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為中國發聲 羅素:一生尋求關於幸福的主題

2020-12-21 新華網客戶端

著名哲學家羅素。

  如果說這世界上真的有那種僅憑自己的天才就可以享譽世界的人物,那伯特蘭·羅素肯定算得上是其中一位。羅素的名字貫穿了整個20世紀,這一百年間,無論是在科學、文藝、哲學方面還是在社會活動領域,處處都可以看到羅素的身影。今年5月18日,是他逝世50周年的紀念日。而到6月底,他訪華滿100周年。他與中國,有著深厚的淵源。

  他活躍在人類歷史的每個角落

  事實上,人們很難用傳統的眼光看待這樣一位在各方面都有突出貢獻的天才,羅素以《數學原理》奠定了現代數理邏輯的基礎,但是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他的偏偏是和數理邏輯毫不相關的諾貝爾文學獎;而如果說羅素是一位文學家,在獲獎時,其名下甚至沒有一部像樣的文學著作,使羅素獲得這一國際獎項的作品《婚姻與道德》更是很難被稱為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文學」著作,稱其為社會學或者哲學著作更為合適;羅素是一位哲學家,他是現代分析哲學的創始人之一,但是與那些沉浸在書齋裡的沉思者們不同,羅素又十分關注社會現實,從年輕時,羅素就對反戰活動與和平事業有著極大的熱情,他曾經參與調查甘迺迪被刺殺的案子,甚至還組織民間法庭來揭露美軍在越南戰場上的罪行。

  文學家、數學家、哲學家、社會活動家……沒有一個身份能夠概括出羅素的一生,他同歷史上所有天才一樣,其發展態勢是「球形」的,在這世界上,仿佛同時存在著許多個羅素,他們活躍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每一個角落,從多個側面託起了20世紀人類的精神世界。有人說「羅素活得很長,做了很多事」,這句話精確地形容了羅素的一生,羅素享壽近百年,在長達一個世紀的人生旅途中,他改變著這個世界。

《中國問題》,[英]伯特蘭·羅素著,田瑞雪譯,中國畫報出版社2019年9月版

  他曾多次在國際社會為中國發聲

  在中國,人們對羅素這個名字並不感到陌生,他的《西方哲學史》等書籍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讀書人,而即便是那些沒有讀過羅素著作的人們,也多多少少會對其有所耳聞。很多人都是從王小波的著作中第一次知道羅素這個名字,這位被萬千讀者深深喜愛的作家崇拜羅素幾乎著了魔,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常常直接引用羅素的話,有時候甚至會覺得王小波離開了羅素就很難張口。而近年來,羅素的文章《我為什麼而活著》還被收入中學語文課本,這也讓更多人在少年時就接觸到了這個偉大的靈魂。

  而羅素的中國情緣遠遠不止這麼簡單,早在1920年代,羅素就曾經訪問中國,並將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寫成了一本《中國問題》,其中很多關於中國未來如何發展的設想,在現在看來仍然是十分有意義的。

  早在新文化運動時期,羅素的名字就已經被介紹到中國來了,在新文化運動的重鎮《新青年》上,有關羅素的翻譯和論文有著很高的出鏡率,《新青年》第8卷第2期還專門用一整期來刊發羅素的文章,並在封面上使用了羅素的頭像。一時間,青年人之間掀起了一場讀羅素、學習羅素的熱潮,當時在北大有一次民意測驗,讓同學們選出國外最偉大的思想家,結果羅素名列第三。中國的讀者也並非是葉公好龍式的追捧羅素,由於羅素的著作深深觸動了剛剛被啟蒙了的中國青年的內心,很多人對羅素的研讀不僅是一種知識層面的學習,更有著生存論的味道,這讓羅素感動不已,他曾經盛讚將自己的著作介紹給中國青年們的譯者,稱其「比我還了解我的著作」。

