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懶」詩人,一生連一首詩都沒寫完,詩句卻人人會背

2020-12-23 Boss爆史

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文學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除了文學家所作的文章外,還有唐詩、宋詞、元曲等內容流傳於世。而在詩歌方面,我國則湧現出了很多傑出的詩人。比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王白居易等,都留下了成百上千首膾炙人口的詩歌。

李白

李白和杜甫等人之所以名垂青史,除了他們的詩歌質量高外,還在於詩歌的產量大。寫得多了,自然會有一些精品出現。但爆史君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詩人卻有些另類,他一生只寫了兩句詩,結果卻流傳千古,被後世爭相傳頌,幾乎到了人人會背誦的地步。這位詩人是誰呢?他又寫出了怎樣的佳作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範仲淹

範仲淹的官場經歷

提起北宋名相範仲淹,想必大家耳熟能詳。他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不僅政績斐然,而且文學成就突出。他在《嶽陽樓記》中發表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為後世仁人志士的道德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範仲淹

在慶曆新政時期,針對北宋內憂外患的社會狀況,範仲淹上《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十項改革綱領,使得北宋官場政治局面煥然一新。儘管慶曆新政只推行了一年,但卻開了北宋改革風氣之先,成為王安石「熙寧變法」的前奏。由於範仲淹是寒門入仕,所以在後來的科舉改革中,突出了實用議論文的考核,有特殊才幹的人員,往往能得到破格提拔。

最懶詩人蘇麟

據宋朝文人俞文豹編撰的《清夜錄》記載,範仲淹對部下很寬容,跟著他的屬官,常常能得到舉薦。他在浙江當官時,手下的很多屬員都被推薦當了官。有一位叫蘇麟的文人,因為外出辦事,不在範仲淹身邊,所以一直沒能被範仲淹舉薦。在這種情況下,心態失衡的蘇麟便作了兩句詩:「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範仲淹手下

這兩句詩,表面上是歌頌亭臺樓榭、花草樹木,實際上是諷刺範仲淹任人唯親,自己因為離範仲淹比較遠,所以即使幹再多的活,也無法得到舉薦。俗話說:「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快,這兩句詩便傳到了範仲淹的耳朵裡。範仲淹是何等聰明,豈能聽不出詩中的諷刺之意?

近水樓臺先得月

而他雖然舉薦了自己的屬下,但這些人大多都是有真才實學的人,並非刻意地任人唯親。為了給蘇麟一個機會,他特地派人對蘇麟進行了考察。在發現蘇麟的確有真才實學後,便為他寫了一封推薦信,蘇麟也因此得到升遷,成為杭州屬縣巡檢。之後,蘇麟的這兩句詩就被流傳開來,成為人人熟知的成語。用來諷刺借職務之便,為親信和自己撈好處的社會現象。

劉邦

而除了蘇麟外,歷史上也不乏有一些,僅寫了幾首詩便流傳千古的人。比如漢高祖劉邦,他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雖然僅有短短的三句話,卻將劉邦對國家尚不安定的濃鬱的惆悵體現得淋漓盡致。這首《大風歌》也因此流傳千古。

