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希臘出生的英國人,為何成為日本近代妖怪文學鼻祖?

2021-01-07 交易大師高歌

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小泉八雲的《怪談》堪稱日本近代文學中最特異的存在,近代日本受歐美思潮的影響,寫實派、耽美派、自然主義……等文學流派盛行當中,《怪談》一書卻聚焦在逐漸喪失的日本固有感性,是小泉八雲竭力領悟日本文化精髓後的創作。

小泉八雲

日本近代怪談文學鼻祖— 小泉八雲

希臘出生的英國人竟成日本近代妖怪文學鼻祖?

小泉八雲(一八五零年六月二十七日~一九零四年九月二十六日)本名拉夫卡迪奧.赫恩(Lafcadio Hearn),一八五零年出生於希臘西岸群島中,一個名叫萊夫卡斯(Leukas)的小島。父親為奉派前往希臘的英國軍醫,母親為希臘人。赫恩一家後來舉家遷回父親的故鄉愛爾蘭都柏林,但由於母親不習慣當地的生活,日子過得相當抑鬱痛苦,最後在赫恩四歲時獨自返回希臘。數年後,父親也在海外服勤期間死亡。

赫恩轉由親戚撫養並進入教會學校就讀,但由於照顧他的親戚破產,赫恩不得已只好中輟學業,十九歲那年,前往美國求職謀生。他在美國輾轉從事過許多職業,後來發揮文筆長才成為報社記者,並開始發表翻譯及著作。

赫恩服務於紐奧良的報社時,碰巧在紀念紐奧良市一百周年慶的博覽會上,看見日本的展示品,因而受到日本的吸引;後來又透過《古事記》英譯本得知日本神話及傳說,逐漸對太平洋另一邊的國家產生了興趣。此時,正好獲得來自某家雜誌社的「日本旅行記」計畫邀稿,於是赫恩接下了這個邀約,動身前往日本。抵達日本後不久,赫恩發現日本人民的生活方式、性情與對萬物的感受,都與自己完美一致,於是考慮在日本另謀新職永久居留。

碰巧當時島根縣松江中學正在徵求外國籍英語教師,於是赫恩前往應徵職務,並踏上從前閱讀《古事記》後朝思暮想的神話國度出雲。這片土地深得赫恩之心,他與舊松江藩士之女小泉節子結婚,並於明治二十六年歸化日本籍,歸化日本時,赫恩從《古事記》中描述古出雲國(今松江)傳說的歌謠「八雲立 出雲八重垣」 的歌詞,為自己命名「小泉八雲」。

西方人透視日本之眼,造就妖怪文學經典

深愛出雲的八雲由於抵抗不了冬季的嚴寒,於一年三個月後移居熊本,任教於熊本第五高等學校(今熊本大學)。之後獲聘移居東京,前後於東京帝國大學(今東京大學)與早稻田大學教授英國文學。這段期間,他也從未停止過創作,幾乎每年都有著作在歐美發行。小泉八雲是近代有名的日本通,一生研究日本文化,寫過不少向西方介紹日本文化的書,在促進東西文化交流與相互瞭解上,可說是近百年來最有貢獻的人之一。

八雲一生都對古老傳說、鄉野奇談,尤其是怪談,懷抱著強烈的關心。自小便失去雙親,孤獨的幼年及少年時期,讓他養成了喜歡做白日夢和偏好超現實幻想的性格。

八雲深愛著日本充滿魅力的文化和風土人情,妻子節子為了不通日文的丈夫,蒐集了許多日本民間故事與傳說,除了從家人、僕役、鄰居那邊聽說的故事,還有旅行途中聽到的各種奇人異事。八雲將從妻子口中聽到的日本民間故事,以英文寫成短篇故事,集結成《怪談》一書。

