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靈活的手——「穴位阻滯療法」有利於改善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

2020-12-15 瀟湘名醫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 日常生活中,常能看見身邊的老人在走路時出現「挎筐」、「劃圈」的現象,這其實是腦卒中患者偏癱後表現出的典型運動功能障礙。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康復科一病房在對該病的多年研究和探索中,總結出一套頗有成效的治療方法——穴位阻滯療法,在臨床應用中,可以有效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的痙攣狀態,從而改善偏癱肢體的運動功能。

據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康復科一病房主任邢豔麗介紹,腦卒中後偏癱最突出的表現就是運動功能障礙,很多患者都表現出典型的「挎筐」、「劃圈」的異常運動模式,而異常的運動模式與偏癱肢體肌肉痙攣或高張狀態高度相關。痙攣是腦卒中後常見的併發症和治療難點之一,是運動功能恢復的主要障礙,主要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肌力減退及各種主動運動控制和協調能力受損等,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研究資料表明:肢體痙攣在腦卒中患者中的發生率高達80%,臨床上很多患者運動功能的恢復都因為難以緩解的痙攣而終止了。

痙攣如果不及早治療,就會發生惡性循環,受累肌群沒有力量對抗痙攣性肌張力障礙所致收縮,從而導致軟組織縮短,收縮的肌肉發生進一步的生物力學變化,這些變化進而可以阻礙肌肉的伸長,進一步加重肌張力障礙,結果造成肢體姿勢異常,較長時間的肌肉痙攣更可使患側肢體攣縮畸形,甚至造成終生殘疾。因此,在偏癱痙攣期,當以降低肌張力、緩解或抑制痙攣作為康復治療的重點,這是患者重建正常運動所不可缺少的措施和步驟。

邢豔麗主任介紹說,該科室作為一個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多功能臨床科室,在中風後痙攣治療的研究和探索中頗有成效,發表相關論文10餘篇,多項研究獲得省部級課題資助,其中穴位阻滯療法就是其中代表性研究成果之一。該方法在臨床應用中得到了廣大患者的肯定。

家住哈爾濱市呼蘭區的陳某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今年6月,陳某因右側肢體活動不利來該科就診,他原是呼蘭區第一人民醫院口腔科醫生,手部的靈活運動對其繼續工作至關重要,但由於異常的肌張力增高,痙攣持續存在,他一直難以伸直上肢,甚至不能完成最簡單的動作。為了改善陳某上肢的高張痙攣狀態,使其能夠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康復科一病房採用穴位阻滯的方法為其治療,經過五次穴位阻滯治療,同時配合針灸及正確的康復訓練方法,他右上肢的肌張力明顯降低了,開始能夠逐漸伸展肘關節、腕關節,慢慢可以伸開手指了;治療八次以後患者已經可以用拇食指夾持紙張翻書了,後又經過兩三次的治療,陳某可以撿豆子,甚至練習使用筷子。住院一段時間後,陳某上肢的痙攣得到了明顯的控制。運動功能,尤其是精細運動顯著改善,在其肢體運動功能恢復的同時,他對恢復健康的信心與信念也更加堅定了,笑容漸漸出現在他原本憂愁的臉上。

據了解,現代醫學早已有多種療法可減輕腦卒中後痙攣,包括運動療法、外科手術、注射治療、物理療法、藥物治療等。但上述療法各有利弊,而康復科一病房所採用的穴位阻滯療法已被證實可有效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的痙攣狀態,從而改善偏癱肢體的運動功能。且其所應用的藥物成本相對低廉、代謝快、適用範圍廣,絕大多數中風後肢體痙攣的患者均可應用,不易導致肌肉癱瘓,安全性更佳,可以緩解痙攣肌肉的過度活動,再配合針灸、康復技術的綜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減輕痙攣程度,最大限度降低中風病患者的肢體功能障礙,減輕患者和家庭的經濟和精神負擔,減少醫療費用開支。