參考資料:《嶽陽樓記》、《清夜錄》、《大風歌》

相關焦點

  • 歷史中「最懶」的詩人,一生就寫兩句詩,詩句卻人人會背
    「兩句傳奇」蘇麟 每位詩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代表作品,也有著能夠體現自己意境情緒等方面的絕句,但他們無一例外都有著大量的作品,而
  • 我國古代「最懶」詩人,一世只留下2首詩,只一首就讓他名垂千古
    詩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大傑作,其中許多作品都膾炙人口、家喻戶曉,自然也就產生了許許多多的「明星」詩人,如李白杜甫,其詩作或瑰麗飄逸,或精雕細琢,都朗朗上口,讓他們分別以「仙」「聖」之名穩穩站在了古詩神壇之上。
  • 這位詩人籍籍無名,寫了一首詩卻傳唱千古,現如今人人都會背
    中國是一個擁有著上下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同時也擁有著在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唐詩便又是其中的桂冠,因此也造就了一批千古留名的詩人,比如說寫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李白,還有感嘆於「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的杜甫,以及「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王維,盛唐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天才詩人
  • 中國古代詩人雅號由來
    關於古代詩人的稱譽我們往往看到現在有些什麼名人,因為自己寫了幾句詩,通過結識到幾位名人,發表了,於是給自己標上了一個稱號,到處顯擺,這種做法總覺得有些不妥,起碼給人的印象是素質太差因為過去一些詩人的稱譽是大眾給的,在民間流傳經久不息。而他們本人也不會因有些才氣到處標榜自己。況且,這些稱號也都是有來由的!我們經常看到古代詩人一些美號,什麼「詩仙」、「詩聖」「詩魔」之類,這些東西其實並不是詩人自己本身起的名,而是他人給的。
  • 李白寫下一首絕美送別詩,人人都會背,其中一句被贊「千古麗句」
    古代由於交通極不便利,通信極不發達,親朋好友之間往往一別就要數年才能相見。因此古人特別看重離別,許多文人墨客對於離別也總是歌吟不絕。如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駱賓王《易水送別》:「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等。說到離別,雖然多少會有些感傷的意味,但也有一些送別詩,煥發出了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如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對於這首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人人都會背。
  • 杜甫流落成都,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人人會背!
    說到杜甫,相信大家都知道他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詩歌風格沉鬱頓挫。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杜甫這種詩歌風格是如何形成的呢?主要原因便是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經歷了各種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加上杜甫本來就崇尚儒家的仁愛精神。
  • 這位皇帝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只有一首寫入教材,網友:十分感恩
    乾隆一生最愛美人,後宮中納了許多美人不算,他還多次下江南,說是去遊玩,實際上就是去尋花問柳。自古以來就有風流才子這個說法,古代那些才子都愛美人,而乾隆這個風流皇帝也很愛寫詩。根據統計,乾隆皇帝一生中一共寫了四萬多 首詩,這個數字十分誇張,可見他對於寫詩這件事是發自內心的熱愛,要知道,中國著名詩集《全唐詩》裡面一共才收錄了四萬多首唐詩,這些詩可是差不多三千多位詩人共同寫的。不過這只是打個比方,乾隆的詩和那些被收錄的唐詩可沒什麼可比性。
  • 名句最多的一首小詩,讀後你肯定毫不猶豫把這首詩背下來
    清代詩人黃增有一首《集杭州俗語詩》,詩中竟然有三個流傳了上千年的的俗語,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名句,沒想到都匯集到這裡了。集杭州俗語詩黃增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裡出西施。有緣千裡來相會,三笑徒然當一痴。
  • 唐朝詩人被貶寫下一首詩,作者少有人知,最後7個字卻聞名於世
    談起中國古代的詩詞文化,想必每個人無論多少,都能即興來那麼一兩句,就算是對詩詞文化不感興趣的人,也能回想起來在語文課本上背過的詩詞。在中國古代,詩詞不僅是人們應付科舉考試而設立的東西,更是古人們賦予雅興的載體。
  • 古代最經典的一首「考試詩」,最後10字是千古名句,堪稱神來之筆
