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於線下,廝殺於線上,如今又再攻線下,不過是為了市場份額的「殊途同歸」。
採訪&文| 鍾小玉
編輯| 尹茗
百草味聯合創始人王鏡鑰在會議上,發了脾氣,「如果再用曾經的經驗來套模板,新項目是推不下去了。」
這個新項目是「百味千尋」,由王鏡鑰牽頭。主要是尋找時令食材,給消費者提供具有時令感受的跨品類產品。但內部的節奏卻不如王鏡鑰預期。
作為百草味創始團隊的唯一女性,有別於其給人甜美的第一印象,是她對「節奏」的感知和把控。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契合了百草味的發展步調。
6月中下旬,百草味在杭州開出第一家線下店——「百草味·零食優選」,當天店面商品被消費者一掃而空。記者問她,線下店的理想狀態是怎樣。王鏡鑰說,「一切都需要時間,一步步來推進,按照百草味自己的節奏」,但又忍不住「自曝其短」,「我對設計、陳列、透明化原則這些,目前都還不太滿意。」
這似乎讓人覺得她對團隊的要求有些苛刻,在外界看來,百草味的成績可算亮眼。2003年起於線下,2010年抓住電商紅利,砍掉線下,專注線上,與三隻松鼠、良品鋪子在市場份額上形成「三強爭霸」局面;在電商紅海的2016年,以9.6億元高價併入上市公司好想你;其率先推出的鎖鮮裝每日堅果、抱抱果等創新產品,均成為業內爆款標杆產品。
但電商十年,危機感一直包圍著百草味。
1
「消解」危機感
零食行業是萬億級市場,目前休閒零食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據商務部《零食報告》數據,到2020年,零食行業總產業規模預計接近3萬億元。但同質化嚴重、模式單一、低淨利,讓各大玩家都迫切尋找新的增長點。
2016年9月,三隻松鼠開啟線下「投食店」,側重IP的打造。章燎原曾對外表示,要實現30%的收入來自線下。今年,三隻松鼠再次衝刺IPO,在資本的加持下,來勢洶洶。
成立於2006年的良品鋪子,擁有超1000個sku,供應鏈能力較強,也在線上線下兩端嘗試,並試水智慧門店。來伊份從線下起家,儘管線上市場的擴張比較遲滯,但仍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且線下門店數量不可小覷。
而以「爆款策略」為主的百草味,重在產品創新,但線上增長空間難有更多創新點來撬動,在競爭對手相繼發起的全渠道之戰中,市場格局難以預料。
圖注| 創業邦根據網上公開數據整理,休閒零食業3+2格局
「公司變大後,確實有些慢了。」王鏡鑰覺得這是很多大公司都會面臨的問題。但越來越強的危機感,讓團隊選擇主動離開「舒適區」。
圖注| 百草味聯合創始人王鏡鑰,內部花名「無花果」,樸實有結果
改變起於2017年。百草味經歷了組織上的「陣痛」,成立新零售事業部,並搭建了線下運營團隊。克裡斯坦森曾在《創新者的窘境》裡提到,組織的基因和路徑依賴,容易成為創新極大的限制因素。所以更好的辦法就是獨立嘗試。
王鏡鑰對創新的「企圖」愈發明顯,她幾乎每次會議都會跟團隊強調創新、活力和擁抱變化。「如果沒有獨創能力,消費者為什麼來買你的(產品)呢?」
對於線下的運營,百草味門店團隊會針對具體場景來設置產品,比如在時令季節,考慮現制慄子,添置伴手禮等,滿足線下及時性的需求。
至於門店空間的設計,王鏡鑰也要求不是千篇一律,標準化可降到70%。「為什麼我要進百草味的這家店,而不是那家店?」在門店的特殊性產品設置上,她希望未來能夠佔到品類的20%-30%。
創新的節奏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濃烈的危機感。成功,對於一家公司來說,不是一個時點的結果,而是一種生生不息的持續性。這往往需要成功的多樣性在裡邊,而高頻率的嘗試,就是在增加多樣性。
2
調整「打仗」節奏
王鏡鑰覺得創新的信念一直刻在自己骨子裡,但打仗的是整個團隊。她有意識地帶領團隊嘗試更多,今年還推出過一款飲品來探索高端軟飲市場。節奏是階梯式加快。
其實在2017年,與好想你合併後,百草味就曾表示要開啟O2O戰略。相比競爭對手的線下店快速擴張,百草味的步調則相對謹慎。去年搭建起新零售團隊,而第一家店的開店時間,則是在看似略晚的現在。
王鏡鑰給出的解釋是,前兩年從整個公司的能力也好,客觀發展的階段也好,都確實還沒有花重力去做這個事情。
另一方面,或許也是源於百草味的基因,以及思維方式。
相比網際網路工具可以成為GMV的槓桿,王鏡鑰不覺得組織是可以快速膨大的,甚至她把節奏統一歸為「自然過程」。「今天的門店是什麼?我不可能一下子做到一百分的。就像小孩,他得從爬開始學會走路,然後再站起來奔跑。」這樣的審慎,很容易在經歷過線下戰場的創業者身上看到。
對於2010年從線下轉到線上的百草味,會覺得網際網路是工具。既然是工具,就要恰當運用,也不能喧賓奪主。