雖說是轉述或改編,文中卻注入了八雲獨有的世界觀與人生觀,文章經過千錘百鍊,將材料提升為「藝術作品」;其結果就是,這些故事超越了單純的「妖怪故事」或「鬼故事」,成為卓越精湛的文學結晶,使他成為現代日本怪談文學的鼻祖,對日本乃至整個東方恐怖文學、美學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八雲取自日本或中國怪異奇譚創作而成的作品,除了一九零四年出版的《怪談》,《骨董》、《明暗》、《日本雜記》等書也收錄了不少。

一九零四年(明治三十七年)九月,八雲因狹心症驟逝了。

小泉八雲與妻子節子

《怪談》:日版《聊齋》,日本近代幽玄之心始祖

小泉八雲的《怪談》堪稱日本近代文學中最特異的存在,近代日本受歐美思潮的影響,寫實派、耽美派、自然主義……等文學流派盛行當中,《怪談》一書卻聚焦在逐漸喪失的日本固有感性,是小泉八雲竭力領悟日本文化精髓後的創作。

《怪談》取材於日本流傳已久的民間奇譚,題材豐富多變,其風格或詼諧,或溫馨,或諷刺,或發人省思,或悽美感人,如幻似真,迷離恍惚的氛圍,堪稱日本近代恐怖美學的源頭,對日本電影、電視劇、動漫、文學小說影響至深。

在《怪談》裡,可以看到男女的情愛糾葛凝聚的執念、雪女與柳樹精的深情不悔、附身在鏡子裡的少女幽魂、深夜在路旁惡作劇嚇人的貉子、願意為櫻花樹獻出生命的武士……

在深信「萬物皆有情」的小泉八雲眼中,這些古老的日本傳說無疑體現了人類與自然萬物的靈魂交流,更是日本自古以來「物哀之美」「幽玄之心」兩大美學之集大成。

英文版《怪談》與幕後推手—翻譯家平井呈一

《怪談》於一九零四年出版,當初八雲用英語書寫出版,書名也直接引用怪談的日文發音。

有趣的是,英文版的書名並非日本一般通行的讀音「KAIDAN」,而是「KWAIDAN」。

因為在八雲的妻子生長的出雲地區的方言中,「か」(KA)有時會念成「くゎ」( KWA)。

而真正讓小泉八雲的《怪談》聞名全日本的幕後功臣,就是知名翻譯家平井呈一。

平井呈一(一九零二~一九七六年)是日本大正、昭和時期的英國文學研究者及翻譯家,精通英國文學與江戶文學。他將小泉八雲所寫的英文版《怪談》翻譯成流暢自然且富情調的日文,讓《怪談》得以在日本廣為流傳,深深打動每個讀者的心。可以說,平井呈一是小泉八雲作品風靡日本最重要的幕後推手。一九六七年,平井呈一以《全譯小泉八雲作品集》獲得日本翻譯文化獎。

電影《怪談》的日本電影美學革命

改編自小泉八雲作品的電影《怪談》於一九六五年在日本上映,由知名導演小林正樹編導。小林正樹花了十年構思這部電影,拍攝期間長達九個月,耗費巨資,演員更是當時日本影壇的知名陣容,電影《怪談》在一月上映,也許是不符合賀歲片的氛圍,票房不甚理想,虧損嚴重,導演小林正樹甚至必須賣掉房子還債。票房雖然不如預期,卻廣受國內外好評,獲得第十八屆坎城國際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電影收錄了小泉八雲的四篇作品:

