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坐月子對一個女人來說是一件大事,俗話說:「坐月子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
為什麼這麼說呢?月子坐得好,即便生孩子之前,新媽媽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如果月子坐得好,那麼日後身體也會變得更好;反之,如果月子沒做好,可能就會落下一身病痛。
這些在我們媽媽、奶奶那一輩就曾得到過很好的應驗,她們可能一吹風就容易頭痛,一遇寒涼就腿疼,或常腰酸背痛。
一位婆婆為了讓自己兒媳不再遭受這樣的痛楚,勸她坐月子一定要用艾草洗澡,兒媳作為新時代的女性,對那「不起眼」的艾草將信將疑,於是發問:月子裡用艾草洗澡,到底用還是不用?
在《黃帝內經》中有記載:艾草,多年生草本,嫩葉可食,全草入藥,香氣濃鬱,有很強的抗菌作用,作為中草藥可治百病,端午節懸艾草於門框用以消毒氣、闢邪。
我們華夏民族的祖先,神農氏當初嘗百草,才挑出一個艾草。從中醫的角度來講,它確實有祛風散寒、消毒止癢的作用。
月子期間用艾草洗澡和不用艾草洗澡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網上一位網友說:自己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生第一個孩子時,大概是自己也不懂,產後只用了熱水擦身子,出了月子之後,每天一過下午3點,腰酸背痛,如果再做點累活,那腰簡直就直不起來,就成了一個「弓」字形。
生第二胎的時候,是在另外一所醫院,每天傍晚,就有專門的阿姨提著兩大桶滾燙的姜艾水,逐個問病房需不需要,而她因為在此期間,每次用姜艾水洗澡或擦身之後,立馬會感覺渾身都通透很多,身體感覺也更舒服,也睡得更好,身體恢復狀況比一胎要好很多。
同樣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在月子期間,媽媽也曾每次為我準備了足夠的艾草,每次用艾草煲的水洗完澡出來,確實感覺身體要輕鬆不少,這種感覺,其實對新媽媽的心理健康也有積極的影響。
月子期間用乾燥的艾草煮水洗澡,不僅能祛風散寒,溫暖子宮,消毒止癢,嬰幼兒也可以在大人的照顧下,用其煲水洗澡,去除身上的溼疹。
但月子期間,有些注意事項,新媽媽應該提前了解:
洗澡之前的準備
自然分娩的一般在孩子出生後3-5天,身體狀況恢復良好,無任何不適症狀;剖宮產的則一般在2周之後,在還不能洗澡之前,可用艾草煲的水擦拭身體。
每次洗澡之前,家人應該幫其調好水溫,水溫太低,新媽媽易受涼寒而感冒,太高,會出汗多,耗氣傷陰或缺氧導致身體不適。
新媽媽要提前準備好換洗衣物、浴巾,家人幫其確保浴室無漏風,儘量保暖,洗澡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左右,洗完之後立馬擦乾,換上乾淨的衣物。
特殊情況的注意事項
如果新媽媽在最初的幾天身體特別虛弱,無法站立太久,可以在最親密的人陪同下進去洗澡,以防摔倒。
也可以在淋浴之前適當吃點東西,以防暈倒,但不能在飽餐過後馬上洗澡。
避免盆浴,宜用淋浴,新媽媽此時身體各系統還在恢復中,尤其是生殖系統和傷口均還未完全恢復,如果採用盆浴,會導致汙水進入傷口而造成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