【來源:東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腦卒中的治療方法
    下面介紹幾種治療腦卒中的方法。 1、手術治療 腦起搏器對過度興奮的神經細胞有抑制作用,對於紊亂的神經細胞有整合作用,對缺氧受損的神經細胞有修復作用,對於功能低下的神經細胞有激活喚醒作用。
  • 【「手腦感知與手腦運動」康復理論】手運動&感覺功能評估
    腦卒中後手運動功能評估包括肌力、肌張力、手關節活動度以及Valpar職業評估(VCWS 4),O'Connor奧康納手指靈活性測驗,基於Bobath理論的上肢運動模式評定。1.肌力:手部肌力測定常用的方法有徒手肌力檢查(manual muscle testing, MMT )及應用器械的肌力測試,應用器械的肌力測試可以對肌力的水平及改善進行定量評價。
  • 腦卒中後肌張力障礙的康復治療
    腦卒中後,大約65%的病人出現痙攣,適度的痙攣是有益的,但過度的痙攣是有害的,痙攣可妨礙對病人的護理,使病人出現疼痛,影響運動功能的恢復及病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阻礙病人康復進程,導致病人康復時間延長。
  • 神奇的中醫特色療法—穴位貼敷+多靶點複方療法
    多靶點中藥複方療法採取中醫中藥的辨證療法,根據不同患者不同的病情病理,專門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診療方案,服用該藥可以起到疏肝清毒、活血化瘀、調控免疫、軟化肝臟、促進肝臟細胞再生的作用。  為何要配合中藥穴位膏貼?
  • 腦卒中後上肢該如何鍛鍊?作業治療幫助你
    上肢功能障礙篩查在第一步篩查過程中,治療師除了會決定利手、比較雙側上肢的肌力情況、觸診是否有肩關節半脫位以及肩胛骨位置外,還會詢問患者一系列的問題,包括運動功能、疼痛、感知覺、水腫情況、功能性使用等等,
  • 神秘的穴位療法
    作為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人總覺得穴位療法有一種神秘感。本期,記者採訪了青海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曹昌霞,讓專家揭開穴位療法的神秘面紗。 本報記者 趙越 1 什麼是穴位療法 穴位療法是老百姓的通俗說法,它是一種中醫施治技術,屬於經絡治療的內容之一。
  • 腫瘤患者做穴位貼敷有什麼作用?
    隨著各地冬病夏治的開展,穴位貼敷療法越來越被百姓所熟知。然而,除用於常見的哮喘、反覆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外,穴位貼敷在腫瘤疾病的治療中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帶領大家了解一下穴位貼敷這一既熟悉又陌生的治療保健小技巧。
  • 有氧運動可預防腦卒中
    如果通過以上三步觀察懷疑患者是腦梗,家屬應保持冷靜,立即撥打120呼叫急救車,帶上患者的病歷卡及就診卡。腦卒中急性期的治療原則為儘早改善腦缺血區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現場急救人員應儘快進行簡要評估和必要的急救處理,主要包括:處理氣道、呼吸和循環問題;心臟監護;建立靜脈通道;吸氧;評估有無低血糖。與此同時,對於腦梗患者的處置也有其禁忌。
  • 常用運動功能評定量表,您知道嗎?
    )該量表是由瑞典學者Fugl-Meye設計出的一種累加積分量表,專門用於腦卒中患者感覺運動功能的評定。Fugl-Meye運動功能評定量表的評定者間和評定者內信度、結構效度很高,為臨床和科研中評估卒中後運動功能障礙的首選量表。其缺點在於上肢評分的權重高於下肢,對於下肢運動功能恢復情況評定不夠細緻,另外每個測試項目是單一固定的動作,沒有實際功能的意義,可能會出現患者實際功能與Fugl-Meye運動功能評定量表評分分離的現象。
  • 腦卒中後遺症患者應該如何運動?醫生:牢記這4點很關鍵!能減輕後遺症
    不少腦卒中患者發病後,會落下不同程度的活動能力受限、言語表達障礙等問題,即腦卒中後遺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 一、運動訓練對於減輕腦卒中後遺症,至關重要 腦卒中後遺症的恢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往往給患者和家人的身心造成巨大負擔。
  • 哈市四院專家劉玉馳談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