  1920年,羅素登上了前往中國的郵輪,促使他進行這次遙遠的旅行的,是其在一戰之後對西方世界的反思,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羅素在收到一封來自中國的邀請函之後,才會欣然規往,羅素稱自己到中國是為了「尋求新的希望」。不過現實和理想總是有些差距的,羅素的郵輪在中國靠岸之後,這位世界級的大思想家卻遭遇了一系列的尷尬。當羅素到達上海時,負責接站並擔任翻譯的語言學家趙元任卻尚在奔往上海的路上,這讓羅素的中國之行一開始就遭到了冷遇,而在當時中國正在激變的社會語境下,羅素的一些觀點也遭到了質疑。儘管如此,羅素對自己的中國之行還是頗為愉快的,他從自己想像中的中國與真實的中國之間的差異裡看到了無限的可能性,羅素此行之後,曾經聲稱「我願為中國人竭盡微誠」,羅素這樣說,也一直是這樣做的,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羅素曾經多次在國際社會上為中國人民發聲,他有一句話擲地有聲:「假如早一點善待新中國,世界局勢當已經好轉」。

 

羅素(左二)與勃拉克在中國公學前合影。

羅素(前排左二)與趙元任(後排右一)等人合影。

  他的一生被三種強烈的激情支配

  羅素一生都在探討一個永恆的主題,就是「什麼是幸福」。

  王小波喜歡羅素,尤其喜歡羅素的兩句話,第一句是「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第二句則是「人人都希求幸福」。雖然並不共處於一個時空,但是王小波真可以說是羅素的知己,他一眼就看出了羅素在哲學家、文學家、數學家、社會活動家背後的共同指向,即尋找幸福。

  羅素在自傳中寫到「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但即使是這樣,羅素也覺得「它值得活」,並憧憬著「如果有機會的話,我還樂意再活一次」。羅素的三種「激情」實際上都與幸福有關,這種幸福並不僅僅與個人有關,更與全人類緊緊相連,羅素試圖通過自己在多方面的努力來為在20世紀飽經創傷的人們找尋一種新生的可能。也正是因為這樣,當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將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這位沒有什麼文學作品面世的球形天才時,才沒有引起太多的爭議,因為羅素所做的一切實際上就是在完成自己心中最偉大的文學作品,這部作品的題目就叫作「理想」。

  羅素對幸福的見解簡單而又深邃,他不喜歡長篇大論,而是在簡短精要的幾句話之間就將追尋幸福的途徑說得明明白白。羅素不愧是位智者,早在幾十年前,他已經看到了當下我們所面臨著的生活困境。

  羅素說:「幸福的獲得,在極大的程度上要消除對自我的過分關注。」

  羅素說:「學會接受平靜、日復一日單調的生活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

  羅素說:「不能忍受煩悶的一代,必定是渺小的一代。」

  羅素甚至對大家都喜歡的旅行持保留意見:「太多旅行,太多複雜印象,不適合年輕人,縱使他們的成長不再寂寞,殊不知唯寂寞才能生產果實。」

  這正是我們當下所面臨著的光景,過分關注自我和過分關心物質已經讓人們的精神走向了退步,而隨著現代性的進展,時間在加速、生活在加速,這使我們無暇靜下心來仔細思索我們來到這世界上是為了什麼。而羅素的意義正在於此,他時刻提醒著人們要不斷反思,要正視自己當下的生活,矢志不渝地去尋找真正的幸福,做真正的人。

  羅素晚年曾受邀準備再訪華,但卻因為年事已高未能成行,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不知道如果這位大師再度來到自己深愛著的這片土地,看到自己為之呼籲奔走的新中國正在蓬勃發展,會不會再寫出一部有關中國的新著作呢?(文\吳辰)

  人物檔案

  伯特蘭·阿瑟·威廉·羅素(1872年—1970年),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分析哲學的主要創始人,世界和平運動的倡導者和組織者。羅素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學史》《哲學問題》《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

