族控股的大宏立機器 客戶不穩定 上會前股權轉讓
    成都大宏立機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宏立)成立於2004年5月10日,是一家集礦山機器設備、建築機械設備、起重運輸設備研發、製造、銷售企業。自2015年4月在上交所預先披露後,時隔5年,大宏立再一次敲響深交所的大門。
  • 中際聯合:居間銷售收入善變 免爬器海外銷售毛利率畸高異於整體
    招股說明書「各類客戶銷售價格和毛利率分析」中在分析銷售模式情況時又披露,2017-2019年,居間推廣方式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4641.78萬元、6855.94萬元和4408.22萬元。  同樣在招股說明書「各類客戶銷售價格和毛利率分析」中,中際聯合分別披露了免爬器、塔筒升降機和助爬器,在自主開發和居間推廣兩種銷售模式下的毛利率。如塔筒升降機的披露內容如下表所示:
  • 德利股份IPO之惑:實控人身份及股權轉讓藏玄機
    德利股份招股書疑似曝光了濃縮果汁業的內幕,即果汁主要是以挑揀後的「剩果」生產,而不是消費者平常見到的商品果,消費者平常飲用的果汁大都是「剩果」生產的濃縮果汁稀釋而成。招股書顯示,這些「剩果」製造的濃縮果汁,被銷售給了下遊企業,下遊企業通過加工,最終賣給消費者。德利股份公司濃縮果汁75%左右出口,25%左右內銷,主要客戶是終端飲品生產商或濃縮果汁貿易商。
  • 紅寶麗收購存疑標的 雄林新材奇怪的銷售模式及財務數據
    然而,雄林新材寬鬆的賒帳銷售政策一直被業界所詬病。在併購草案中,紅寶麗表示雄林新材產品的銷售以賒銷為主,現款銷售的比例較低。  雖然賒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雄林新材的業績,但卻令自己的應收帳款規模越來越龐大。2014至2016年前三季度,應收帳款餘額分別為9073萬元、1.12億元和1.25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高達32%、39%和62%。
  • 中環股份分飾「多角」 歐晶科技IPO存疑
    從歐晶科技的主營業務收入情況來看,石英坩堝以及矽材料清洗是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以2019年來看,矽材料清洗、石英坩堝分別產生營收2.46億元、1.87億元,分別佔當期全部營收比例的43.78%、33.33%。由於歐晶科技下遊客戶單晶矽片生產商中環股份與隆基股份形成了較為穩定的雙寡頭壟斷競爭格局,公司報告期內營收重度依賴中環股份。
  • 強生代工廠潔雅股份衝擊A股 做溼巾如何三年淨利翻三倍?
    同時,公司為滿足客戶需求,亦生產部分面膜類產品。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潔雅股份營業收入分別為2.43億元、3.12億元和3.07億元。其中,2019年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48%。不過,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潔雅股份迎來利好。受市場需求增加、新客戶開發等因素影響,公司溼巾類產品訂單大幅增加。
  • 2分鐘讀財報|潔雅股份IPO:強生溼巾代工廠 「疫情依賴」何解?
    11月27日,潔雅股份更新了招股說明書,欲衝刺創業板。雖然疫情使得潔雅股份上半年業績大幅增長,但作為海外品牌的代工企業,潔雅股份依賴大客戶的問題很難得到改變,且公司在擴大規模之時,忽略了企業管理,公司未繳納社保公積金的比例在2020年上半年有所上升。
  • 維業股份擬收購兩公司股權"疑點"多:兩標的關聯銷售金額居高不下...
    12月20日,深交所向維業股份(300621,股吧)發放重組問詢函,對公司擬以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華發股份(600325,股吧)持有的華發景龍50%股權,購買華薇投資持有的建泰建設40%股權表示關注。
  • 高新興: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公司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
    根據中國證監會《關於對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標的資產股權激勵認定及相關會計處理問題與解答》及《企業會計準則第 11 號-股份支付》,標的資產發生相關股權變動行為構成股權激勵的,應當確認相應股份的公允價值,並將股權激勵費用計入管理費用。請解釋說明物聯有限上述股權轉讓行為是否構成股權激勵,如構成請說明相應的會計處理,如不構成請詳細說明理由。請獨立財務顧問、會計師核查上述問題並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