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專家表示,抬頭是寶寶出生後需要學習的第一個大動作。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有了寶寶後,爸媽對孩子的活動能力都尤其關注,到了某個時間跟不上其他寶寶進度,就生怕自己的孩子在發育方面有問題。
寶寶剛出生時,並不能對他的健康狀況做出全面判斷,寶寶能否在適當年齡做出相應動作,是判斷寶寶發育情況的一大標準。
對於寶寶來說,抬頭是一個複雜的動作指標
這天我陪著閨蜜小婉,去給她三個月的寶寶打預防針,剛結束準備回家時,醫院大廳裡突然傳出一片嘈雜。
聽旁邊的人說,好像是一位媽媽感覺自己孩子六個月了不會翻身行為異常,就前來就診,結果確定是腦癱,一時接受不了。
小婉聽了,也緊緊的抱住了自己的寶寶。她緊張地問我:「你說我家寶寶要是到六個月了還不會爬,我是不是也得帶他檢查一下?」
我安慰她到:「會爬並不是檢驗寶寶發育水平的唯一動作,比如寶寶現在雖然才三個月,如果會抬頭了,就說明發育良好。」
小婉長長出了一口氣:「原來還覺得抬頭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脖子動一動,原來對於寶寶來說,能抬頭也是一個複雜的動作指標啊。」
能完成抬頭是寶寶的裡程碑式行為
很多寶媽不知道,想要完成抬頭這一簡單動作對寶寶來說同樣是一項裡程碑式行為,剛出生的寶寶脊柱為「C」形,而不是成人的「S」形。
寶寶脊柱骨骼逐漸發育成熟,肢體變得強健,大腦發育良好,才能逐漸做出抬頭、翻身、坐、爬、走等一系列動作。
能在特定時間內做出抬頭與上述動作,都是寶寶正常發育的結果。想要提前預判寶寶的行動能力,先從抬頭觀察即可。
寶寶抬頭應在4個月時熟練掌握
1~2個月一個月新生兒過於弱小,不建議對其進行大幅度動作,第二個月時可以嘗試進行拉腕坐起。
當寶寶俯臥時,寶寶的頭通常有了向上抬的意識,甚至能達到45度角,並堅持片刻,不再像小時候一樣從始至終向一邊歪斜。
3個月三個月的寶寶在俯臥時,上肢已經知道用力,抬頭時間加長,做到標準的「挺胸抬頭」。發育速度較快的寶寶還能進行左右張望。
4個月俯臥時已經可以達成揚起90度角的標準並堅持一段時間,抬頭的動作越來越熟練。扶寶寶坐起時,頸部能較好地支撐頭部,輕微向前傾。
幫寶寶練習抬頭時需要注意什麼?
1.時常練習
臨床上輕度發育遲緩的寶寶,例如抬頭晚、不會爬、學步遲等,近半數都是由於大人過度保護所致。
抬頭在骨骼、肌肉共同作用下完成,儘管抬頭是寶寶自然發育的結果,我們也還是可以幫寶寶多加練習,加強寶寶肌肉力量。
2. 加強互動
因為俯臥動作也需要寶寶耗費體力,因此有些寶寶可能會對此便顯出抗拒,此時媽媽可以輕撫寶寶背部,用溫柔堅定的語氣與他對話。
這樣不僅讓訓練過程不那麼枯燥,同時也訓練了寶寶的聽力和視覺,為將來語言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還能促進母子親情。
3. 訓練強度
美國兒科醫學會推薦,在寶寶第一個月的時候,在家長監護下,可以幫助寶寶每天俯臥15到20分鐘,有助於促成寶寶抬頭動作。
趴俯練習從新生兒時期就可以開始,但此時寶寶過於弱小,每次趴俯2~5分鐘即可。隨著寶寶長大逐漸延長趴俯時間至20分鐘。
寶寶的趴俯訓練並不一定是連續的,可以進行「中場休息」,讓寶寶仰臥在床上放鬆頸部肌肉,緩解勞累不適,加強他對趴俯的適應能力。
糖果媽媽叮囑:當寶寶5~6個月還不能完成抬頭動作,或是始終沒有抬頭意願,就要引起媽媽重視。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