相關焦點

  • 閱讀羅素(2):《幸福之路》上篇
    美國《時代周刊》讚譽這本書「在某種意義上是現代的聖經」,因為「羅素是我們時代的聖人。」傅雷先生也是中國文化界的一位聖人,他為真理和正義而殉道,為尊嚴而捨生取義。這樣兩位聖人的著作,顯然值得拜讀。傅雷在為《幸福之路》所寫的「譯者弁言」中認為,羅素這本小書,是人生藝術的指南,「即使在長途的跋涉奔波,憂患遍嘗之後,也不一定能嘗到甘美的果實,這果實我們稱之為人生藝術的結晶品,稱之為幸福。」 而羅素「的現實的觀點,…… 我認為正是值得我們緊緊抓握的關鍵。
  • 羅素的幸福觀為何總能撫慰現代人?
    在羅素看來,煩悶未必不是好事,煩悶是沉靜生活的前奏,是偉大生活的標誌。他在《幸福之路》中說,「一切偉大著作都有乏味的部分,一切偉大生活都含有乏味的努力。」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妻子的生活一成不變;康德的生活高度自律,他一生的活動空間就是自家的方圓十裡。
  • 富時羅素刪除8家中企股票,中國金融安全如何維護?中紀委發聲!
    只會產生短期和小範圍的影響富時羅素是全球指數、數據和分析方案提供商,富時羅素國際指數是其旗下專門跟蹤全球新興市場指標的股指。該指數包含了四十多個國家的8000多隻證券,佔全球可投資證券總市值的九成多,指數產品目前已經吸引了全球超1.5萬億美元的資金。在跟蹤全球指數和全球新興市場指數的被動基金中,40%以富時羅素指數為基準。
  • 羅素說:「如果有驕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是中國」,你怎麼看?
    其實,羅素身上還有許多的頭銜標籤,如:哲學家,歷史學家、甚至於數學家等等,其涉及的領域諸多。100年前,中國新文化運動興起時,《新青年》就曾為他專門辦過一個號,可見其學術地位非同一般。羅素,可以說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他的一生活得挺長,享年98歲,出生時,我國大清朝的同治皇帝剛結婚。羅素,一生經歷過許多坎坷之事,比如曾公開宣揚反戰思想,並因此而被革了職,罰了款、蹲了大半年牢等等。是的,他是世界和平運動的倡導者和組織者。
  • 羅素的一生及我最愛讀的《西方哲學史》
    羅素2歲喪母,4歲喪父,於1970年逝世,享年98歲。羅素一生先後七次陷入情網,並先後同其中的五位結婚。1948年,即78歲時,在去挪威的特隆赫姆作講演「防止戰爭」的途中飛機失事,身穿笨重大衣遊泳十分鐘後得救,應該是其一生之中的重要傳奇經歷之一。羅素一生進過兩次監獄。
  • 諾貝爾獎得主羅素:是童年時期的孤獨,成就了後來的我
    (原創文章,歡迎閱讀,抄襲洗稿必究)文|諸神的恩寵本周,我們將共讀羅素的代表作《幸福之路》。想真正讀懂一本書,就要對這本書的作者有充分的了解。開始閱讀《幸福之路》前,我想和大家先聊聊羅素其人。事業上,羅素獲得了巨大成功,而婚姻上,他走得並不順利。羅素一生結過四次婚,擁有數不清的情人。在情感世界裡,他始終像個飢餓的孩子,一路追尋愛情,只為擺脫孤獨。1894年,羅素戀愛了。他的意中人,是比他大5歲的美國平民女孩愛麗絲。
  • 羅素,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的哲學家
    關於羅素的一生,我們在格雷林的話之後,顯然可以再補充一句:「名聲很大。」這種名聲,當然包括各種榮譽,但也涉及某些負面的「壞名聲」;既可以指他在世時的名氣,也可以指他對後世的影響力。不管從何種角度看,羅素的一生都極為豐滿。
  • 哲學家羅素70句經典名言
    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BertrandArthurWilliamRuss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英國哲學家、數學家和邏輯學家,同時也是活躍的合理主義與自由思想活動家,並致力於哲學的大眾化、普及化,很多人將羅素視為這個時代的先知,而與此同時羅素的許多政治思想卻又是十分有爭議性的。
  • 「為地球祈禱,為自然發聲」
    中國環境報訊(記者 劉曉星)每年4月22日為世界地球日,我們即將迎來第50個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為「氣候行動」。世界地球日的協調機構地球日網(Earth Day Network, www.earthday.org)攜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髮會」CBCGDF),以及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IFCE)共同發起以「為地球祈禱 為自然發聲」為主題的地球日50周年紀念活動,為遏制並逆轉氣候危機貢獻力量。
  • 大哲學家羅素的愛情觀
