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接觸佛法時,不明白回向的意義,尤其不明白為何要將功德回向給對我不好的人?法師以譬喻來解釋:如同以一根蠟燭點燃其他蠟燭,原來蠟燭的光明不但未曾減弱,反而能和其他蠟燭光光相照,使室內更加明亮。因此,若將功德回向給其他人,自身的功德並不會減少,還能利益更多的人,功德也就更為殊勝,自己的心量也能不斷地擴展。
記得第一次打禪七的時候,對當時接觸佛法還不到一年的我來說,真是既興奮又害怕;興奮的是即將打第一次禪七,害怕的是自己的腿功不好,不知道這七天該如何度過?聽人提起「坐一支好香」,但什麼是好香,我完全不懂;雖然聽過法師開示,但自己實在無法體會。雖然如此,我仍然想著:即使沒有坐到好香,也可以在七天當中,將學佛的目的探究清楚。
坐香的過程果然在意料之中──兩條腿真是痛啊!自己只好使用酸痛藥膏、藥布、精油……無所不用其極。雖然雙腿疼痛,但是早、晚課誦卻讓自己感到歡喜。不論是贊佛偈、伽藍贊、大悲咒、善女天咒、心經,或是單純的佛號,在唱誦時,我的心中都是清楚、明白,毫無妄想雜念,當下感到法喜充滿,有說不出的歡喜與感動!
聽法師開示《達磨二入四觀》,也得到很大的收穫。為什麼有些人很有人緣,大家看到他都很歡喜?為什麼有些人的運氣總是那麼好?為什麼有些人集聰明才智及富貴於一身?當我了解經文中「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的道理之後,上述疑問就有了解答。工作不順遂及生活上遇到種種問題、苦惱時,我便思維這是過去所造的惡業,須承受果報,因此要甘心甘受,進而懺悔業障。
法師常說,未成佛道時,要先廣結善緣,要多做自利利他的事。當我朝這個方向思考來轉變心念後,發現事情真的比較順利,與他人相處也更融洽。從到禪堂的這段路,每天來來回回要走八趟,在來回的每一步當中,我都專注地走著,保持清楚的覺性。
反觀自己為什麼學佛?學佛之後得到什麼?當下我明白了,學佛不為其他,只為了修持自己的心,破除我執,遠離貪嗔痴慢疑。唯有如此,才能洗盡煩惱塵垢,顯現般若智慧,如同 導師所說:「這念心覺悟了,就是菩提心,就是菩薩心。佛不是從外面去找,這念心覺悟了,心中就很清涼,這就是佛。」
雖然沒有坐到好香,但是在七天的禪修中體會了「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的意義,也有了一些領悟。其實生活的道理很簡單,即是不起高下、貴賤、得失之分別執著,不挑三揀四;在順境中不得意忘形,在逆境中也不怨憎。此外,還要面對現實,接納自己和眼前的環境,不要活在虛妄之中。安住自己的心,才能有勇氣面對困境;活在當下,就是活出希望,如此必能快樂無憂。
下山後,每日於清晨五點半起床做早課,誦持《心經》、《金剛經》與觀音聖號;晚課則拜懺用功。當專注於懺文時,才發現自己過去於無意間造作了許多惡業,尤以「口業」為最,於是我誠心地向被我言語傷害過的人懺悔道歉。法師常說:「成佛之道,毋須外求,它是一條舊路,只要把煩惱漏盡,人人都能重現本具的佛性。」佛法薰修下,遇到逆境能立即轉念,由黑暗走向光明。法師告訴我們:以良善之心修一切善法,必能獲得龍天護法的護持,行自利利他之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