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疫情嚇退食客,外賣成為高端餐廳的活命方式

2020-12-16 名廚

當大眾不再前往公共場所,餐廳也能以自己的方法阻止疫情擴散,同時維持營運收入。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美國境內蔓延,各州政府紛紛規範餐廳的營業方式,民眾外出用餐意願也大幅降低,對以店內消費為主的高端餐廳造成極大衝擊。根據美國餐飲媒體《Eater》報導,西雅圖的老字號高級餐廳 Canlis 在日前宣布他們將關閉客席,改在停車場以「得來速」的方式售賣漢堡、三明治和他們的招牌沙拉。對一個向來有服裝規定的高級餐廳來說,這樣的改變令人難以想像。

「西雅圖現在需要的不是高端餐飲,」Canlis 第 3 代經營者在餐廳網站上說明:「這樣的改變能留住我們員工的飯碗,儘可能地服務這個城市。」Canlis 的 115 位員工目前還能全數留下,只是有些人的工作變成外賣送餐。

許多美國餐廳跟 Canlis 目標一致,希望在疫情時期仍能留下員工、服務客人。名廚 Wolfgang Puck 在加州的餐廳 Spago 推出精簡版外賣菜單,連鎖餐廳亞歷山大牛排館提供外賣與外賣服務。從自製醃肉到煙燻鴨,The Morris 菜單上的所有料理現在都能外賣。

「遊戲還沒結束,只是規則變了。」Canlis 經營者 Mark Canlis 表示:「如果我們的目的是服務大眾、提振士氣並鼓勵他們,我們一樣辦得到。」

美國許多高端餐廳以外賣餐飲填補流失的店內收入。圖片來源:Eiliv-Sonas Aceron on Unsplash

但外賣增加的工作,並非只是把料理放進餐盒裡。這些高端餐廳的菜式是為店內用餐而設計,從廚房出餐檯到消費者面前,不過數十秒的時間。舊金山一星餐廳 Mourad 主廚 Mourad Lahlou 過去就很抗拒外賣,直到疫情影響生意,他不得不另外為外賣餐點調整做法。「我們改變醬汁和肉的切法,料理質量才不會在 2-3 分鐘後下降。」

不只開放外賣,Lahlou 也開始與外賣送餐平臺談合作。但在正式合作前,還有許多執行細節尚待討論。為餐廳提供外賣送餐諮詢的 Scott Landers 細數所有溝通細節:「調整菜單、選擇適合的器具、決定餐點價格、討論外賣送餐費。」每家平臺收取的費用從 18-30% 不等,累積下來也是挺大的成本。

「我還會思考當我的客人們被困在家裡時,他們會需要什麼。」Landers 向他的餐廳客戶建議,如今家長和小孩都待在家裡,可以把銷售重心放在適合全家享用的餐點,憑藉較高的價格補回運費成本。他還有個更大膽的提議——除了餐點,蔬菜和飲品也可以是銷售品種。「這些都是餐廳容易取得,但消費者不見得好買到的商品。」他認為餐廳和酒吧可以建立生鮮食品和酒類的外賣配送服務。

當服務與餐點從餐廳內部轉至餐廳以外,不可控制的變因更高了,也要面對過去從未處理過的問題,難免讓從業人員心生抗拒。「誰知道呢,或許這個方式不適合 Birch。」同樣推出外賣菜單的高端餐廳 Birch 主廚 Ben Sukle 表示:「有這麼多人為我工作,我寧願準備好自己上場打拼。如果這些方法奏效,6 個月後,我們就能回來供應品嘗菜單的料理了。」

