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不可怕,幾條建議,幫你順利面對它

2020-12-21 騰訊網

(文字來源於原創網絡播客節目《亦談亦唱》,版權歸屬濟南新卓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及作者本人。如有引用,請聯繫作者。)

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狀態,那就是經常有不想工作的念頭,明知手頭有很多事情要做,可就是不想動手。覺得很累甚至很壓抑,一想起工作就頭疼,既找不到開始的動力,也不知道從哪裡做起,甚至一心想逃離目前的環境。

拖延症就是以推遲的方式逃避執行任務或做決定的一種特質或行為傾向,是一種自我阻礙和功能紊亂行為。功能紊亂?聽起來還挺嚇人的。其實簡單的說,拖延症就是對事情懶得去做。

如果要描述一下這個行為的特點,那差不多是這樣的:

有拖延症的人,通常時刻都深知任務或工作的時間性,他們明確的知道應該做什麼,但是不知道以什麼方式開始,不確定能做到什麼程度。他們似乎每天都在做事,但一直沒有觸及事情本身的核心,對工作沒有進行實質性的推進。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自我麻痺似的拖延會逐漸變成焦躁不安或放任自流,經常出現強烈的自責感和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自我貶低,嚴重的還同時伴隨出現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有個朋友,要寫一篇論文,他知道論文的題目是什麼,心裡也大概有一個方向,大體上知道自己是什麼觀點,但是他不確信這個觀點是否靠得住,也不知道有多少資料和素材可以支撐這個觀點,於是他每天都在整理搜集一些資料,並且自我安慰似的認為自己其實一直在為此準備。但是實際情況是,他搜集了很多資料,但是卻總是在事情的外圍工作,他腦子裡有一個大概的輪廓,但就是不知道怎麼呈現出來。如果這時候你約他出來喝酒吃飯,他一定會說,不行啊,這論文等著交呢。可是他自己的時間還真的未必都用在寫論文上,你喝酒的時候,可能他正在手機或網際網路上打發著無聊的時間呢。通常到了交工的頭一天,他才真正玩命熬夜,動手開始。寫出來的文章,質量也就不敢保證了。

更可怕的是,很多拖延的人甚至很享受那種突擊應付完成工作之後一下子的放鬆感,甚至有的人憑著有點小聰明,儘管拖延,但完成的結果有時也不太差勁。這時候甚至會在心裡產生自我表揚的情緒,覺得自己好像很有「效率」。但是這種感覺如果長期保持下來,則會再次強化你的拖延症。

那麼拖延症具有什麼樣的心理基礎呢?有的分析是這樣解釋拖延症的原因的:從淺層來說,拖延症的心理來源主要是認為問題太難、太耗時間、自身沒有相關知識技能以及害怕別人知道自己做不好,而從深層次來說,則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是完美主義。所有事情都要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好,所以不願意匆匆忙忙開始,要萬事俱備才行。

二是抵制與敵意。比如對領導或老師有意見,所以不樂意不情願做他安排的工作或布置的作業。

三是個性頹廢。不能忍受持續長期的做一件事情。

四是缺乏自信,自我貶低。

在深入分析一下,我們不難發現這樣幾點:

第一,拖延症的人,通常都有內心的苛責感,他們害怕受到外界的責備,擔心自己受到別人的批評和責怪。這種感覺通常都來自一個人幼年時期的經歷,比如小時候受到過老師或父母的嚴厲責備,心理出現畏懼感,這種經歷使得成年之後往往懼怕責備、不願意承擔責任,缺乏行事的勇氣和魄力。

第二,有拖延症的人通常都比較不自信,或者是對自己的能力不自信,或者是對即將要作的事情不自信。這很容易使人產生逃避心理,並進而產生自責感,所以這種人通常都有酗酒或抽菸的生活習慣。這是一個人自我調節的表現。

第三,對拖延症不能做一概而論的判斷,拖延症也和具體面對什麼事情有關係。如果一個人本身不具有良好的做事習慣,那麼當對一件事缺乏足夠的興趣和激情的時候,這種散漫拖沓的習慣就會相當嚴重的左右一個人的行為,但是如果這件事正是我們感興趣或者充滿激情的,那麼很多人就會表現出積極、熱情、投入程度很高的行為。只不過,有一個問題我們必須想明白,那就是,生活中能給我們帶來巨大興趣和動力的事情並不會太多,而且一個人也很難完全決定做的事情是否一定是自己喜歡和樂意的。有時候我們必須要完成自己不喜歡或不擅長的工作,這是生活的常態,我們既不必緊張,也不必害怕,因為,即使做了不喜歡或不擅長的事情,我們也未必就做的很差,因為再差的結果也比什麼都不做要好。