    這首《省試湘靈鼓瑟》是他在參加科舉考試時所作,當時的考官對這首詩是讚不絕口,認為像這樣高妙空靈的詩句,只有神物相助才能寫得出來。 錢起就是憑著這首詩及第,並奠定了他在詩壇上的地位。
  • 16歲少女愛慕蘇軾終生未嫁,為此他寫下一首詩,最後一句人人會背
    16歲少女愛慕蘇軾終生未嫁,為此他寫下一首詩,最後一句人人會背北宋大文豪蘇軾多才多藝,不僅詩詞、散文筆墨酣暢,而且書法、繪畫堪為一絕。他的散文平易自然、筆力縱橫,揮灑自如、雄辯滔滔,不僅在北宋影響很大,而且也讓後世欽佩不已。
  • 李季蘭:一生未出嫁的才女,寫下一首詩道盡夫妻之情,成千古名作
    我們要清楚的是,唐詩並不是產生於唐朝的,它是興盛於唐朝,在唐朝時期出現了一大批的優秀的詩人,這就不得不提到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詩人。這些都是名垂千古的詩人,也是我們比較熟知的,因為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他們的作品,甚至從我們幼兒園的時候一直到大學都免不了學習,這些詩人是公認的大才子。
  • 史上唯一一首一句詩,不但是千古名句,還催生一個成語人人會用!
    史上唯一一首一句詩,不但是千古名句,還催生一個成語人人會用!窮詩人寫詩才開個頭,催租人就來敲門要債,只此一句也流傳千古!在人們的印象中,古人寫詩最少也是四句一首,多則可上千言。範仲淹是何等人物啊,讀著蘇麟的詩,會意地笑了。他吟誦著詩中的「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的詩句,完全懂得了蘇麟的言外之意。是呀!怎麼能把他忘了呢?很快,蘇麟得到了提拔。除了二句是,還有一句詩,那就是北宋另一位無名詩人潘大臨的「滿城風雨近重陽」。潘大臨,字邠老,湖北黃州(今屬黃岡市)人,與弟潘大觀皆以詩名。
  • 讀詩 《凱風》:中國寫母愛最早的一首詩
    ID:ibookreview『與77000位智慧型微友同路同行』■編者按:今天是母親節,首先在此祝福全天下的母親。從酸棗樹和南風,想到兒子和母親,這個過程和我們今天所說的「移情」或「冥想」有點類似,古人稱之為「興」。所謂「興」,就是看到一事一物,而在心中興起一種強烈的情感。遍觀《詩經》,我們會發現,幾乎每一首詩起首一句莫不是寫植物、動物或某種自然現象。並不是詩人們有意識地要去運用「興」的手法寫詩,而是對於他們,「詩」就是這樣一種看到身邊的事物,而內心興起的一種表達的衝動。
  • 一首經典的唐詩,人人都會背,有一句詩用來形容大器晚成的人!
    唐詩裡面一些經典的詩句,它不僅抒情,往往還充滿了哲理,這也正是唐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而且很多的詩人,他們可能只是那麼信手拈來,可是又成為了千古名句,最終演變為了成語,唐詩對於漢語也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例如「青梅竹馬」、「曾經滄海」、「鬥志未酬」、「古稀之年」等等,那都是出自於唐詩。
  • 李商隱不是冷門詩人,他的愛情詩很美,詩句背後的愛情故事更悽美
    文·幽蘭笑一笑李商隱是一位晚唐詩人,一生短暫坎坷,感情經歷卻絕非尋常。在仕途上,李商隱是牛、李黨爭的犧牲品。牛黨的令狐楚賞識李商隱,讓他高中進士;而李商隱卻娶了李黨王茂元的女兒,因此牛黨認為他忘恩負義。牛黨掌權後,他在政治上一直備受排擠,潦倒終身,46歲時便去世了。
  • 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全文只有20個字,很多人會背卻不懂
    說起來,我們在小學課本上曾經學過一首詩,也是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儘管這首詩標題只有一個字,全文更是只有二十字,但這首詩的意思卻少有人會細細品味。那麼,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呢?如果記憶還算深刻的話,應該不會忘記小學課本上曾經有一首叫做《畫》的詩。
  • 李商隱很有名的一首詩,整篇都是名句,堪比浪漫的秋雨,美得心醉
    李商隱是中國古代詩人中最特別的一個了,他作出來的詩句,有一首叫做《無題》,讓後人絞盡腦汁,也沒有辦法確定這首詩的含義是什麼。李商隱出生於鄭州滎陽,他出生的地方也是他後來去世的地方,李商隱年幼時就沒了父親,跟隨著母親,母子兩個相依為命,生活過的很清苦,他在文中有寫道這段生活:傭書販舂。
  • 蘇軾晚年被貶海南,跟兄弟蘇轍合力寫下一首詩,成為經典傳頌千年
    我想非海南莫屬了,蘇軾在花甲之年被貶到海南,其中一首與其弟蘇轍合力寫下一首七律詩,整首詩寥寥數字,盡顯出他的幽默與豁達,而且還成為了海南人人盡皆知的一首詩。,並且告訴姜唐佐如果有朝一日得以高中舉人,將會為他把這首詩補全。令人遺憾的是等姜唐佐參加會試的時候,便聽到了恩師蘇軾已經離開人世的消息,悲痛之餘將扇子交給了蘇轍,蘇轍看到哥哥留下的詩句,想著哥哥曾許諾給姜唐佐補全詩句,便揮筆為亡兄蘇軾續完整了此詩。
  • 古代以「冰心玉壺」入詩的詩人很多,為什麼只有王昌齡流傳千古?
    「七絕聖手」王昌齡,不但在邊塞詩上難逢對手,而且在送別詩、宮怨詩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一首《芙蓉樓送辛漸》,千古流傳,一個千古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人人稱頌。但是,你真的讀懂這個千古名句了嗎?下面,我們就來解讀「一片冰心在玉壺」這一流傳千古、人人稱頌的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