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金融界網站訊 由中國期貨業協會、深圳市期貨業協會主辦的「2020年第16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於12月19日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
這是一年一度期貨行業最重磅的會議,證監會副主席、期貨業協會會長、四大期貨交易所和滬深交易所總經理,以及頭部期貨公司董事長雲集第16界中國(深圳)期貨大會,金融界作為合作媒體全程報導,為關心中國期貨業發展的投資者帶來最前沿的監管思考以及行業動態變革。
本次會議分論壇一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與期貨行業改革發展」為主題,圍繞「十四五」規劃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戰略背景,聚焦期貨市場,分享前沿觀點,就行業如何更好地響應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等展開深入交流。
博時基金資深宏觀分析師兼投資經理劉思甸博士發表主題為《雙循環新格局下的中國經濟發展展望》的演講,劉思甸表示,雙循環發展的格局有三個背景,第一點是經濟發展有了階段性的變化,具體而言就是生產體系內內部循環不暢和供求脫節現象顯現。第二點是環境是國際環境上的變化。不管是因為國際關係上的摩擦,還是新冠肺炎疫情,體現出供應鏈的安全是異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極端的環境中。第三點是,發揮超大規模經濟體的內在要求。實際上無論是美國還是歐盟,作為一個整體,他們對外貿易的依存度就是出口將進口額合計除以GDP,大概在20%或者是更低一點的水平。而中國,從2007年開始從60%以上下降到33%左右。換句話來說,發展外循環,必須把國內市場做好,而且是外需發展好的必要基礎。
對於怎麼來看中國經濟發展的情況,劉思甸認為可以兩個方面來說:第一個是量,第二個是質。在量上,在總書記在五中全會大會上說明來看,有比較大的概率最終會將2035年GDP和居民收入水平翻一番,放進最後的遠景規劃上,這個是預測。落實到跟國際上的比較來講,就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在質上,在2035年要做到什麼事情?現在提法是要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規劃,首先是,到2035年進入創新國家前列。第二點是希望基本實現新興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新四化。第三點是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建立現代化的經濟體系,一是供應鏈和產業鏈提質增效的要求,二是發展戰略新興產業,三是先進服務業,四是基礎設施要規劃好,五是做好數字經濟。最後落實到大家口袋裡的收入,就是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
最後,劉思甸表達了對對明年的經濟增速的看法,第一,明年GDP增速預計在8.3%,明年三季度、四季度GDP增速會在6%以下。第二,通脹水平預計全年可能在1-2%。第三,社融規模增速預計全面下行,到明年12月份可能在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