那麼如何克服拖延症呢?或者說,如何改變一種拖延、散漫的生活習慣呢?我想給大家幾條建議:

第一,對做的事情儘量充滿熱情,因為興趣是克服恐懼最好的幫手。

第二,別太在意別人的評價。有些人未必是專家,卻常常因為比我們多活了幾年就指手畫腳,對那些人的評論,我們點點頭保持沉默就可以了,在內心裡,你必須首先相信自己,才談得上相信別人。

第三,逐漸養成好習慣。這種好習慣包括計劃性、條理性、統籌性、以及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但是有時候累了,想暫時逃避一下、休息一下,沒有關係,再或者,你可以把拖拉的習慣變成另外一種習慣,比如用發呆的時間看書、思考、閒聊,或者做一點自己有興趣的事,然後試著做一點沒興趣的事,就可以做一點感興趣的事,從而形成不同工作、不同事情之間的互相激勵,這都是可以的。

最後一條,別逃避。就這麼簡單。

剛才我說的那個朋友,寫論文遲遲不肯動筆,拖到最後才勉強完成,好,我現在繼續說他的事。

這個朋友的老師知道了他的問題,就給了他一個建議,讓他不要管好壞,以自己可以寫出的最差的論文為目標寫一篇出來作為試驗。這個朋友照做了,然後驚訝地發現自己寫出來的所為「最差」的文章竟然也沒有預設中那樣差勁,因為即使再怎麼不重視,自己的認知水平、文字水平、寫作水平也不會掉落到底線。這就大大降低了他因為害怕遭受苛責而產生的心理負擔,而同時也增加了自信心。

所以,我們首先別小看了自己,其次,更別把問題和困難想像的太強大。踏下心來專注的努力,你會發現要完成工作其實並沒有那麼難。

其實,拖延症普遍存在,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人的承受能力不同,自我激勵程度也不同,所以,難免會恐懼或逃避一些事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儘管我們把這種拖延散漫的習慣稱之為拖延症,但我並不真正認為這是一種病。

而且恰恰相反,我覺得一個人凡事都充滿鬥志、行動力極強、好勝心旺盛,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樣的人可能比拖延症病的更厲害。

