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氣蕩蕩,我道日興隆!
是斯人速臨斯地,非吾道莫入吾門!
隨緣轉發,功德無量!合作、投稿:小編微信efeichunjin
採編:茅山君
55.55.55...55.55.55.......55.55.55.......
下廉為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聖濟總錄》稱手下廉。屬手陽明大腸經。下即下方,廉即邊緣,此穴在局部隆起肌肉側緣下方,故名下廉。(公眾號:太乙玄門)
55.55.55.......
【腧穴釋義】
下即下方,廉即邊緣,此穴在局部隆起肌肉側緣下方,故名下廉。
廉者,前臂上段偪仄隆起之象也。下廉、上廉二穴在前膊外側,肉稜凸起處。在側稜下端者為「下廉」,在側稜上端者為「上廉」,以其所在部位而得名也。
【取穴位置】
位於前臂,肘橫紋下4寸,陽溪與曲池連線上。
【穴位解剖】
在橈骨的橈側,橈側有橈側腕短伸肌及橈側腕長伸肌,深層有旋後肌。有橈動脈分支。分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及橈神經深支。
【功能主治】
功能:清胃調腸,疏風清熱,通絡安神。
主治:
1、肘臂痛。
2、頭痛、眩暈、目痛。
3、腹脹、腹痛等腸腑病證。
【穴位配伍】
配幽門穴、太白穴治洩利膿血。
配陰市穴、承山穴、復溜穴、中封穴、大敦穴治腹痛脹滿,小腹痛。
配五處穴、神庭穴治頭風。
配太溪穴、兌端穴、陰谷穴治小便黃。
配崑崙穴、太淵穴、陽溪穴治狂言。
【刺灸法】
側腕屈肘,在陽溪與曲池連線的上1/3與下2/3的交點處取穴。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1、現代常用於治療前臂及肘部腫瘤、頭痛、眼痛、膀胱麻痺、血尿、下腹部痙攣、腹痛、心前區痛、哮喘、支氣管炎、胸膜炎、肺結核、乳腺炎等。(公眾號:太乙玄門)
2、現代研究,在X線鋇餐觀察下,針刺下廉穴可使胃蠕動增強。
這隻喵臂力真好,單槓運動喵!
「八條腿運動」可以瞬間秒殺吳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