身為經營者,Canlis 希望其他高端餐廳也不要放棄。「我希望餐廳與工作團隊討論『我們還能怎麼做?』事實上我們能做的或許還很多。」

-end-

首圖來源:Louis Hansel @shotsoflouis on Unsplash

相關焦點

  • 高端品牌餐廳開啟「送外賣」模式後 星級酒店也紛紛加入
    澎湃新聞消息,受疫情影響,繼從不做外賣的部分高端品牌餐廳開啟「線上下單、無接觸配送」的自救模式後,如今許多星級酒店也紛紛加入該行列,並推出一系列價格親民的套餐。此次在疫情的特殊時期,酒店整合了西餐、中餐、日料等各個餐廳菜品,每天配備2名司機送餐,2至3個服務人員作為隨行配送人員待命,採用專車為周邊居民提供外賣服務。酒店周邊居民可從酒店微商城小程序「佘山索菲特商城」或餓了麼「王廷酒店」進行選購,外賣餐品包括西餐、中餐、日料、甜品等不同種類,中餐有川菜、本幫菜和粵菜。
  • 強制食客掃碼點餐,智能餐廳缺乏「人性化服務」?
    如果不是因為疫情的影響,2020年這個數字還會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即便如此,國內經濟恢復水平也已經很不錯了,備受打擊的餐飲業在疫情後必然會迎來一個反彈的高峰期。正是有這個作為基礎,智能化餐飲在該行業內的推進速度十分快速,商家通過智能化服務可以提升整個餐廳的運營效率,用戶的就餐水平、體驗度以及翻臺率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此之餘的外賣也為其提供了很大一筆的額外收入,也就是說整個餐飲行業的智能化已經是勢不可擋了。
  • 平時你愛吃的這些餐廳,也開始做外賣了
    其實以上行為 duck 不必,因為北京那些你最愛吃的高檔餐廳,現在也開始送外賣了。 這次天團專門為大家做了一期北京高端外賣指南,讓你把自己家變身最有逼格的餐廳。
  • 法國米其林餐廳走下「神壇」,紛紛推出外賣服務
    所以,他們也選擇繼續像「封城」期間那樣只做外賣。而那些「紅區」餐廳的現狀更是艱難,打折、外賣成為它們維持生存的不二之選。巴黎:米其林新星餐廳提供限定菜單(圖源:La Tour d'Argent 臉書)今年早些時候,「米其林星級餐廳頒獎典禮」上公布了今年的新星餐廳。
  • 美媒:紐約中餐館老闆疫情期間開拓外賣市場 收益超堂食
    (美國《世界日報》/牟蘭 攝)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紐約餐廳堂食不開,只能依靠外賣生存,而外賣平臺每單佣金至少抽20%,增加餐廳業者負擔。但數家中餐廳業者表示,只要下功夫轉型,一定能轉虧為盈,有家餐廳經過四個月努力,外賣盈利額已超過堂食收益,並打入外族裔食客的餐桌。
  • 成都餐飲同業公會:餐廳外賣要保證餐品來源可追溯
    新華社成都12月10日電(記者董小紅)記者10日從成都市餐飲同業公會了解到,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成都餐飲同業公會第一時間向全市餐飲單位和企業發出通知,要求各餐飲單位和企業要做好員工日常管理,堅持員工持健康證上崗,並佩戴口罩。
  • 秋季中國餐廳周攜500餘家話題餐廳 邀食客共赴星級饕餮盛宴
    超500家中高端餐廳量身打造餐廳周專屬特色菜單,邀食客共赴為期11天的星級饕餮盛宴。 中國餐廳周憑藉其獨特性、強大吸引力及高接受率在中國美食市場活動領域獨佔鰲頭,並致力於讓食客在頂級餐廳以超值價格享精緻美食。
  • 全球排名第一的餐廳停業,米其林餐廳的日子也很艱難
    同時,CTBF也是目前紐約唯一一家提供外賣的米其林三星餐廳。面對裝在外賣盒裡的精緻食物,依然有不少食客質疑:我吃的還是米其林食物嗎? 他一個人承擔了所有製作流程的環節:切菜、烹飪、打包,開發均價19歐元的外賣套餐。 由於食材新鮮,又比較平價,外賣大受歡迎,預定難度堪比往日。但即使如此,做慣了高端料理的主廚Damien,心有不甘的說到:「這還不是為了活下去,逼不得已。」
  • Masa,Chef Table 竟然也提供外賣了!米其林三星平價吃!
    好玩君最近驚喜得發現,很多米其林餐廳都開啟了送餐服務,竟然連大名鼎鼎的紐約最貴餐廳 Masa 都開送外賣了!今天就給各位吃貨們整理下提供外賣服務的米其林們,復工前也可以大飽口福一番啦~1.餐廳以 Stone Barns 農場為基地,所有食材直接從菜園和農場中採摘獲取,可謂開創了農場生態圈與Fine Dining高端餐飲相結合的創新模式。Blue Hill at Stone Barns 在2020年新晉加入榜單,一舉成為米二星。
  • 「線上」河豚香,外地食客也跑揚中來住賓館、點外賣
    今年受疫情影響,小島河豚「另闢蹊徑」,遊向「線上」,作為市民常用點餐平臺——「餓了麼」自然也成了各大小飯店唱好河豚「主角戲」的平臺之一。上午10點半,「餓了麼」平臺上,豚師傅簡餐準點營業。河豚烹飪需要半小時以上,為了讓點單的食客儘早享用河豚美食,店主蔡平早早煮了一鍋河豚備用。
