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鬥戲近年來大火,人們似乎對古代皇宮裡的故事特別的感興趣,不僅僅把清朝十幾個皇帝的後宮都拍完了。還去歷朝歷代找可以用來拍的後宮題材,比如五代十國、南北朝等等。宮鬥戲以其獨特的環境和比較貼近人的生活的劇情讓許多觀眾喜愛,因為雖然是以皇宮為環境寫的,但具體的事情卻講的是男女之間柴米油鹽醬醋茶。
比如一部《美人心計》,雖然它的故事是在漢朝這個嚴肅的舞臺框架當中展開的,但是它的內容卻完全是男女之間為了情愛爭風吃醋的過程,是大家都能夠理解的,因此這部美女雲集的電視劇曾經火爆一時。不過,看了電視劇大家可能都想知道:漢文帝為何不廢了竇漪房,封新歡慎夫人為皇后?專家:他想但不能。
我們先還是介紹一下這個故事的歷史背景吧!漢朝成立於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平定了秦末的天下大亂,建立了漢朝。但是這個時候漢朝也並不是海內昇平的狀態,反而處在外有強敵,內有諸侯的狀態之下。劉邦做了皇帝之後沒幾年就去世了,這導致漢朝又迎來了一個短暫的混亂期。
呂后及其兄弟、劉氏兄弟、諸侯、功臣集團他們之間在劉邦去世後展開了複雜的博弈,結果是兩三個皇帝都在這場博弈當中離開了,最終呂后集團被其他幾個集團聯合打敗。這時候就面臨一個問題:誰來做皇帝呢?呂后的兒子是不可能了,大家都反對及其家族,所以她的兒子自然也被厭惡,此時,我們的男主角——劉恆出場了。
漢文帝出生於公元前203年,他是劉邦與薄姬的兒子,所以當時不可能繼承皇位,皇位是給嫡長子的。於是劉恆被他爹漢高祖分封到了代地,這地方在當時的大北方,屬於苦寒之地,確實不是什麼好去處。劉邦的意圖也很明顯:讓他兒子幫他守住北方,其他人怕靠不住。所以當時劉恆去代地是比較蕭瑟的,而且當年他才8歲。
但是,皇帝的兒子不可能像其他人那樣輕鬆,劉恆也只得擔負起自己的職責。苦寒的北方,是很寂寞的,然而在這個時候,另一個更加寂寞的人也來到了他的身邊,她就是竇漪房。竇漪房是清河郡人,曾入宮伺候呂后。呂后為了籠絡諸侯王,就將自己身邊的一批宮女釋放出去,賞賜給諸侯王。
竇漪房的家鄉清河郡離趙國最近,當時的竇漪房還是個少女,在宮中無依無靠,所以她請求宦官將她的名冊放在趙國的名冊裡面。可是宦官那是無利不早起的主,何況事情也多,哪裡記得她的這點兒「小事」,就把她塞到代國的隊伍當中去了。竇漪房知道後忍不住流著眼淚埋怨宦官,但也無能為力了。
大約是同病相憐吧,劉恆看到這個美麗而又略顯憂傷的女子就特別的心疼,當時與竇漪房一起去代國的還有4個女子,但是劉恆一眼就相中了這位憂傷而又美麗的女子。所以劉恆也並不是不喜歡竇漪房,只是後來有了新歡,此時的他還是很喜歡這個無依無靠的女子的。竇漪房也很爭氣,給劉恒生了2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不過這時候她並不是皇后,皇后另有其人,並且皇后還給劉恒生了4個兒子,所以竇漪房心裡也沒有任何上位的想法:皇后太強了。可是後來功臣們邀請劉恆來做皇帝,他的正妻的四個兒子卻離奇死亡,本著嫡長子已經沒有了,就要立長子的原則,大臣和劉恆一致選擇立了竇漪房的大兒子劉啟為太子。
而後面劉恆的新歡,是在竇漪房之後劉恆才喜歡上的。慎兒當然有她比竇漪房的優點,她比竇漪房年輕貌美,而且歷史記載她「有美色,能歌舞,擅鼓瑟」,是個妥妥的才女。所以當了皇帝的劉恆當然在生活上更喜歡這樣的才女了,而且慎兒也特別懂得劉恆節儉的心思,不鋪張浪費,歷史上記載道:
「孝文帝不愛千裡馬,慎夫人衣不曳地,光武手不持珠玉,可謂難矣。」
這樣小鳥依人又懂事的姑娘,怎麼能夠不讓這個天下之主大動憐惜之情呢?所以慎夫人在後面的地位甚至達到了與竇漪房平起平坐的地步,劉恆沒有反對,竇漪房也不好說什麼,但是這在當時是違背禮制的,可見劉恆對她的愛之深了。那麼,為什麼劉恆最終沒有廢掉竇漪房,讓慎夫人做皇后呢?我們且看中郎將袁盎的一番話:
「臣聞尊卑有序則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後,慎夫人乃妾,妾主豈可與同坐哉!適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賜之。陛下所以為慎夫人,適所以禍之。陛下獨不見『人豕』二字乎?」
所謂人彘,就是前面呂后報復劉邦的另外一個寵姬的殘忍手段,聽到這話,劉恆頓時就不淡定了:難不成再在他這一代弄出這樣的家庭慘劇呢?而慎夫人聽說了之後,也從此改變了自己的態度,對竇漪房特別尊重,後來竇漪房和慎夫人都相安無事。所以為什麼劉恆他不廢掉竇漪房呢?
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善良的君王,曾經因為一點兒黃金會勞煩老百姓就把自己的欲望遏制住,又何必為了換個皇后把自己的家庭搞得分崩離析呢?再者,他還是很感激竇漪房的,在自己最孤獨的時光陪伴自己,現在年老色衰,就將她廢掉皇后,於心何忍呢!而且他愛慎夫人,為的就是慎夫人的聲色之娛,作為妃子不比皇后更能陪伴自己嗎?
總而言之,這對於劉恆來說就是,手心手背都是肉,沒必要厚此薄彼。最終,慎夫人和竇漪房也因為劉恆的善念留下了千年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