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蔣肖斌)一條筆直的水泥公路,道路兩邊是一片片翠綠的稻田和水塘,《不負青春不負村》第一個俯拍鏡頭勾勒了一個淳樸美好的鄉村。而鏡頭一轉,則是畢業於武漢大學的研究生萬兵滿頭大汗「趕豬」的畫面……
6位畢業生,來自清華、北大、人大、武大等國內一流高校,在鄉村振興青春紀錄片《不負青春不負村》中,他們的青春有關鄉村。每集15分鐘短小精悍的內容,不渲染鄉村生活「田園牧歌」式的美好,也不誇大鄉村生活條件的艱辛,展現的是當代鄉村的真實生活圖景。
有人說,學校是一座安逸的象牙塔,身處塔內的大學生「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也有人說,成長於網際網路時代下的「千禧一代」被消解了集體感,正在成為一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但是,當下青年人的青春究竟是怎樣的?
劉滿
26歲的劉滿是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碩士,2017年,他放棄了30萬年薪的職位,來到湖南安化冷市鎮冷家嘴社區擔任支書助理。
28歲的何曦從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畢業後,放棄了三大醫藥公司的高薪聘請,選擇回到家鄉湖南湘陰縣文星鎮從事基層工作。
萬兵
萬兵畢業後選擇來到湖南常德澧縣城頭山鎮護國村擔任村支部書記助理。2005年8月14日,萬兵的父母為指揮群眾在洪災中安全轉移而獻出了生命,留下了17歲的孤兒萬兵。在其後的學習成長過程中,萬兵得到了許多好心人的幫助。研究生畢業後,萬兵選擇像父母一樣奉獻基層,回報社會對他的關愛。
葉舟舟
中國人民大學農村規劃專業的優秀畢業生葉舟舟,畢業時獲得了新加坡國立大學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卻放棄了出國深造的機會,選擇到湖南永州上嶺橋鎮做一名基層公務員。
26歲的吉林大學研究生李宇身為家中獨子,不顧母親反對,放棄家鄉研究所的工作,隻身來到兩千公裡外的湖南鄉村工作。
《不負青春不負村》在重點記錄6位主人公的同時,還通過採訪的方式展現了20多位同樣在湖南農村奮鬥的青年大學畢業生的心聲。他們這樣看待自己的選擇:一直對農村基層有著嚮往,想投身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奮鬥;農村、基層更需要有理想、有知識的青年去奉獻,更能鍛鍊自己的能力,這樣的選擇更有價值和意義。
每一個鏡頭中的年輕人平靜地表達出對青春和夢想的理解和選擇,勾連起眾多觀眾和網友引發對自己的人生價值的思索。「不覺淚目,感覺我的青春都浪費了」「感動這些可愛的人,國家需要他們這樣的人」「當代年輕人的擔當」「看哭了,真的不負青春,我也想儘快找到自己的方向還有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