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華、人大三大高校中文系學生畢業去幹啥

2020-12-21 搜狐網

  清華:天生我材必有用

  就像所有孩子有出息的家長一樣,清華人文學院的黃國營老師對人很客氣,但說到清華中文系學生的畢業分配工作時,他一再為難地說:"我不太清楚,真的不太清楚。"清華中文系已經畢業三四個班了,每年30個人左右,其中70%~80%的學生都保送讀研究生了,其餘的學生也都自己早早就把工作找好了,學校只是最後辦手續。"他們從來不找我們,我們也不管他們,反正不用我們操心。"黃老師說。

  清華中文系專業相對分散,有文學、新聞傳播,還有計算機語言學等,每個專業就幾個人,課程設置和一般院校中文系也不太一樣,除了一般的漢語言文學外,還有大量理科課程,可以說是文理兼通。清華有人能保送到中科院的各個研究所讀研,這是別的高校中文系學生無法想像的。一個清華中文系學生驕傲地說,他們的電腦水平一點不比計算機系的差,如果到電腦公司,完全能搞技術。事實上,他本人就在新浪兼了一年多的職,做軟體漢化工作。而計算機系的學生不如中文系學生會寫東西、有文採。因為是複合型人才,社會需求很大,中文系學生常常出現被"搶"現象。

  在三大高校中,清華的分配形勢毫無疑義是最好的。據介紹,每年來清華要人的單位稍晚一點就沒戲。去年也是這個時候,駐港部隊來清華要記者,結果居然沒人應聘。今年也有好幾個報社和出版社來要人,都無功而返。一個同學向記者透露,他們今年除了十二三個保送推薦讀研的,其他相當一些人手裡都有接收函了,至少也有比較有把握的意向,但都還想等等,看有沒有更好的。他自己就有兩個接收函,一個是外地一家大型報業集團,一個是外資企業,而他對自己的考研成績很有信心。而他隔壁宿舍有個同學,現在實際上已經在上班拿工資了,他從大二下半年就開始在那個公司打工,工作早就是板上釘釘的了。

  曉琪在清華中文系學的是計算機語言,自己又輔修了經濟管理,今年考了MBA,感覺還不錯,記者問她是否想當作家,她很吃驚地大搖其頭說:"我的文字功底從來就不好,中學時文章總也寫不長,乾巴巴的,我寫得最好的就是議論文。說老實話,我就是想當比爾·蓋茨,也沒想過當作家。"她還說,據她所知,清華的學生大概沒有做"作家夢"的,去年倒是有一個,後來無法容忍這裡的"理工氣",轉到北大去了。她承認清華和北大的學風從來就不一樣,清華是嚴謹的、理性的、中規中矩的,就連清華學生的自行車擺放起來都是一條線,絕對規範。這種氣燻出來的人,不會太狂,也不會浪漫得不知道自己是誰,而北大是飄逸的、自由的、散漫的,允許個性的極大擴展。"所以,北大也許還能出幾個性情中人,清華絕不會,而且清華人也不太會欣賞那種憤世嫉俗、特立獨行的人。"曉琪說,他們管這種人叫"憤青"(憤怒的青年)。

  清華人求職時一般也不願搞純粹文字工作,往年也有去出版社和報社的,但要麼是搞技術或理工性質的工作,要麼搞不長久。他們大多願意從事一些能發展自己專長的、富有挑戰性的工作。也有的同學不那麼在乎體制內的分配,先隨便找個單位掛著,在中關村自己創業,有眉目了再跳出來全心全意幹。前幾屆的同學中,已經有自己辦公司的了。當然,他們還是更願意去外企,因為公平、規範、發展前景好,他的一個師兄工作三年後,現在已經調到哥本哈根本部了。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如果說很多高校畢業生的努力方向是留在北京的話,清華人的奮鬥目標已經是"做一個國際人"了。事實上,清華中文系學生中,現在就有不少是"寄託族"了(指考GRE和託福,以求出國的人)。但一個正在辦出國手續的學生向記者正色申明:他想出國並不是"香蕉人"(香蕉皮黃心白,指那些內心嚮往白人世界的黃種人)。而是想到國外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他說他還會回來的,國外總不是他的家,外國大公司也很難讓黃種人真正做到高層領導,更別說核心領導層了。他的理想還是做計算機漢化,以後再開發中國自己的計算機技術。

