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隔離疫情期間,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今天,讓我們來看看竹商如何用更少的錢賺更多的錢。我希望給你的生活帶來一些想法。
大學畢業後,這本書的作者被一家理想的公司錄取了。他不懂會計,他碰巧遇到公司業績下降的情況。因此,他認為公司經營不好,於是辭職了,事實上,公司只是在進行組織轉型,很快就會恢復。今天,第一管理學派給大家推薦一本書——《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什麼是會計呢? 這本書是這樣闡述的:把眼睛看不到的事物變成具體的數字,讓它能看見(利潤、機會損失等),以及把事物聯繫起來或換個角度來看,使其變得簡單易懂(連接經營、周轉率等)的思維方法就是會計。會計是不斷向「怎樣才能更準確地把握事物」這一問題挑戰的學問。其實,在判斷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現金進出與得失,計劃未來的人生都可以用得上會計。
「磨剪子勒,鏹菜刀」,多麼有市井氣息的叫賣。這本書的開頭是「賣竹竿嘍」。這兩個銷售詞似乎是供應商永恆的主題曲。你能想像他們是如何賺錢的嗎?什麼樣的人會買他們的東西?怎麼做?你想怎麼都賺不到錢,那我們一起來理解吧。
假設1:賣竹籤的小販營業額很高。A家的竹竿即將更換,他們正準備買新的。這時,賣竹竿的小販開著拖拉機來了。這時,他被要求出示竹竿。小販開始賣「1000日元兩根」。當A準備拿1000日元去買它的時候,小販跳下車——小販說,「1000日元買這種竹竿就可以了,但是我還是想推薦5000日元買這種竹竿。它堅固耐用,可以讓你的孫子們一直使用。多實惠啊!如果你買兩個,我會給你另一個折扣。八千日元兩個怎麼樣?」 A想了想,雖然結實耐用要花很多錢,但他至少買了兩根好竹竿,這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