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嫦娥5號探測器正在返回地球途中,攜帶著大約2公斤的月球土壤和巖石,這將是自1976年以來人類首次獲得的月球新鮮樣本。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表示,如果一切順利,該樣本預計將於12月中旬在內蒙古草原著陸。
以下是我們目前所知道的關於這個樣本的情況,它可能被證明是解開月球許多謎團的關鍵。
樣本是從哪裡取得的?
嫦娥5號的著陸點是蒙斯拉姆克,一個70公裡寬的火山丘,位於被稱為Procellarum(拉丁語為「風暴之海」)的月球近側——地球上肉眼可以看到的廣闊黑暗的熔巖平原。
這是人類未曾觸及的地方。
著陸器鏟起了一些表面物質,還鑽了一個2米深的洞,從洞裡挖出了土壤和巖石。
為什麼要從蒙斯拉姆克採集樣本?
在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美國在6次登月任務中帶回了382公斤的月球物質,而前蘇聯在3次登月任務中帶回了300克。
所有這些樣本都非常古老——30到40億年。對樣本的分析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動在35億年前達到頂峰,然後消失並停止。
但據科學家稱,嫦娥5號採集樣本的蒙斯魯克火山可能在13億年前就爆發過,那裡有「月球上最年輕的月海玄武巖」。
這種來自月球的「年輕」巖石從未被取樣或研究過。
如果嫦娥5號的樣本能證實月球在這段時間內仍然活躍,這將填補科學家對月球火山活動理解上的一個重要空白,並改寫月球的歷史。
研究這些巖石的組成也可以弄清楚是什麼導致了如此長時間的熱活動。
「著陸地點的選擇非常明智,」德國明斯特大學的地質學家哈拉爾德·希辛格告訴《自然》雜誌。
《科學》雜誌援引她的話說:「了解這些樣本的年齡以及由此得出的所有太陽系範圍內的影響,將是行星科學的一大飛躍。」
樣品將如何處理?
為了妥善處理和研究這些珍貴的材料,中國在位於北京的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NAO)建立了一個月球樣品實驗室,致力於其存儲、處理和分析。
一旦它降落在地球上,樣本將被放在一個密封的容器中送往實驗室。這個實驗室有一個特殊的設備,可以防止樣品被地球上的大氣和水汙染。
實驗室的科學家將首先打開包裝,分類並儲存這些材料。然後,他們將按照嚴格和科學的實驗設計對樣品進行長期研究,包括分析其礦物學和化學組成。
據嫦娥5號任務的副總設計師李春來介紹,部分樣品也將被留作公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