「有的時候學了很多工具和方法,反而會讓你跑偏,所謂玩家會玩死專家,其實邏輯是一樣的。」在王鏡鑰看來,當創業團隊心裡更模糊的時候,更有勇氣;當心裏面仿佛更有譜時,反而會被限制住。
像自助收銀,目前像盒馬、7fresh、傳統商超等都在做。「很多設備得看它有沒有真的為體驗服務」,對於百草味門店來說,用戶沒有自助習慣,店員也照顧的過來,就沒有必要。最主要的方式,還是從消費者數據表現中,去優化經營方向。
節奏,體現對時間的認知。團隊最近的節奏,讓王鏡鑰想到了百草味的創業初期。2010年,百草味砍掉了線下140餘家門店,毅然從渠道模式轉變為了品牌零食電商。剛開始覺得電商有機會,是因為做了一場聚划算,一天一百萬銷售額,而在當時一家店鋪一年可能都做不到一百萬。
熬戰三天三夜,創始人拎著鍋子去倉庫給員工燒菜。所有人吃飽了就繼續幹,基本都是通宵。「那種狀態下真的像一個小作坊,就這麼做起來的。」王鏡鑰現在回憶起來,還會感慨。
在同等時間片段中,信息量的大幅提升,會加快身處其中的人的節奏感受。固定的思維模式和流程可以簡化信息量,但也容易減慢節奏。
對於新項目的啟動,並非所有人剛開始都能理解。比如「百味千尋」項目,電商運營會覺得又不是推大爆款,無法從單品效率拉動一個系列,更多可能考慮的是,這個東西有沒有人搜索。
「但我希望(百草味)有能力引領消費。」王鏡鑰說。伴隨公司先後廝殺於線下和線上,她很明白線上和線下是兩個思維系統,但危機感絕對是團隊整體節奏調整的催化劑。
如何更有效地加快內部節奏?王鏡鑰相信時刻保持創業心態,是方式之一,「要有規則,但不能死守規則」,則能讓員工單位時間處理信息量最優化。
也因此,較難想像,對於一家成熟階段的公司,在開門店的時候,ERP系統能和小作坊氣息共存。「就像補貨非得要公司走四五個流程之後,這黃花菜都涼了,貨都沒有了,現在怎麼辦?」王鏡鑰手指往前點了點,「直接打電話啊,要幾箱貨馬上發。」
包括渠道,最優解似乎是線上線下完全打通,進行聯動。但曾經線下的經驗告訴王鏡鑰,每個渠道都有它的特殊性,怎麼將各自想法統一起來?「每個渠道下一定是有精細化的獨立的前端運營的,應該要形成這樣一種管理的態度。」
「我覺得回到了當年的那個感覺。」看到首家門店開業前夕,團隊每天都在門店熬夜,深夜補貨、調整貨架,王鏡鑰很開心,「這是百草味二次創業。」
3
新零售「本質」
對比各玩家的門店規劃,也可以看出對新零售的理解各有差異。百草味側重能夠覆蓋線下的不同生活場景;三隻松鼠重在通過門店IP打造,形成對全渠道的引流,以將品牌溢價延伸到其他產業;良品鋪子則是以店帶店,更側重於消費者可觸達。
何為新零售?在王鏡鑰看來,就是全渠道經營。電商和新零售各佔半個圈,未來一定會沒有邊界,使得內部效率最大化。儘管各玩家都將目光轉向全渠道,但怎麼重構人、貨、場都還在嘗試。
「我們不會被系統經驗牽著鼻子走,而是會針對不同人群和場景重新思考。」王鏡鑰談到未來的門店規劃,表示百草味會嘗試不同的線下業態——承載零食甚至生活體驗的旗艦店,滿足零售消費的優選店,以及孵化其他適合的門店,例如地理位置相對偏的社區,有囤貨需求,是否可以開工廠店?
甚至在品類上,百草味也要拓展,不排除嘗試調味料這些品類。王鏡鑰將百草味和家居行業的宜家做類比,她希望在食物領域,百草味能夠成為滿足消費者各種核心需求的大平臺。
當然挑戰會很多。首要的便是選址,對於門店客流來說,好的地段依然是重要考量因素,但投入也是巨大的。三隻松鼠在2016年提出「一城一店」的開店原則,如今也在嘗試加盟模式。百草味則直接選擇先在杭州及周邊開自營店,王鏡鑰稱主要是考慮到管理幅度。
峰瑞資本創始合伙人李豐,投出不少消費賽道明星公司。他曾談到消費行業的競爭力,「短期是流量,中期是效率,長期是優質供給,即要麼掌握優質供應鏈,要麼創造優質供應鏈」。休閒零食行業普遍淨利不高,其實也是受限於此。但目前,各玩家剛進入到下半場,門店業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都還需要比拼。
「小步快走」,是百草味在門店經營上選擇的節奏。相比傳統稱斤模式,以及sku式陳列,百草味優選門店打出的是「價格透明」,具體到店面設計上,則設置線上爆款區、十元區等。
圖注| 百草味首家店於杭州地標商場開業,創業邦攝於開業當天
這在王鏡鑰看來,是經營邏輯的不同。一方面,就消費者心理來說,定價包裝符合心理安全區,對門店本身的收銀效率也是提升。另一方面,這也能更快佔領用戶心智,就像名創優品和小米。
「本質」,是王鏡鑰的高頻詞。「線上線下流量成本不是本質思考點,消費者場景是」、」技術輔助經營判斷,無法驅動最終交易,真正的本質是品牌認知和服務」、」渠道不是本質,本質是鋪到哪裡消費者會買。」
休閒零食的線下戰場,或者說全渠道之戰,已硝煙四起。戰爭的終局會怎樣?王鏡鑰帶著團隊,一遍遍回歸,想踩準那個最本質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