〈黑髮〉:貧窮武士拋棄賢淑美麗的妻子遠赴外地,另娶身分高貴的新妻後,卻難忘前妻的溫婉可人,數年後,他回到當初拋棄前妻的房子,驚喜發現妻子仍然守在屋裡等待著他……

〈雪女〉:雪女愛上年輕樵夫,饒他一條性命,沒想到多年之後,樵夫竟違背兩人當初的約定,背叛了她的一片真心……

〈無耳芳一〉:精通琵琶的盲眼和尚芳一,每晚在一名武士的帶領下,前去為貴人獻唱。住持發現芳一形跡可疑,派人跟蹤他,發現芳一每晚前去的地方竟是……

〈茶碗之中〉:武士關內在茶碗中頻頻發現可疑人影,大膽的他一口喝掉了人影。當晚,茶碗中的那個人竟前來拜訪他……

這部電影使用大量抽象寫意和超現實的廠景,呈現了空前的影像之美,音樂更是由日本現代音樂巨匠武滿徹負責,武滿徹融合了琵琶、尺八等古典樂器與特製的錄音效果,搭配奇詭悽美的畫面,呈現了遊移在幻想與現實間的氛圍,讓電影《怪談》成為最美的恐怖電影。

相關焦點

  • 《中國妖怪故事》:姑獲鳥來自日本?中國妖怪文化真不如日本嗎?
    妖指「人之造假」,也就是說是人形,但並不是人,由動物、花草或物件化形成為人,比如《西遊記》中的白骨精、蜘蛛精,《白蛇傳》中以蛇身化人形的白素貞和小青,都是典型的妖,縱觀整個歷史,對妖的記錄和相關故事應該是最多的,也是大部分人最了解的。在《中國妖怪故事》這本書中共記錄了138種妖怪。
  • 近代日本文學中的「中國形象」
    對於日本人來說「中國」恐怕從來都不是一個明確的實體她的龐大和複雜使親身體驗到她的存在的日本人也只能觸摸到她的一個微小的局部因而她的整體形象無法建立在某一個人經驗的基拙上。日本人的「中國」來源於日本人對中國的敘事。
  • 谷崎潤一郎是近代日本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
    谷崎潤一郎是怎樣的人?易懂地解說年表和代表作品!谷崎潤一郎您知道這個小說家嗎?他是近代日本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當今推理小說和懸疑小說的先驅者。這樣的谷崎潤一郎到底是怎樣的人呢?這次,我想把谷崎潤一郎的一生整理成簡單的年表,再介紹5部代表作,並簡單易懂地解說其人物形象。
  • 《中國妖怪故事》:從日本怪談文化,追溯妖怪們的「前世今生」
    其中上古神話零星分散於各種典籍之中,比如《左傳》、《國語》、《尚書·周書》等;原始宗教則認為世間萬物皆有靈性,一旦人的行為不符合天意,就會出現妖災,這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妖怪文化的另外一個發源;地理博物傳說則是由於科學的局限,人們在記載山川地理時摻雜了自己的想像,這其中就包括不少虛幻怪誕的東西。
  • 走進日本妖怪紀念館!深度體驗日本怪談文化
    不僅出現了三大怪談之一的《牡丹燈籠》,還出現了日本怪談文學之父日本籍英國人小泉八雲。他從日本民間故事中受到啟發,並從有關怪談文學及戲劇作品中得到靈感,結合現代寫作,以英文的形式寫成短篇故事,集結成《怪談》,小泉八雲是日本怪談文學鼻祖,是他首次將日本文化裡種種志怪集合整理,讓民間口口相傳的怪談成為文化。小泉八雲也是日本文化走向西方最重要的傳播者之一。
  • 《陰陽師》手遊頁面是日本妖怪,為什麼中國妖怪無人問津
    近些年,網易開始成為國內僅次於騰訊的第二大遊戲廠商。在網易旗下,除了經典遊戲《大話西遊》和《倩女幽魂》外,目前又多了一個爆火的新遊戲《陰陽師》。《陰陽師》手遊是由網易自主研發的3D日式和風回合制RPG手遊,遊戲劇情以日本平安時代為背景,講述了陰陽師安倍晴明於人鬼交織的陰陽兩界中,探尋自身記憶的故事。
