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伴君如伴虎」,早在《周易》中的《履篇》中,就專門講了侍奉皇帝等等位高權重的人時,應該講究哪些東西。遇到一些寬容大度的明君倒還好,要是遇到一些喜怒無常的皇帝,那可是分分鐘就要掉腦袋的。
而可悲的是,慈禧就是這樣一個喜怒無常的太后,而御膳房的大廚則成了那個掉腦袋的「倒黴蛋」,使他招致此禍的,卻只是因為一碗慈禧喝了十多年的正常不過的湯!
成君成虎慈禧太后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權力最大的女性之一,能夠跟她相提並論的也就武則天、呂雉等幾個人而已。但是慈禧太后並非一開始就是慈禧太后,甚至在入宮之時,她連個受寵的妃子都算不太上。
公元1835年,慈禧太后出生在滿清鑲藍旗葉赫那拉氏家族之中,雖是貴族,但算不上十分顯貴。因此慈禧太后能夠在1852年進宮,是靠著過人的容貌選秀入宮的,一開始還只是蘭貴人。
經過兩年的耕耘,在1854年時才晉封為懿嬪。她真正發跡在於一個「母憑子貴」。1856年,慈禧為鹹豐皇帝生下了載淳,這才晉封成為了懿妃,從此受寵,次年就成為了懿貴妃。
鹹豐皇帝體弱多病,加上當時內憂外患,沒有任何一個皇帝想要當亡國之君,因此鹹豐皇帝在位之時也十分勤勉,致使本來身體就不算很好的他更是積勞成疾,在1861年的時候就去世了,年僅30歲。
因為勤於政事,鹹豐皇帝自然也沒有太多時間寵幸後宮,所以留下來的子嗣很少,只有慈禧給他生下的載淳,和一個出生即夭折的次子。因此鹹豐皇帝死後,載淳就順其自然地登上了皇位,即為同治帝。
可此時的同治帝年僅5歲,根本無法擔綱皇帝一職,因此皇權自然就交到了慈禧的手中,除了慈禧之外,宮中權勢極大的還有慈安太后、恭親王奕訢、八大臣等等勢力。慈禧聯合慈安、奕訢一起發動了「北京政變」,黨同伐異之下,將皇權掌握到了自己手中。
同治帝19歲的時候就早早去世了,沒有留下一兒半女。慈禧把載湉過繼給了鹹豐皇帝做兒子,由此載湉成為了光緒帝。此時的光緒帝年僅4歲,自然王權還是在慈禧、慈安手中,等到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之後,慈禧就成為了真正的慈禧太后,把持朝政,成為了晚清「君主」、「虎後」。
御廚之死慈禧生下同治帝之後就開始受寵,加上後來更是大權在握,生活自然就變得十分奢靡,而且性子也變得喜怒無常、乖張暴戾,讓身邊的人都十分害怕,生怕什麼時候就會掉腦袋。
而慈禧太后身居高位,在吃上面自然也是極盡奢華,她每一餐都得滿上上百道菜,每道菜只吃一點點,一方面是不讓外人知道自己的喜好進而針對性下毒,一方面也是因為慈禧本身就講究排場。
100多道菜,就算每個菜只吃一點,一頓下來也相當多了。當然她可以選擇不吃,但是慈禧就好一口美食,因此天天這麼吃著,又膩又積食,由此就需要一些湯品了。
而其中有個湯品就深得慈禧的喜歡,每當自己覺著肚子不舒服的時候,她就吩咐御膳房來一碗,連防範的心都放下來了不少。而這碗湯一喝就是十幾年,直到後來慈禧終於沒事問起這湯品到底是怎麼做的的時候,她才終於停止。
而這一切只因為御廚的回答——原來這湯是用羊雜熬出來的。慈禧聽到之後,那時當場大怒!
羊雜是什麼?就是羊的心肝、腸肺等內臟,俗稱「羊下水」,這種部分都是一些平民才會吃的,這廚子卻敢端到慈禧面前,簡直就是對慈禧的貶低。而且慈禧本身就屬羊,因此為著避諱也幾乎不吃羊肉,沒想到自己卻著了這廚子的道,一吃羊肉居然就吃了10多年。
因此,慈禧太后就立即下令,賜死了這個廚子,從此也再不吃這什麼羊雜湯了。也正是因為慈禧的挑剔、暴戾、奢靡和喜怒無常,才會在掌權時期做出各種各樣的荒唐事,留下了千古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