    第一次聽到羅素先生的大名,是讀王小波的散文集《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書中,他多次引用羅素先生的名言,如「世界當以參差多態為貴」,每次我都深以贊同。王小波本人也在書中絲毫不掩飾對羅素先生的尊崇。王小波思想已夠有趣獨特,耐人尋味。而羅素先生更當如何呢?我當時這樣想。
  • 品味羅素:我為什麼活著?
    以上是我個人籠統而模糊的想法,而下面這個老頭,英國哲學家羅素用自己的一生實踐了自己的答案——他活了98歲,7次掉進情網,結了4次婚;他一生鑽研學位,是鼎鼎大名的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並在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一生反戰
  • 羅素如何寫作
    在一封寫給朋友的回信中羅素回答了該友人關於如何寫作的問題。青少時期的羅素便大量閱讀名家名著,針對極其優秀的作品他更是反覆朗誦;羅素說:「這對於感知文章的節奏感和形成文體風格非常有幫助」。就是在這樣的強力輸入下,他漸漸形成了對文章的審美品位。
  • 羅素:兩個人太獨立,在一起難幸福
    用哲學家羅素的話說就是,因世界觀、生活方式的不認同,兩個強勢的人無法獲得幸福。 而賀涵和唐晶最後的關係,像極了羅素描述中「無法幸福」的狀態。 同時,我們也知道,賀涵和羅子君一開始是互看不爽的死對頭,賀涵嫌棄羅子君家庭主婦沒追求,羅子君嫌棄賀涵生活挑剔太做作。明明是互相看不上,最後反而成了對方心心掛念的人。
  • 聽超級學霸聊「幸福婚姻的可能性」
    然而裡面關於婚姻的分析和預測,很大一部分在今天已經成為了現實和普世理念,而剩下的那部分則是在今天看來仍然很先鋒的觀點——這部分先鋒觀點,在當今中國還是會遭到大部分人的批判和抵制,但是其實在部分人群、以及某些發達國家中也已經成為了現實。
  • 039期│羅素對中國人勉強提了3個缺點:貪婪、怯懦、冷漠
    羅素對人生旅途的真知灼見,可以幫助許多人與世界更好地自洽。我是這樣看的。如序言所說,愛因斯坦如此評價羅素的作品:「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之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希望你也可從書中讀出快樂。P.S.這幾天重溫段永平問答彙編有感。
  • 036期│羅素:一切偉大的生活含有沉悶的努力
    NBC報導稱,川普在推特上表示仍要繼續他針對目前大選計票結果的法律行動,但同時說「我已建議Emily和她的團隊去做需要為初步交接程序所準備的事,我也告訴我的團隊要這麼做。」YJJK:愛拼才會贏,願賭要服輸。
  • 羅素何以被稱為現代頂尖的哲學家?看完這個你就知道
    今天哲學詩畫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下,關於羅素和他的《西方哲學史》的故事。1.羅素其人其事其思伯特蘭·羅素是英國的一位哲學家,著作頗豐,不僅有剛才所說的《西方哲學史》,還有《數學原理》、《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著作,而且他在數學、邏輯學、歷史學等領域也很有建樹,甚而在晚年和薩特一樣,積極投入到了和平主義的社會活動中去。
  • 羅素《西方哲學史》是本爛書?
    巴恩斯與羅素協商了幾天,最後同意和羅素籤訂一份為期5年的合同,工資為6000美元。羅素的職責是,每周舉辦一次哲學史講座,從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家開始,經過5年的時間,最後討論20世紀的哲學家(那些講座後來成為羅素的暢銷書《西方哲學史》的基礎材料)。羅素向巴恩斯提及,他手頭較緊,因此需要在社會上舉辦講座,以便從基金會之外的渠道獲得收入。巴恩斯當即將薪水增加到8000美元。
  • 破碎虛空:羅素的後半生
    ,堪稱殘忍,最終無論財富、地位,還是名聲都處於下風的她,只能落敗;她以為羅素曾經那麼疼愛他們的兒子約翰,不管約翰是同性戀,還是精神病人,他始終是他們的兒子,他們的孫女的父親,羅素怎麼地也會殘留幾分感情,實際上羅素自從兒子進了精神病院,就徹底關上了他回家的門,甚至想要在族譜中剝奪兒子的繼承權,並且竭力阻止約翰同自己的孩子們見面,這種冷酷到底的做法實在讓人不寒而慄!
  • 經典說說|羅素經典語錄,羅素名言名句警句大全
    —— 羅素2、很多事、經歷了、才明白、風一場。誰也不是誰的誰、誰也成不了誰的誰。唯一成為永恆的真理是、照顧好自己、別渴望別人。3、勇敢的做自己,不要為任何人而改變。如果他們不能接受最差的你,也不配擁有最好的你。至於未來會怎樣,要用力走下去才知道,先變成更喜歡的自己,路還長,天總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