  北大:天涯別處無芳草

  一般的文科或綜合院校中文系的畢業生有幾大去向:讀研、公務員、找工作。其中找工作有北京和外地之分。北京大學中文系今年共有81人畢業,其中保送讀研究生的34人,餘下的47人正積極找工作,其中包括幾個放棄讀研的,因為他們對本專業不感興趣,覺得還不如工作幾年後,再考一個有發展的專業。還有四個學生正在聯繫出國。

  據了解,北大中文共三個專業,其中中國文學最多,有47人,保送讀研16個,漢語言文學專業22人,保送12人,古典文獻專業12人,保送6人。其餘的都在找工作。以往年的情況看,去報社和出版社的居多。

  一個同學介紹說,今年情況有些不一樣,以前學生還能想得開,認為北京太擠,還不如去地方發展空間大,而且以後也能考回來,可守可攻。但現在同學好像更想留在北京了,有的就這麼一個心眼留京,甚至不惜大大降低條件,委曲求全,而一些很不錯的外地單位,如南方日報報業集團、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等今年來北大中文系要人,同學都不報名。這個同學說,如果他不是保送的話,寧可去廣州闖一闖。他說現在同學都挺忙的,找工作的不用說了,要讀研究生的就得著力把畢業論文做好,爭取發表,並確定研究方向。總之,現在就得行動起來。

  很多人都知道大學生臨到畢業時是怎樣武裝自己的,男生買西裝,女生化妝,交通費、通訊費、做簡歷的費用、人才交流中心買門票、筆試面試報名費,還有部分"意思意思"的花費,都不在少數,但有同學告訴記者,其實找工作還是"功夫在平時"。找工作幾大要素是:關係、勤跑、多信息、(學校)牌子、專業、個人能力、機遇、經濟支持等。多數外地同學都沒有強有力的關係,所以在同等條件下,收集的信息越多,機遇越多。另外,有工作經歷的,有各種本本證證的,獎勵多榮譽多的,相對機會還是多些。幾乎所有的北大學生都在二年級就拿到了英語六級證書,後面的一兩年,還會分別拿到託福成績、駕駛執照、計算機證書、律師證或會計證等。要不就是有了在某大單位兼職、實習的工作經歷。這些都將成為求職中的"法寶"。

  小周已經拿到了聯想集團的"入門券",現在他是同學中最輕鬆的了,但也有不好的地方,"打牌都找不著人,只好在網上找人玩。到學校看看就知道了,畢業生都不在學校吃晚飯--還在外頭跑呢。"他認為他求職比較順利,一是自己期待值不高,壓力就小,二來,他豐富的工作經歷在關鍵時候幫了大忙,他是學生幹部,曾經在多家文化單位和網站工作,後來又在易得方舟中文在線網站打工,最後做到了內容部總編,兼網站總監。這些都使他從眾多考試成績優秀的求職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北大的學生現在像小周這樣拿到接收函的還不是很多,一個原因是很多單位的指標還沒下來。(聯想屬於高新技術企業,按北京市政府規定,可以為大學本科以上的人才解決北京市戶口,不存在"進京指標"問題。)但看起來學生還是樂觀的,記者傳呼一個學生小趙時,他很快回了電話,說現在正在四川採訪,把記者嚇了一大跳。(記者自己出京採訪的機會都不是很多),原來他作為某報社實習生,正在採訪當地人大會議。他在電話裡說,工作還沒最後定,但已經有意向了,對於是去新聞單位、政府部門還是企業,或者工作條件、待遇如何,他本人並不怎麼挑剔,最主要是看以後有沒有發展前途。

