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探索月球的歷史上,有很多航天大國都曾去月球採樣。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國通過阿波羅11號到阿波羅17號載人飛船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並成功帶回月壤和月巖樣品。如今我國也實現了這一偉大目標!
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歷時23天我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特產",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歷時23天"物流動態"
下面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嫦娥五號的"物流動態"!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並進入軌道,這就標誌著中國已經進入了全新的太空探索新時代。嫦娥五號任務不僅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更是中國航天迄今為止最為複雜、難度係數最大的任務之一,如今實現了這三個重要目標。
嫦娥五號在運行過程中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其中在11月24日和11月25日分別進行過兩次軌道修正,正式進入環月軌道飛行其實是在11月28日,並在11月29日將環月軌道從橢圓形變成了近圓形。
在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風暴洋(探測器首次著陸月球上最大的月海)之前,首先是在11月30號的時候實施了合體分離,歷時兩天,探測器完成了月面採樣和封裝等工作。12月3日開始,嫦娥五號開始了嫦娥五號開始了返回地球之旅的準備工作,通過上升器將月球樣品護送到預定的環月軌道,在月球樣品在合體交會後被轉移到最終的返回器裡。
12月1號成功著陸月球正面到12月7號成功返回從月球開採的樣品,12月6日,嫦娥五號又迎來各部分的一次分離,等待時機返回地球。
12月12號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成功實施,12月16號月地轉移軌道成功完成第二次修正,12月17號的凌晨,我們翹首以盼23天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返回器終於帶著它的月面樣品成功著陸在我們預設的地點。
什麼是月球採樣?
簡單來說就是到月球上去"挖土"並帶回到地球,通過地基天文望遠鏡對月球進行觀測、太空望遠鏡和環月衛星的遙感探測、以及無人駕駛月球車和阿波羅太空人的月表巡視勘查為前提。
月球表面都覆蓋著一層細粉狀的風化物質——月壤。
月壤是人類用於研究月球的樣本,實際上月壤指的不僅僅是月球上的土壤,還包括臥或埋於粉狀風化物中的直徑數米的巖石。由於長期的小天體撞擊,大塊的基巖僅出露於陡峭的山脈、撞擊坑和火山通道的峭壁等處。
科學家研究發現,小小的月壤富含了大量的氦-3。據估算,月壤中氦-3的資源總量可以達到100萬-500萬噸。氦-3是一種清潔、安全和高效的核聚變發電的燃料。如果用氦-3進行核聚變反應發電,1噸氦-3就可以滿足全世界一年的發電需要。此外,科學家還發現,月壤中還含有三種天然金屬元素:鈰、錸、鋅。
未來,一旦月球被開發,這些有價值的物質被人類利用起來,人類就會解決多種生產及生活中的難題。
自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帶回月球樣本之後,人類再一次得到來自月球的"土"。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實現了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首次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首次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首次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文/俊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