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可愛留言給我們說,想聽聽薩米土著的故事。So,今天我們穿越到古石器時代,帶大家瞧瞧薩米土著的神秘生活。
作為從新石器世代就存在的原始部落,薩米人一直居住在極其寒冷的北極圈內,所以也很少遭遇其他國家的戰爭紛亂,這大概是部落文明可以延續幾千年的原因。
原始遊牧民族薩米(Sámen)有著許多的頭銜,如「歐洲最後的遊牧民族」、「四國之民」、「最後的土著」及「拉普人」。
同為古老的遊牧民族,他們沒有「成吉思汗」們的驍勇善戰,大概是蒙古人養了可以四處徵戰的馬,而薩米人他們養的是耐寒可愛的馴鹿(笑)~
早在新石器時代,薩米族人已經在北極圈內生活了數千年,他們開墾的地區橫跨了芬蘭、瑞典、挪威及俄羅斯四國,因此他們又被稱為「四國之民」。
薩米人從前有自己的語言和宗教,他們掌握有7種方言,其中以北薩米語為主,而且語言含義特別的豐富,光是「雪」這個詞,就有100多種的說法。
他們的宗教類似於薩滿教,傳統的歌唱方式是「吟唱」(yoik),用來描述各種部落的傳說和歷史故事,遊吟詩人也作為部落記憶和文化的傳承者。
遊牧民族的薩米人,以捕獵與馴養馴鹿為生,隨著鹿群遷移生活,他們安靜地在世界盡頭過了幾千年的遊牧日子,但這份自給自足最終在中世紀開始被打破。
薩米人先是碰到了維京人,在雙方的史料故事裡記載了他們時而發生衝突,時而以物易物。隨著維京人的「科普」,薩米民族開始有了自己的貨幣Tjoervie,不再延續石器時代的生活模式。
17世紀左右,剛被維京人「掃盲」不久的薩米人又被鄰近的大boss再次入侵,挪威、瑞典、俄羅斯對薩米人開始了傳統的種族奴役和剝削的戲碼。
被基督教洗腦的挪威國王克裡斯蒂安四世,開始強迫薩米人「挪威化」,公開處死不信基督教的薩米人,不允許薩米人進行傳統的宗教儀式和講薩米語。
住在旁邊的瑞典人也沒有好多少,1635年他們在Nasafjll挖了一處鐵礦坑,於是強迫薩米人去鐵礦裡當苦役。1673年,瑞典政府還開始殖民拉普蘭地區,讓開荒者驅趕生活在那裡的薩米人,侵佔他們的土地和資源。
在20世紀末,全世界民主的呼聲日高,而薩米也不再是任人欺負的「原始部落」了,他們一邊忍辱負重,一邊快速覺醒。薩米人國會開始成立,長達300多年的殖民和文化侵佔終於告一段落。
1989年挪威成立了薩米人的國會,1933年瑞典選出了薩米國會代表,1997年挪威國王公開對薩米人民族致歉,承認他們的少數民族地位,薩米民族收到了合計7百萬挪威克朗(約1千萬歐元)的賠償金,將用到延續薩米語言和文化發展等方面。
現存的薩米族人大概只有7萬人口,其中挪威北部有4萬人,瑞典2萬人,芬蘭6千人,俄羅斯2千人。現代大部分的薩米人在各種政策和扶持下,他們都獲得了教育與工作的機會,大多數人生活在城市裡跟一般的挪威、瑞典人無異。
現代的薩米人只有百分之八延續著馴鹿遊牧的生活,大多數養馴鹿的薩米家庭,女人和孩子都住在城裡,而男人每年則有200多天跟隨著馴鹿遷移進行放牧。
時至今日,薩米人依然延續著祖先遊牧生活的習慣,他們會在身上佩戴傳統的木質的小茶碗和佩戴者鋒利的匕首,小茶碗用來喝熱咖啡,匕首用來切烤鹿肉和防身。
三個現代薩米男人在放牧
薩米人非常珍惜每一頭馴鹿,成年的馴鹿可以重達一噸,殺一頭馴鹿足以供整個家族度過寒冬,殺鹿是薩米人冬天裡的頭等大事,他們會妥善處理馴鹿的每一個部位。
馴鹿的皮毛用來當衣服和禦寒,鹿角可以研磨成藥用鹿角粉或者製成小刀。大塊的馴鹿肉會被燻成火腿,內臟全部都會做成食物,連鹿血也要加入麵粉,做成血腸。馴鹿的生命並沒有白白失去,而是支撐了一個個薩米家庭度過無比寒冷的冬天。
雖然現在馴鹿的遊牧者更喜歡用雪地摩託車,而不再用傳統的雪橇。但是薩米人依然認為,有必要讓薩米孩子了解遊牧民族的生存方式。即使他們將在城市長大,但是他們應該知道祖先如何在冰天雪地裡生活,如何馴養馴鹿等自然生存技巧。
薩米人也依然努力延續部落文化,薩米人會自己開設薩米幼兒園。他們會把生馴鹿拿到課堂上,教小孩子如何用鋒利的匕首剖開馴鹿的頭,分辯哪些部分可以食用,哪些部位可以去掉。
現在很多的薩米人已經不懂得說傳統薩米語,但依然有人在堅持傳承者薩米文化的火炬,文化與語言的延續決定了一個民族生命的長度。
相信薩米人已熬過歷史最黑暗殖民時期,未來會是多元文化交融的世界!此時此刻,想想我們傳承了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心中湧起了滿滿小驕傲~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配圖/阿V
文字/阿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