  小趙說話不多,而且用詞很謹慎,幾乎字斟句酌,都說北大學生狂,其實就記者採訪到的幾個學生看來,他們都還是很小心的,都一再囑咐不要透露姓名。"我知道的情況都告訴你,但我不想承擔責任。"他說,"而且我工作還沒定,什麼話也不能說死了。"也許找工作的現實多少消磨了他們少不更事的輕狂和傲氣?

  至於問到以後會不會從事文學創作,大多數同學都不以為然地笑笑。記者在北大採訪時收集到了一個有趣的新校園民謠,說:"一流文字寫論文--賣思想,二流文字搞策劃--賣腦(點)子,三流文字寫小說--賣技巧,末流文字寫劇本--賣力氣。"可見他們對文學評價不高。

  記者居然找到了曉琪說的那個從清華中文系轉學到北大的學生小徐,他已經畢業了,分在北京一所中學,據他自己說,並沒有去工作,隨便在外頭幹點活,準備作為同等學歷考博。記者約見他時,他居然穿著20年代的長衫和納底黑布鞋(千真萬確),他還抱怨現在買不到這樣的衣服了,除非是戲服,貴得要命。這一副行頭,是他好不容易找人定做的。小徐並不想當作家,而是想作學者。他的舊文人習氣很濃,喜歡古詩詞和京劇。問到他對師弟師妹們的感覺,他搖頭說,北大已經墮落了,中文系的學生也一心學英語和電腦,考這種證、那種本的,沒什麼人文關懷,也不再追求什麼精神家園。他覺得現在人文學科的學生不好找工作是暫時的,事實證明,人文學科的影響是無形而巨大的,當年的私人教師朱熹絕對比不過皇帝,當今天,很多人不知道朱熹所在年代的皇帝是誰,但朱熹的思想卻影響到了清代《儒林外史》。當然,文學是哲學之下的東西,小徐並不看重文學。

  人大:為伊消得人憔悴

  據說在北京文科高校中,北大生畢業不如人大。又據說,有的用人單位擺著北大的學生不要,就要人大的,因為北大生太傲,整天恨不得當領導的領導,指導江澤民怎麼治理國家。而人大的學生比較"懂事",知道人情世故,辦事有分寸。實際上,北大人沒那麼傲,而人大的情況又如何呢?

  不難看出,人大學生很忙,晚上9點半,四個男生宿舍和一個女生宿舍的電話都還沒有人接。10點半,才接通第一個電話,這個姓孫的同學告訴記者,工作還沒有最後定,有幾個意向,一個是電視臺,但不完全在體制內,保障差一些,還有一個出版社,但待遇差,沒有房子,工作後出版利潤任務也很重。還在猶豫。他說同學平時絕不交流找工作情況,但一般來說,晚上睡得好,白天吃飯香的,就是情況比較樂觀的,一般男生比女生好找工作。問他為什麼這麼晚才回來,他猶豫了一下說,請"朋友"吃飯去了。

  學生與外界的聯繫渠道都是什麼呢?一個女生說,集體的方式是:有來學校要人的、參加人才招聘會,特別是畢業生專場。個人的渠道就多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唄。有的通過家裡親戚、父母的熟人,得撕下臉皮,多遠多疏的人都得找,反正聊勝於無,"死馬當作活馬醫"唄。有的通過關係好的老師找人,有的是找已經工作了的學兄學姐或老鄉,但他們大多數沒權,也就是提供些信息和經驗建議罷了。也有的讀書時就在外頭打工、兼職,也能認識一些人。她回來晚是因為工作沒眉目,心裡煩,到師大一個老鄉那兒聊天去了。"你不知道,畢業這一年真不是人過的日子。還有課沒完,可根本就沒人聽,畢業論文也沒心思寫,整天神神道道的。以前是又要準備考研,又不能誤了找工作,現在考研成績還沒出來,所有的單位都說還沒定,再等等,等得你心裡特沒底,虛得慌,我覺得都快被拖死了。怪不得別人都說畢業是對所有因素的綜合考察,包括意志力、耐力、心理素質、經濟能力、人際關係……煩死了!"她承認,自己期待值過高可能也是原因之一,但水漲船高,自己也不能太差了。