    康復治療強度: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訓練強度要考慮到患者的體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況,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適當增加訓練強度是有益的。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康復訓練:1.運動功能障礙肌肉無力和肌肉痙攣是影響腦卒中後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的主要因素。
  • 突出綠色療法 呵護百姓健康
    與李大姨所患疾病不同,75歲患者張大叔老是腹瀉、大便不成形,到醫院拿藥吃了一段時間,效果不理想。後來,他來到威海口腔醫院中醫理療科診治。醫生經過檢查,根據他的病症,為其進行了臍灸治療。治療了幾次後,張大叔的病症得到明顯改善。「來這裡真的來對了,這裡的技術很不錯,我的病得到了很好的治療。」張大叔逢人便說。
  • 復旦腦科學研究院趙冰樵課題組發現改善腦卒中後神經功能障礙新方法
    圖說:腦卒中引起中性粒細胞跨越血管壁,並在腦組織中產生大量的DNA結構NETs(H3Cit),後者是抑制腦內血管新生和重塑的重要分子。來源/科研團隊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易蓉)腦卒中患者多數會留有半身不遂和言語困難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如何改善腦卒中後神經功能障礙,一直是困擾國際醫學界的一個難題。
  • 康韻茹貝源效果再升級 「穴位疏通+靶向療法」全力護航乳腺患者
    康韻茹貝源自主研發的穴位疏通+靶向治療療法。它是一種以治療、保健女性乳腺疾病為主的高新技術,是將傳統中醫原理與現代基礎醫學有機結合在一起所誕生的,集中了中醫與西醫的特點。是目前治療、保健女性乳腺疾病的首選方法。同時還是乳腺病快速治癒及後期預防雙保險的綠色療法,尤其適合久治不愈或反覆發病的患者。
  • 定量評估有氧訓練對老年腦卒中偏癱病人心肺功能的影響
    偏癱病人活動受限,無法正常參與社會活動,生活質量下降,此外,偏癱病人有氧代謝能力和日常運動能力下降,進一步影響其呼吸功能和行走功能,增加心腦血管的損傷,形成惡性循環。目前腦卒中偏癱康復主要採用康復理療、言語康復、作業康復等傳統方式,部分病人僅能改善運動功能,心肺儲備功能改善欠佳。
  • 中醫埋線穴位減肥原理
    中醫埋線穴位減肥原理從淵源上說,穴位埋線減肥療法是中醫針灸的一個分支,由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穴位埋藏療法改良而來。針灸或點穴時,外力對穴位產生刺激,一旦針或手指離開穴位以後,對穴位的刺激就隨之消失了,例如當胃潰瘍發作時患者疼痛難忍,中醫大夫就採用針灸治療在患者「足三裡」的穴位處扎一針,即刻就會緩解疼痛,但是起針後,疼痛依然會發作。
  • 腦卒中後膝過伸的康復治療
    腦卒中後期患者中相當一部分出現了膝過伸步態。膝過伸狀態股骨給予了膝關節多餘的壓力作用,造成前交叉韌帶壓力增大、膝關節後的組織張力增大,長期導致關節半月板、脂肪墊、關節囊等發生損傷,從而產生膝關節疼痛,影響患者步行能力。所以,膝關節過伸的患者在運動和平時走路時更容易發生膝關節的疼痛,膝關節過度磨損甚至畸形。
  • 9-20《腦卒中康復要點》直播講稿歸納
    (1)運動功能障礙:腦卒中患者的運動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偏癱,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半身不遂,這是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最重要也最常見的功能障礙。不同部位的腦損傷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臨床功能障礙,在早期多數人會出現遲緩性癱瘓,這時癱瘓側肢體的特點是「軟」,肢體軟綿綿的,沒有彈性,一般在1個月內結束,軟癱期越短,我們認為預後會越好。
  • 埋線減肥穴位療法要注意什麼
    核心提示:埋線減肥穴位療法和中醫針灸息息相關,它屬於針灸減肥的延伸,是目前比較常見的一種減肥方法。很多朋友都比較熱衷這種減肥方法,那麼在進行埋線減肥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 中醫針灸穴位「埋線減肥療法」又讓大家受益了,別私藏哦!
    它是用埋線器具將蛋白質磁化線植入相應的穴位,通過線體對穴位產生持續有效的刺激作用(線在體內15天至3個月自然被溶解吸收),來達到減肥的目的,此法20天埋線1次,免除了肥胖患者每天「針」一次的麻煩和痛苦.穴位埋線減肥是在針刺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經絡理論與現代物理醫學相結合、是針刺療法和組織療法的綜合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