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和胸膜腔
臟胸膜被覆於肺的表面,與肺緊密結合,並伸入葉間裂內。壁胸膜貼附於胸內筋膜內面、膈上面、縱隔側面,並突至頸根部。根據壁胸膜配布部位不同,分為肋胸膜、膈胸膜、縱隔胸膜和胸膜頂。髒、壁胸膜在肺根處互相延續共同圍成左、有各一密閉窄隙,為胸腹腔。壁胸膜與胸內筋膜間疏鬆連接易於分離,在肺切除術中如髒、壁胸膜粘連,可將壁胸膜與胸內筋膜分離,將肺連同壁胸膜一併切除。胸膜頂上面覆以胸膜上膜,有固定和保護作用。肺根下方髒、壁胸膜的移行部分,形成雙層的肺韌帶,有固定肺的作用。當人工氣胸時,由於韌帶的附著,肺固定於縱隔而被壓向內側。壁胸膜與臟胸膜之間大部分互相貼近,故胸膜腔是潛在的腔隙,但在壁胸膜各部相互轉折處,肺緣不能伸入其內,這些部位的胸膜腔稱為胸膜隱窩。主要有肋膈隱窩和肋縱隔隱窩。1.肋膈隱窩 位於肋胸膜下緣與膈胸膜轉折處,呈半環形,自劍突向後下至脊柱兩側,後部較深,是胸膜腔的最低點,深吸氣時肺緣不能伸入其內,胸膜腔積液首先積聚於此處。胸膜腔穿刺時,刺針進入此隱窩內。2.肋縱隔隱窩 位於肋胸膜前緣與縱隔胸膜前緣轉折處下部,以左側較為明顯,在胸骨左側第4-5肋間隙後方,心包前方,肺的心切跡內側。係指壁胸膜各部互相反折部位在體表的投影,有實用意義者為胸膜前界和下界。1.胸膜前界 為肋胸膜前緣與縱隔胸膜前緣的反折線。兩側起自鎖骨內側1/3上方2-3cm處,向內下方經胸鎖關節後面至第2胸肋關節高度兩側靠攏,在中線偏左垂直向下,右側直達第6胸肋關節移行為下界,左側至第4胸肋關節高度略轉向外下,在胸骨側緣外側2-2.5cm下行,達第6肋軟骨中點處移行為下界。兩側胸膜前界在第2-4胸肋關節高度靠攏,向上、下分開,形成兩個三角形無胸膜區。上方者為上胸膜區,又稱胸腺三角(胸腺區),內有胸腺。下方者為下胸膜區,又稱心包三角(心包區),內有心和心包。右側起自第6胸肋關節後方,左側起自第6肋軟骨中點處,兩側均向外下行,在鎖骨中線與第8肋相交,在腋中線與第10肋相交,在肩胛線與第11肋相交,近後正中線處平第12胸椎棘突。胸膜和肺的體表投影
壁胸膜的血液供應主要來自肋間後動脈、胸廓內動脈和心包膈動脈的分支,臟胸膜者來自支氣管動脈的分支。臟胸膜的淋巴管與肺的淋巴管吻合,注入支氣管肺淋巴結。壁胸膜各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結、肋間淋巴結、膈淋巴結、縱隔淋巴結和腋淋巴結。臟胸膜由肺叢的內臟感覺神經支配,肺叢位於肺根前、後方。臟胸膜對觸摸、溫度等刺激不敏感,定位不準確,但對牽拉敏感,故肺手術時可經肺根進行局部麻醉。壁胸膜由脊神經的軀體感覺神經支配,肋間神經分布至肋胸膜和隔胸膜周圍部,隔神經分支分布至膈胸膜中央部、縱隔胸膜和胸膜頂。壁胸膜對機械性刺激敏感,痛閾低,定位準確,胸膜炎時,常可引起牽涉性痛,如出現胸腹部痛或頸肩部痛等。參考資料:《局部解剖學》第8版,劉樹偉、李瑞錫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