  中文系負責分配工作的王林英老師介紹說,今年中文系有42個畢業生,已經確定保送讀研究生的13人,估計還有五到六人能考上研究生。今年總的來說分派形勢稍好,因為"三高"(高科技等,就是指在中關村工作的)、三資、教育、公務員等職位不再佔用普通留京指標,所以學生的就業空間相對大一些。人大學生與其他學校的相比,一向更熱衷於去政府部門,今年報考公務員的也不少,估計又是北京高校之最,往年就曾有人分到國務院辦公廳、外交部等,今年形勢還不明朗,但已經有人接到中宣部的面試通知。不過這兩年,國家招考公務員總體數量壓縮,實際上去新聞出版部門的還是多一些。有的同學已經拿到接收函了,具體數量不清楚,但都還沒有籤約,目前只有一個籍貫青海的同學與四川長虹籤了。王老師主張稍晚些再籤約,因為以後可能會有更好的單位。而毀約是要賠錢的,而且也影響學校聲譽。

  有趣的是,人大學生中也幾乎沒有想以後從事文學創作的。一名女生尖刻地說,最開始高考報考中文系時,還是有一點想法的,但在學校摸爬滾打四年下來,知道所謂作家也就是那麼回事,以前在外地,覺得作家寫書寫小說多神秘、多崇高,現在明白了,他們是最俗的一群,整天想著賺錢,小說不好好寫,就想賣影視版權,怎麼通俗怎麼寫。另外,市場經濟中,好書不一定好賣,好賣的不一定是好書,還不是靠炒作?男的到處籤名售書、上躥下跳的,女的要麼當美女作家,拍"藝術玉女"照上封面,要麼號稱"用身體寫作"。與其這樣,還不如幹點別的正經事掙大錢,別這樣糟蹋了文字,表面上顯得清高文雅,其實道貌岸然。

  總的來說,三所學校中文系學生求職時比較集中關注的要素是:個人興趣愛好,以後的發展空間,是否在體制內,目前的住房、工資待遇,籤約期限長短(以後可能考研或跳槽)等,很少有人再堅持理想,執著於當年的作家夢了。他們也許還有一點殘留的理想主義,但無疑都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現實的、冷靜的期待,讓我們祝願他們都能隨心所欲,在社會上找到他們的位置--他們合適的,和合適他們的位置。(陳潔)

