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民間一直流傳著很多傳統習俗:月子裡不能洗澡,否則日後會經常全身疼痛。這是為什麼呢?
1、分娩時,為使胎頭順利娩出,在激素的作用下骨盆關節都打開了,身體的各個關節也會變得較為鬆弛,而且產婦在分娩後全身皮膚的毛孔都張開了,加之氣血兩虛,如果在月子裡洗澡,很容易使風寒侵襲體內,並滯留於肌肉和關節中,導致周身氣血凝滯,流通不暢,日後出現月經不調、身體關節、肌肉疼痛等現象。
2、以往生活條件較差,不能為產婦提供良好的浴室及取暖設施。過去家裡沒有空調、熱水,沒有取暖器,也沒有淋浴器。另外,家庭的衛生條件也很差,在那種環境下,洗澡很容易著涼或感染,這就是舊時坐月子的由來。
月子裡洗澡,要遵守「冬天防寒、夏季防暑、春秋防風」這12字原則。另外,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當產婦能夠下地走路、活動,只要不出現頭暈、虛脫的情況,就可以洗澡了。如果是剖腹產,則須等到傷口癒合後方能洗澡,並且在洗澡的時候,最好用防水膠布把傷口遮擋一下.
2.產婦第一次淋浴,最好在家人幫助下進行,避免因為沒有完全恢復好、身體比較虛弱而在洗澡時發生意外情況。不適宜盆浴,以免髒水進入陰道引起感染。
3.在夏天,浴室溫度保持常溫即可;天冷時浴室宜暖和、避風,打開浴霸或電暖風;在春秋天,應關閉浴室門窗無論春夏秋冬,浴室溫度維持在28。C~30~C較為合適。洗澡水溫宜保持在35~C~37~C左右。即使是夏天,也不可用較涼的水衝澡,以免惡露排出不暢,引起腹痛及日後月經不調、身痛等。
4.每次洗澡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5~10分鐘即可不要用力搓澡。
5.冬天浴室溫度也不宜這樣易使浴室裡瀰漫大量水蒸氣,導致缺氧,使本來就較虛弱的產婦站立不穩。
6.洗澡應避免在空腹和飯後進行。洗澡後應吃點東西,補充體力。
7.洗澡後儘快將身體上的水擦去,及時穿上禦寒的衣服、鞋襪,吹乾頭髮後再走出浴室,避免身體著涼或被風吹著。
8.如果會陰傷口大或撕裂傷嚴重、腹部有刀口,必須待傷口癒合後再洗淋浴,可先做擦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