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蔥和小蔥的區別。
1.大蔥。
大蔥,味道辛辣,氣味辛香。大蔥以莖杆結實、蔥白粗而長者為佳。在我國,山東省出產的大蔥品質最好,口感好且香味濃鬱。 家常菜調味品,大蔥富含蛋白質、糖類和維生素,營養價值高,是廚房必備的調味品,各種家常菜裡都有它的身影。適宜爆炒,大蔥適宜爆炒或者煲湯調味,最適合製作「蔥爆牛肉」、「京醬肉絲」、「大蔥蘸醬」等菜餚。
2.小蔥。
小蔥的蔥白比起大蔥要短一些,北方地區多為大蔥,而南方常見的則是小蔥。從營養學角度,小蔥中蛋白質、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的含量比大蔥要高一些。 涼拌菜調味,小蔥在家常菜中多用作調味品,經常用來涼拌菜餚。例如「小蔥拌豆腐」是一道家喻戶曉的小菜。而小蔥也常用於麵食製作,在炒飯或者製作麵食時,也離不開小蔥。譬如「花卷」、「煎餅」等。
二、如何讓「蔥」為你的菜品加分。
蔥是做菜時最常用的一種調味作料,用的恰到好處還是有些不容易的。例如「清炒雞蛋」將少量蔥放油鍋內煸炒之後,倒入調好味的蛋液翻炒幾下出鍋,即可收到鮮香滑嫩的效果。如果把許多蔥直接放入蛋液,很多人習慣這樣做,再入油鍋內翻炒,其結果不是蛋熟蔥不熟,就是蔥熟蛋已過火變老,色彩不明快、味道也欠佳。因此,以蔥調味要視菜餚的具體情況、蔥的品種合理用蔥。
1、根據蔥的特點使用蔥。
一般咱們家庭常用的「蔥」辛辣香味較重,在菜餚中應用較廣,既可作輔料又可當作調味品。把它加工成絲、末可做涼菜的調料增鮮之餘,還可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加工成段或其他形狀,經油炸後與主料同烹蔥香味與主料鮮味溶為一體,十分饞人。
例如:「大蔥扒雞」、「蔥扒海參」等,則是用大蔥調味。而「小蔥」經油煸炒之後,能夠更加突出蔥的香味,是烹製水產、動物內臟不可缺少的調味品。可把它加工成丁、段、片、絲與主料同烹製,或擰成結與主料同燉,出鍋時棄蔥取其蔥香味。較嫩的「小蔥」,經沸油汆(cuan)炸香味撲鼻,色澤青翠多用於涼拌菜,或加工成形撒拌在成菜上。如「蔥拌豆腐」、「蔥油仔雞」等。
2.根據主料的形狀使用蔥。
「蔥」加工的形狀應與主料保持一致,且一般要稍小於主料,但也要視原料的烹調方法而靈活運用。例如「紅燒魚」、「幹燒魚」、「清蒸魚」、「汆魚丸」、「燒魚湯」等雖同是魚餚,但由於烹調方法不一樣對蔥加工形狀的要求也不一樣。
「紅燒魚」要求將蔥切段與魚同燒;「幹燒魚」要求將蔥切末和配料保持一致;「清蒸魚」只需把整蔥擺在魚上待魚熟揀去蔥只取蔥香味;「汆魚丸」要求把蔥浸泡在水裡只取蔥汁使用以不影響魚丸色澤;「燒魚湯」時一般是把蔥切段油炸後與魚同燉。經油炸過的蔥香味甚濃可去除魚腥味。湯燒好去蔥段其湯清亮不渾濁。
3.根據原料的需要使用蔥段。
水產、家禽、家畜的內臟和蛋類原料腥、羶異味較濃,烹製時蔥是不可少的調料。豆類製品和根莖類原料以蔥調味能去除豆腥味、土氣味。單一綠色蔬菜本身含有自然芳香味,就不一定非用蔥調味了。 菜餚用蔥很有學問,但使用蔥時一定要注意用量適當,主次分明。不要「喧賓奪主」而影響本味。我個人有個習慣,煲湯一般都不放蔥只放姜,目的就是怕濃重的蔥味奪了湯的鮮美味道。
三、營養價值。
大蔥、小蔥不僅在烹飪方法上天差地別,它們的營養價值也大不相同,都有其專門的功能和作用。 常吃大蔥能殺菌排毒,保護呼吸道,有效預防癌症,清理血管,預防動脈硬化。小蔥則可以清熱祛痰,促進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