相關焦點

  • 日本高校中的「清華北大」是哪所大學,「人大」又相當於哪一所
    提起國內知名的高校,每個人都能掰著手指頭說出幾個來,至少北京的三大王者「北大、清華、人大」,人人如數家珍,至於復旦、交大、浙大,也是鮮少人不知道的。可見,這些優秀的大學,國人都有一個清楚的等級概念。可是,如果提到國外的大學,許多人就弄得不那麼清楚了。
  • 清華「黑」北大「雜」 北京高校學生色彩分析報告
    日前,360手機助手根據學生用戶使用大數據,經過全面的分析研究,總結出了《大學愛情配對指南》。此功能主要根據對學生使用用戶群手機內安裝的APP特點,全面分析後得出,指南顯示,當前國內大學生根據其不同的性格特色,可以劃分為五類不同色彩人群,分別為紅色、黃色、黑色、藍色及綠色。
  • 畢業要進資本圈?收好這份榜單!清華反壓北大 上財超過人大
    清華反壓北大 上財超過人大】2020資本圈核心職群畢業院校TOP50,與2019年相比有了新變化。北京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合肥工業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新上榜,深圳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則跌出榜單。與去年「北復清交」領銜不同,清華今年一躍成為第一,北大、復旦、上財、人大緊隨其後。
  • 清華反壓北大 上財超過人大 深大、中國政法落榜……畢業要進資本...
    與去年「北復清交」領銜不同,清華今年一躍成為第一,北大、復旦、上財、人大緊隨其後。此外,金融工程和計算機,今年進入資本圈核心職群就讀專業TOP10,這一新趨勢值得重視。新財富研究發現,在最難就業季,「科技+金融」是頭部金融機構重點搶奪的人才方向,數據應用、網際網路金融開發、人工智慧與量化模型開發崗等金融科技類人才的缺口較大。
  • 考進清華北大可以改變一生嗎?改變學生命運的不是名校,而是自己
    從清華、北大畢業的學生中,不少在國家機關和國企,當然也有優秀的私營企業之中,而除此之外,他們還涉及到了學術圈內。甚至可以說涵蓋了幾乎各個領域,其影響力十分大,尤其是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裡。
  • 39所「985高校」劃分五檔,一檔二校清華北大,三擋「爭議不休」
    對於所有的考生以及家長來說,考一所好的大學是一件十分眾望所歸的事情,不論是對於學生還是對於家長,都是一件值得又用力去做的事情。而在前不久,中國的39所985大學分別被劃分為五檔層次,讓所有人也對自己的大學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別來看下五個檔次的大學。
  • 千秋一脈,四海文心:北大中文系的110年
    千秋一脈,四海文心:北大中文系的110年 2020-11-22 21: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篇清華北大搶奪生源的文章,滿滿正能量卻遭網友批,原來踩了雷
    01清華北大生源大戰是好事清華北大作為國內兩所難分伯仲的頂級高校,每年的7月總會打響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爭奪各省市頂尖學生清華北大本是頂級高校,頂級學生進頂級高校,好馬配好鞍不是美事嗎?誰知,文章一發,卻遭到網友們的批評,對清華北大搜盡全國精英學生的做法很是不滿,一時不知網友為何有如此怒意;仔細閱讀網友們的言論,主要集中在一個方面。
  • 清華北大畢業後,他們《不負青春不負村》
    而鏡頭一轉,則是畢業於武漢大學的研究生萬兵滿頭大汗「趕豬」的畫面……6位畢業生,來自清華、北大、人大、武大等國內一流高校,在鄉村振興青春紀錄片《不負青春不負村》中,他們的青春有關鄉村。每集15分鐘短小精悍的內容,不渲染鄉村生活「田園牧歌」式的美好,也不誇大鄉村生活條件的艱辛,展現的是當代鄉村的真實生活圖景。
  • 考入清華北大是否意味著能夠飛黃騰達?
    考入清華北大是不是就飛黃騰達了?1.人生有很多個戰場,並不是一戰定輸贏。只能說,考入清華北大這樣的頂尖高校,只是獲得了一個階段性的勝利。反之,考不上清華北大,也並不一定就是失敗者。校園之外,還有職場、社會的多個競技場。成敗,還不一定是定數。2.名校不是保險箱。考進名校,並不意味著進了保險箱。
  • 北京市大學綜合實力排名,清華北大實至名歸,北師大排名讓人意外