年輕的時候,我主張自己率性而為,常常只選擇自己喜歡或者能夠勝任的工作去做,但是,年齡大起來一些之後,我們慢慢發現,生活可不是自己家裡養的小狗小貓,它不會溫順的聽從主人的安排,很多時候,生活給我們設置了一些難度高一點的關卡,那是為了檢驗一下我們是否具備了獨立生存的能力。就像靠3條命就能把魂鬥羅通關一樣,要是我們真做到了,不也是很好玩的一件事嗎?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拖延症都有幾大表現?活用心理學辦法戰勝拖延症
    那是因為你病了,這個病的名字就叫做:「拖延症」。所謂拖延症,和懶惰其實是有本質區別的,懶惰是單純的由於「懶」,而根本沒想過去做;拖延症不一樣,他是屬於自我行為受限,一直有想做的欲望,但由於一直拖延而導致無法完成預期目標,甚至還會因此陷入自責,產生心理障礙。
  • 拖延症是如何悄無聲息地吞噬著我們的?這麼做幫你擺脫拖延症
    拖延症浪費的是時間,時間就是金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期也不算跑題。那我們就來深入扒一扒拖延症到底是怎麼戰勝我們的,以及如何逆轉戰局,甚至利用拖延症來完成我們的目標。你可能經常會吐槽馬化騰賺了你的錢,實際上,玩遊戲時,你支付的最大的成本是時間。 錢,支出的還能賺回來,而時間,支出的永不再回來。 而最可怕的是,大部分人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年輕人對時間的感知,普遍不強。感知不到的東西,往往容易忽略它的價值。
  • 《終結拖延症》:戰勝拖延症最好的方法,讓你不再為拖延而煩惱
    領導安排的工作報告明天要交,今天心情不佳,明天交明天在寫吧……明明可以提前把一件事情做好的,可是拖延的心裡讓自己一拖再拖,到最後後悔自己浪費了時間感到很痛苦。有嚴重拖延症,沒有自控能力,工作永遠幹不完,總是磨時間怎麼辦?《終結拖延症》這本書是拖延青年的福音,以行之有效的心理學方法,搞定拖延症!
  • 明明知道自己有拖延症,但就是改不了怎麼辦?說說如何告別拖延症
    「拖延症」或許大部分人都有,只不過程度輕重而已。不過我們常說的「拖延症」這個詞不是一個病理名詞,而只是一個網絡上流行的通俗說法。它頂多算一個症狀而已,肯定算不上一種病。當然如果你覺得自己患有一定的拖延症,你得去思考這種症狀背後的原因。
  • 幾個有效的方法,幫你對付拖延症
    而有多少人都像這樣:想學英語下了好幾個app,認真背了幾天單次,練兩天口語,就再也沒打開過app;想要去健身就辦理張會員卡,買了些健身衣,堅持了幾天就再也沒去過,等想起來的時候會員卡已臨近過期;如果你想對付自己的拖延症,那麼下面這些方法也許可以幫到你。
  • 職場拖延症有多可怕?這幾招讓你克服拖延難題
    年底小華成為優秀員工,小朱則默默無聞,領導對她也不滿意。後來小朱上網查詢自己的情況,才確認自己有職場拖延症,總是無法很快地把工作完成,總是要拖到最後,毫無效率和質量可言。相信不少朋友也有小朱這樣的困擾,下面就為大家推薦幾個克服職場拖延症的小妙招。
  • 孩子拖延症太嚴重,媽媽到底怎麼辦
    而這第一批開學的孩子們,也是過得不太順利。這兩天網上就流傳一段小視頻,一個小朋友到了學校,因為放假放了太久,找不到自己教室了。有學校的老師問他:「你上幾年級?」孩子帶著哭腔回答:」我很久以前上一年級……」除了找不到教室,補不完寒假作業也讓不少臨開學的孩子急得夠嗆。
  • 如果你身上有這幾條,可能不幸被拖延症打擾了
    什麼是拖延症?拖延症指的是明知有害後果的前提下,仍然將原有計劃向後推遲導致不良後果的一種自我調節失敗的常見精神心理現象。拖延症的主要表現?2、壓力大:認為每天壓力都太大,導致任務拖延。3、動力不足:筋疲力盡,倦怠感明顯。4、目標不明確:對於做事的意義不清晰,目標模糊或者缺少信心。5、重要的事情被閒散瑣事代替:這樣以至於該做急要事情一拖再拖。
  • 幾種有效方法幫你治癒拖延症
    人們之所以拖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喜歡做簡單的不動腦子的運動,如果事情太過複雜,我們就很排斥,一直拖著不去做。所以如果能把一件複雜的事簡單化,降低它的難度,我們就比較容易開始了。這個方法就是把一個大的目標拆解成一個個的小任務,小的任務做起來相對比較容易,當你接二連三地完成它們之後,最終這個大目標也就被你完成了。
  • 《拖延心理學》①:人人都有拖延症
    今天我們開始閱讀《拖延心理學》。今天的文章會比較長,除了領讀之外,我想先和大家聊一聊為什麼選這本書。01 為什麼選這本書?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看了很多時間管理的書籍或者乾貨文章,看的時候很受啟發,但真正執行的時候卻很難。比如你知道番茄鍾很有效,但你不可能把每一天切割成一個個番茄時間。