  • 「妖怪之國」日本:在諸神隱退的世界,如何教化靈魂?
    柳田並未就此爭辯,而是通過記述民間口口相傳的奇幻故事,要「弄清人類的恐懼與信仰之間的關係」,讓人們「多一個角度審視國民性」。這種一般的說法在讀者看來或許顯得籠統而平淡,但這不是問題的所在。柳田指出了一個現象:「一部分對妖怪持中立態度的人,雖不相信妖怪的存在,可偶然發生於其身邊的蹊蹺之事,卻能讓他們轉變自己最初的觀念。」
  • 同為日本近代文豪,為何森鷗外知名度遠不如芥川龍之介與夏目漱石
    芥川龍之介、夏目漱石、森鷗外被譽為日本近代三大文豪。由此可見,至少在日本,三人的知名度應該是比肩而論的。《我是貓》獨特的敘述視角在今天看來也是頗為稀奇的,而芥川剖析人性陰暗性的獨特筆鋒,也具有較強的個人特色,這就使得他們二人的作品擁有一種讓人讀完不易忘記的特殊性。而森鷗外的《舞姬》雖然也不難懂,但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就故事題材來看,還是太過老套了。一個不完美的愛戀故事,男主為了前程拋棄了愛情,這種設定在現在看來早已屢見不鮮。
  • 妖怪物語:這個男人揭開了一個不為人知的日本
    傳說中,日本有著八百萬鬼神,一隻碗、一根筷子都有成為妖怪的可能。因為妖怪多,日本民間流傳的志怪故事也就多,大多數人聽了這些故事只是一笑了之,卻有個年輕人從這些故事裡感受到了一種社會責任與使命召喚。 就是這一次長達3個月的旅行,讓一位失意的年輕官員決心成為日本妖怪之父。
  • 《千與千尋》:什麼是妖怪文化,為何在日本如此盛行?
    妖怪文化是日本文化中很小的一個分支,但我認為妖怪文化總體來說和日本的地理大環境以及傳統文化割裂不開,並且妖怪本質上是人創造出來的,它們的另一面隱喻面其實也是從人們的固有傳統中演化而來。02妖怪文化的發展---民間傳統文化的推進隨著日本社會進入農耕時代,人類的生存環境及生活水平有了基本保障,但自然力量對於人類仍然是強大神秘、令人畏懼的象徵。此時的妖怪,則成為了統治者推諉時局動蕩、天災人禍原由的替代品。
  • 近代以來湖北鄂東為何多士,人才輩出?
    近代以來湖北鄂東為何多士,人才輩出?明清之後,湖北鄂東地區為何人才輩出?湖北鄂東地區,狹義的指湖北鄂州、黃石、黃岡地區,中義的包括鹹寧,廣義上包括武漢。當然鹹寧喜歡說自己鄂東南、鄂南,武漢喜歡說自己江漢、江漢平原或者就是大武漢。
  • 「中國近代漫畫的鼻祖」豐子愷:萬般滋味,皆是生活
    這個人就是有「中國近代漫畫的鼻祖」之稱的豐子愷。但為豐子愷做傳的澳大利亞學者白傑明卻說,他的一生,正是一個在時局逼迫下不斷進行「藝術的逃難」的過程——逃向詩歌,逃向兒童,逃向佛法。豐子愷是誰?1919年畢業之後,豐子愷前往日本學習繪畫。在日本期間,他深深受到了日本畫家竹本夢二畫風的影響,他開始憶起過往童真的鄉村生活。自此,他放棄了西洋畫的學習,轉而專注於紙墨創作。
  • 日本妖怪70%源自中國,為什麼中國妖怪卻沒有日本妖怪出名?
    2019年11月2日至2020年3月8日,一場以「日本超自然」為主題的展覽在雪梨南威爾斯州美術館展出。展覽展出180多幅作品,包括浮世繪、微雕、插畫等,呈現江戶時代至今日本的妖怪文化。這種展覽不過是日本妖怪風靡全球的一個縮影。
  • 科學思想發達的古希臘何以無緣近代,卻要推遲兩千年