    北京在高等教育方面的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不少優質高校都坐落於北京。很多考生在填報志願時,都會想到填報位於北京的高校。能夠在北京讀大學,畢業以後留在北京生活工作,是讓很多學生都覺得非常嚮往的事情。位於北京的大學綜合實力排名來了,清華北大實至名歸,北師大出人意料:清華北大實至名歸,分別位於第1名和第2名說起來能夠代表國內高等院校最高水準的高校,不外乎清華和北大兩所高校。
  • 北大和清華對嫦娥五號貢獻有限,難道北大清華不再是頂尖大學了嗎
    就國防來說,清華和北大是先天不足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清華北大就不行了。 北大的強項是在科專業,也同樣為國家輸送了很多人才 北京大學歷史悠久,可稱之為中國第一大學。 北大在民國時期就是中國大學和化進步的風向標。「新化運動」就是在北大發起的,蔡元培校長、魯迅先生等化大人物都曾在這裡縱橫捭闔。
  • 國內這所大學很特殊,名氣不及北大清華,但畢業就是國家幹部
    全國高校眾多,考生們可以自由選擇。 如今國家的高校不僅在國內有名,而且就連在國外同時也很有名。就連中國的教育事業在國外名聲遠揚,國內高校這麼多,考生選擇高校也能多次選擇的機會。現在國家高校分為很多種高校,有師範類高校,有警校,有軍校,還有醫科大學等等。學生們能夠報考各種各樣的大學,畢業之後從事不同的崗位。
  • 北大清華學子感知山東 「青鳥計劃」助力引鳳回巢
    11月7日,「青鳥計劃·重點高校學子山東行」在濰坊市舉行。共青團山東省委副書記劉少華、濰坊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範福生出席座談會並致辭,濰坊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劉太福介紹濰坊人才政策,濰坊團市委與北京大學籤署共建學生實踐基地合作協議,19名北大、清華師生參加座談,並將用兩天時間在濰坊市重點企業參觀訪學,濰坊高新區管委會、濰坊團市委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 北京211高校生源質量排名,人大第三,中央財經大學躋身五強
    如果招生的數量少且錄取分數線高的話,一般生源質量是很不錯的,排名第一的清華就是此類的情況。清華屬於國內知名的理工類高校,不管是論理工類專業,還是綜合實力方面,亦或是師資水平方面,均是處於國內領先的水平,很多榜單中的排名基本排在第一或者第二的位置。
  • 厲害:清華北大學生平均智商130!你信嗎?
    決定學生成績好壞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除了努力外,智商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前段時間無意看過一篇新聞,說清華北大的學生平均智商高達130,你信嗎?清華大學記得清華某大學教授,曾經對清華500個學生家庭進行了深入調查,結果發現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其核心的原因非家庭背景也不是智商超群,這些學生的平均智商均在130左右。
  • 39所985高校有5檔之分,北大清華高居一檔,第三檔人氣最高
    前言一說到清華和北大,有沒有感覺到非常的神聖呢?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一直是多少莘莘學子的嚮往之地,而今北京大學已經建校百年了,在1998年的5月份,北京大學舉辦了建校百年的慶典,為了能提高國民文化素質,國家宣布要建成若干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大學學府,而這個工程就以宣告時間而命名,就是大家熟知的985,從此在國內的大學學府中,不再只有北大清華令人嚮往了,更有眾多知名學府帶領著無數青年開啟了夢想之旅。
  • 今年廈門這些考生考入清華北大!這兩位最特殊!最高分選清華還是北大?
    昨天 社交媒體流傳著一份 今年考入清華北大的廈門學生名單 就是這份
  • 上一站大涼山,下一站清華北大!
    四川涼山州雷波中學這個剛剛脫貧的國家貧困縣裡唯一的高中今年高考同時考出了清華、北大學生同時這所學校的本科上線人數也創了歷史新高改變大涼山學生命運的不僅有他們自身的努力,還有一塊神奇的屏幕
  • 北大女清華男不能在一起竟因「色彩」不同
    不論是在學術的戰場上,還是風流的陣地上,北大與清華,向來是死敵。雖然北大與清華在地理位置上相隔僅數百米,同時兩所高校均人才濟濟,但事實上卻鮮有聽說北大女被清華男徵服,至於為何北大女不愛清華男,難道是因為兩校處處競爭,導致學生間也充滿「仇恨」?其實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