  • 克制拖延症!鍛鍊讓你動力十足
    克制拖延症!說起拖延症,24歲的趙靚便打開了話匣子。「我從小就有拖延症,到現在越來越嚴重,已無可救藥了。」趙靚笑說,上學寫作業時就是犯拖延症最厲害的時候,寒暑假作業都要等到假期的最後幾天再一股腦兒地寫完。上大學最嚴重的時候就要數寫論文了。
  • 令人焦慮的「拖延症」:也許在潛意識裡,你的拖延,是在恐懼成功
    一個立志改變拖延,加入打卡群的人,剛開始堅持的挺好,也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但一段時間後就越來越難以堅持,剛開始允許自己「放縱」一點點,到最後剎不住車,完全回到解放前....打卡失敗,自我否定的感覺更進一步。 生活中,很多人飽受拖延症的侵擾,自己雖然也知道拖延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住。可以說,「拖延症」已經和現代人的生活緊密相關。
  • 如何擺脫拖延症
    ,拖延症也就越來越嚴重。 在本文教給大家如何克服拖延症之前,先和大家講一講,為什麼會有拖延症的情況,我們要知道,我們的大腦喜歡去做簡單的事情,這就導致了我們更加傾向去做一些日常簡單的瑣事,而選擇性忽略重要的事情。
  • 不等明天 給拖延症的你
    火燒眉毛仍然閒庭信步,deadline逼近仍然不緊不慢,還有以上等不完的明天,你躺槍了嗎?及時行樂是大腦的本能選擇。「人們永遠低估未來事件的後果,對於有時限的工作,在沒有死到臨頭之前都會選擇不做。」根據萬有拖延定律,每一個人都患有或輕或重的拖延病症。
  • 是拖延症妨礙了你減肥嗎?告訴你個好消息:你有更多的多巴胺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減肥成蹉跎,這首《減肥明日歌》是寫給減肥拖延症的患者。我不是要批評拖延症,相反,其實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拖延症,而拖延症本身並不完全是壞事,而關鍵還是看自己如果面對問題才是關鍵。
  • 拖延症到底是怎麼回事,還有救嗎
    大多數慢性拖延者都有強烈的自我挫敗傾向,這 可能是出於自我懷疑——不相信自己能做好,也可能 是完美主義的體現——如果做不到最好寧可不做。此外,低自尊也是慢性拖延者的特質之一。他們往往有 較低的自我認同感,而對他人的評價過於在意。
  • 假期太長,復工後收不住心,做事一拖再拖。如何有效克服拖延症?
    思想山路十八彎,已經不可能拽回來了。更可怕的是,不僅工作沒完成,自己想的其他事情也都沒有去做。現在即將面臨著復工,小張覺得現在這種狀態去公司肯定要被老闆罵。小張特別痛苦,難道「拖延症」真的是沒辦法克服嗎?為什麼別人就能通過強大意志力去操控它,輪到我就要被反操控?
  • 拖拖拖拖拖延症,這老毛病該治了
    「拖延症」字典釋義:延遲或推遲某事的行為。例句——做事第一要注意的就是避免拖延症。人類跟「拖延症」糾纏了數十年,我們甚至查閱了字典,但似乎也沒能幫你找到什麼好的方法。在猴子的世界裡,它想得很明白——餓了就吃,困了就睡,千萬別做任何有挑戰的事情,那才是一隻成功猴子的模樣。可拖延症患者的問題在於,他恰好生活在人類的世界裡,由及時行樂猴做出的決定是不符合人類世界規則的。但同時「理性決策者」的角色,日常只需要做出理性的決定,而不是處理控制權的競爭——他不知道如何和猴子進行有效的鬥爭,當拖延者被猴子掌控的次數越多,他就越痛苦,自責感也會越來越強。
  • 你有拖延症嗎?竟有75%的大學生有拖延症,教你如何擺脫拖延毛病
    有拖延症的人,通常表現為懶惰、專注力差、手忙腳亂等,拖延給很多人的生活帶來不利,如何戰勝拖延?給大家推薦以下幾個方法:方法一:改變環境拖延患者「老託歲月」裡,身邊應該少不了手機、沙發和身邊其他事物。手機軟體不斷彈出的通知,讓人忍不住想看微博的熱搜,想看某站的博主,想刷某音的小視頻,這些軟體正是抓住了人的心理特點,推薦一些你常關注的、感興趣的內容,以致沉浸其中,無法自拔,身邊的事情自然就耽誤了。所以,戰勝拖延必須關閉手機。2、遠離沙發和床。
  • 拖延症的應對策略④
    看清拖延行為是怎樣運作的,以及有效改變拖延思維(認知方法),幫你建立起你的忍耐力和持久性(情緒方法),取定你的方向,落實行動(行為方法)。(1)改變認識首先不要把自己稱為拖延症患者,自貼拖延症的標籤。我沒有拖延症,所以我現在要去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說我有拖延症,所以這個問題我沒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