    談及近代中國的落後,常常使許多人感到扼腕。無疑,西方在近代的先進,是古希臘文化、科學、哲學等一系列成就經過義大利為中心的文藝復興活動,重新發展起來的結果。然而,歐洲文藝復興的時候,那些先進思想的發源地希臘,卻在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暴政壓迫下苦苦掙扎。而文藝復興的中心義大利,最後雖然成為歐陸列強之一,但實力仍較為有限。
  • 姑獲鳥,百目鬼,咱們熟悉的日本妖怪70%出自中國
    作者張雲花費了七八年的時間,認真研讀了《白澤圖》、《山海經》、《搜神記》、《幽明錄》、《述異記》、《酉陽雜俎》、《閱微草堂筆記》、《聊齋志異》《子不語》等300多部志怪小說和地方志,並從這些古籍中,精挑細選,將所有的妖怪分類成冊,並翻譯成通俗的白話文,建立了一個龐大的中國妖怪體系。可以說,《中國妖怪故事》就是一本妖怪大百科。
  • 《中國妖怪故事》:帶你追根溯源,日本動漫中的妖怪大都出自中國
    還有土地爺、通天河的老龜,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妖怪文化的一部分。中國的傳統文化-妖怪文化怎麼就跑到日本了呢?日本與中國一衣帶水,在文化上也深受中國的影響,妖怪文化更是如此。中國的妖怪文化傳播到日本之後,日本很多作家進行了傳承和發揚,於是,妖怪文化在日本開枝散葉,在世界妖怪文化中佔領了一席之地,也使得這些妖怪走入了日本的影視作品、繪畫、漫畫等,使妖怪這一來源於中國的文化成為日本的文化象徵名片之一。
  • 近代最有才氣的高僧,為何被罵「渣男」?留下一首歌紅了104年
    《夢見家和母親》19世紀後期風靡美國,後傳至日本,日本作詞家犬童球溪根據該歌旋律,填寫日文版歌詞《旅愁》,也在日本獲得高度傳唱。1915年,李叔同旅日期間,被歌曲打動,隨後填詞創作出中文版《送別》,至此《送別》亦成為中國經典。《送別》之所以經久不衰,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旋律,歌詞更是充滿古風,朗朗上口。
  • 德國先生與他的日本弟子:克貝爾的日本遺產
    學生回憶,有次詢問克貝爾是否有奧古斯丁的現代譯文,先生反問有法語版本,但為何不學拉丁語呢?當聽到回答日本學生學習拉丁和希臘語很困難時,先生答道,有學生在學。「不懂古典語言,想要理解西方哲學,這是一種淺薄的想法。你至少應該要會讀拉丁文。」克貝爾深信,如果不對希臘做徹底的了解,那是不可能對西洋文明有根本的理解。因此,他不但鼓勵學生學習希臘文,而且屢次建議學校當局設立希臘語的專任老師。
  • 日本近代文學典範《破戒》:直面出身的「原罪」,大不了遠走他鄉
    如果這個秘密和你的出身有關,一旦被人得知,你將不容於當下的社會,你還會有勇氣說出口嗎?這是瀨川醜松自打從父親那裡,得知自己的出身「原罪」後的內心糾葛:隱瞞還是坦白——這是個生死攸關的抉擇。瀨川醜松,是日本近代文學典範《破戒》裡的主人公。
  • 英國文學的獨特氣質: 「烏託邦文學」與「反面烏託邦文學」
    中世紀以來,英國人一直在嘗試如何限制「王權高於一切」的專制獨裁者,為此他們曾經早於法國,以暴力革命的形式,將專制國王推上了斷頭臺。但這並沒有解決問題,接著革命者成了新的獨裁者。於是英國人又迎來了新的國王讓他登基,但復闢的王朝很快又試圖建立新的極權專制。於是在1688年,英國人發動了「不流血」的革命,趕走了舊國王,與新國王籤訂了《權利法案》,剝奪了國王的實權並使其僅成為國家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