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2020年的冬季悄然過去,2021年的春天已然降臨。立春之後,萬物復甦,天氣回暖。
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經感受到溫度正在慢慢的回升,過早的把厚衣服脫掉換上了春裝,但也要時刻警惕倒春寒,做好保暖措施。
季節更替,天氣變化,我們更要順應時令調節飲食,平平安安過春節。那麼在春節期間我們可以吃哪些食物呢?小編為大家推薦「3紅3黃2黑」。
紅棗是冬天不可代替的養生食材, 紅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果糖和各種胺基酸,被人們譽為「天然的維生素丸」,冬天適量補充維生素,可防止感冒的發生。
對於一到冬天,就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女性,不妨用適量的生薑薄片,加上紅棗煮水喝,好喝還暖身。
材料:紅棗 適量、糯米粉 適量、糖桂花適量。
做法:紅棗洗淨,去核,中間切一刀不要切斷;小半碗糯米粉,加開水攪拌均勻,水分幾次加,加一次攪拌一下,直到麵團溼度合適,揉成不沾手的軟和的麵團就行了;捏一點糯米糰搓成細條,塞進切開的紅棗中夾緊,輕輕捏合即可,不要搓太大條;蒸鍋水開後,大火蒸10-15分鐘左右即可取出,最後把糖桂花淋在紅棗上即可。
山楂冬季的應季食材,同時又有藥理,能開胃、消食、活血。山楂最突出的益處是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因為它含有黃酮類化合物,對降低血壓和膽固醇、軟化血管及鎮靜有一定作用。
最佳食用方法:山楂生吃,有消除體內脂肪、減少脂肪吸收的功效,減肥的人不妨試試。用山楂做湯或茶,適合胃口不好的人群。
最佳搭配:熬山楂湯或者用山楂來泡茶,最好搭配決明子、枸杞子等,能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
枸杞是很好的一種養生食材,枸杞是名貴的藥材和滋補品,有明目養顏等明顯功效。
中醫認為,枸杞子味甘性平,有補腎滋陰、養肝明目、益氣等功效,還具有降低膽固醇、興奮大腦神經、增強免疫功能、防治 癌症、抗衰老和美容功效。
枸杞中含有豐富的鈣、磷、鐵等營養成分,還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對於幫助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有很大好處,是天然的營養品。
很多朋友都喜歡吃玉米,玉米既是糧食又是油料,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和纖維素。
尤其是寒冬天,吃點粗糧是能夠促進我們的腸道蠕動,有利於我們的消化吸收,希望中老年朋友為了身體的健康,不要忘記經常吃玉米食品。
《本草綱目》中記載菊花「性甘、味寒,具有散風熱、平肝明目之功效」。現代藥理分析表明,菊花裡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是維護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質。
菊花茶能讓人頭腦清醒、雙目明亮,特別對肝火旺、用眼過度導致的雙眼乾澀有較好的療效。
菊花和枸杞都是護眼藥材,二者結合可謂「強強聯合」,能緩解眼睛疲勞和乾澀,非常適合學業壓力重的學生或經常對著電腦的白領飲用。
《本經》記載蜂蜜:主心腹邪氣,諸驚癇,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和百藥。《綱目》記載蜂蜜:和營衛、潤臟腑,通三焦,調脾胃。
冬季不少人容易肺燥咳嗽,建議乾咳無痰的人多食用蜂蜜水,以緩解症狀。同時,多喝蜂蜜水還能夠潤腸通便。
冬天和春天皮膚乾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身體內的維生素A含量不夠充足,喝蜂蜜水還可以為我們的身體補充維生素A,起到滋養皮膚的作用。
中醫認為,桑椹乃是桑的精華所結,味甘、酸,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補肝益腎、生津止渴、潤腸、烏髮、明目的功效。益腎臟而固精,久服黑髮明目,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宜滋補養生,幫助改善體虛和亞健康。
天寒地凍,多吃一些黑色食物,有助於暖身禦寒。很多人在冬天和春天都會出現咽喉腫痛、口鼻乾燥、煩躁失眠、大便燥結、血壓不穩等症狀,這其實就是燥所導致的。
桑椹有滋陰潤燥的作用,能緩解乾燥導致的陰液不足。它可以直接吃,也可煮水飲用,如果口鼻乾燥、咽喉疼痛症狀明顯,可以用它和銀花、淡竹葉,煮成生津潤燥方。
暖冬進補,多吃菌類食材好處多,黑木耳作為其中的一種,更適合女性朋友多吃。
它高蛋白、低脂肪、多纖維的營養素食,鐵的含量極為豐富,故常吃能令人肌膚紅潤,容光煥發,有「素中之葷」之美譽。
材料:幹木耳 10克,紅棗 8個,雞蛋 2個,生薑 4片,紅糖 1塊,枸杞適量。
做法:黑木耳用水泡發1小時後撕成小塊,紅棗用手捏開去核,姜去皮後切片;先將雞蛋沸水煮5分鐘,不用煮太熟,然後拿出放涼,再剝殼;紅棗和木耳、薑片一起放入湯鍋裡,加足量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半小時;放剝皮雞蛋以及紅糖和枸杞,再煮10分鐘,等雞蛋熟透入味即可出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