  • 有序堂食首個周末:一家三口「包場」整個餐廳 網紅店食客間隔1米排...
    目前店裡還是以外賣為主。」  基家韓國料理負責人張女士說:「由於疫情,消費者堂食還需一段時間的適應期,但我們在硬體上已經做好準備,要求隔桌就餐,按時消毒,保障安全舒適的就餐環境。」小葉說:「這是疫情期間第一次出來『放風』,昨天看到鹿城餐廳可以堂食的消息,我就馬上約了同學吃吃吃。父母也不讓點外賣,生怕有病毒。」  小韓說:「我爸我媽原先不讓我出門,我和他們約法三章,說一定好好上網課和刷題,才得到他們的批准。」  記者離開時,又有兩名顧客來到店裡吃飯。
  • 分餐、公筷、訂外賣成最新風尚
    分餐、公筷、訂外賣成最新風尚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陸妍思  2021-01-16 除了要求掃碼、測溫、戴口罩成為進入餐飲門店的標配動作外,分餐位上、公筷公勺也成為新風尚。
  • 快驢進貨供應鏈服務助力日料餐廳穿越低谷
    日料品類:被一場疫情「逼」往線上在外賣平臺上可以看到,原本以堂食體驗為主的日料店在疫情期間紛紛開始了線上化探索,比如開通了全城送、豐富一人食、定食套餐品類,不斷改進和調整外賣產品包裝,更有日料餐廳,點一份牛肉壽喜鍋,除了把食材整齊碼放好,還會贈送外賣爐、酒精爐等等,儘可能還原堂食體驗。
  • 不想外賣堅持堂食,廣州多地餐廳「棚食」受歡迎
    不想外賣堅持堂食,廣州多地餐廳「棚食」受歡迎金羊網  作者:梁懌韜  2020-03-03 廣州不少設置露天或半露天餐位,提供「棚食」的餐館受到市民歡迎
  • 疫情之下,東京、裡昂……美食之都也開始靠外賣續命?
    日本奧運亞軍轉行送外賣疫情期間,日本政府呼籲國民不要參與不重要不緊急的聚會,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儘量遠程辦公。於是,在家做飯、打包、訂購外賣成了他們解決口糧的主要方式。這對餐飲業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日本食品服務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餐飲業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7.3%。這是自1994年採用該調查方式以來,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個月。
  • 廣深餐飲復工記:自取與外賣仍是主流
    近日,為了解廣深地區餐飲業復工情況,《證券日報》記者通過多方走訪,發現目前多數餐飲企業未完全開放堂食,復工仍以無接觸自取及外賣為多數;還有部分以堂食為主的餐廳選擇短期開放外賣。全面恢復堂食尚待時日疫情當前,相比於多數行業已如火如荼地進入復工狀態,餐飲行業的復工卻顯得十分謹慎。
  • 受疫情嚴重衝擊的新加坡餐飲業 催生出新的點餐互動方式
    人們減少了外出,叫外賣的次數是會增加還是下降?畢竟在中國多個疫情嚴重的城市,各種「無接觸」外賣服務和跑腿服務應運而生,大大增加了其使用率,新加坡的情況是否也相同?中國人們受疫情影響,對各種「無接觸」服務的使用率大幅增加。
  • 疫情下,美國這家餐位預訂平臺為了拯救餐廳玩出新花樣
    10 月 15 日和 16 日,美國私人餐位預訂平臺Resy將在好萊塢Palladium餐廳舉辦一場「免下車「就能享用 10 道美食的活動,由這些廚師提供服務,這可能成為讓高端餐廳起死回生的典範。其中一名廚師Mei Lin表示,理論上這種形式在任何城市都可以實施。這需要組織和後勤,但這是一種可能性。
  • 線上「破圈」或成高端酒店餐飲常態
    與70後、80後就餐形式以群體、家庭或多人聚餐不同,在90後、00後的外賣訂單中,單人用餐的比例分別是 65.4%和73.7%,在「一人食」就餐場景下,年輕消費者對外賣產品的要求為果腹、適當美味、高性價比。《報告》指出,這一獨立而不孤獨的就餐方式與我國獨居人口數量的增加緊密相連,「孤獨經濟」已成氣候。
  • 【Jocelyn專欄】全球最早甦醒的城市,五月份上海高端餐飲業現狀 | TastyTrip
    在三月份,我的確也會叫外賣,但跟許多餐廳聊過才發現,外賣平臺抽傭高達30%,幾乎各國都接近這個數字,在餐飲業面臨百年來最困難的時刻,又面臨龐大的租金壓力,這是很殘酷的。隨著消費者對疫情控制產生信心,餐館生意慢慢回流,三月下旬外賣開始減少,四月下旬幾乎沒有境內病例後,人們開始外出用餐,我也不再叫外賣了,上門吃飯才是支持餐廳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