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腎臟病日
慢性腎臟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國成人慢性腎臟病患病率高達10.8%,且致殘致死率增速位居慢病之首,而知曉率僅為12.5%。《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提出要求「全方位幹預健康影響因素、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為中國慢性腎臟病防治指明了方向,慢性腎臟病可以通過早期預防、早期診治得到控制,延緩終末期腎病的進展。
為踐行健康中國行動意見,扭轉「以治為主、重治輕防」防治思路,落實「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健康戰略,加快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今年3月12日迎來主題為「人人可享、處處可及—從預防到診治」的第15屆世界腎臟病日。
一、改善腎臟健康,需要做什麼?
1.保持健康、合理運動;
2.控制血糖;
3.監測血壓;
4.健康飲食、保持體重;
5.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
6.戒菸;
7.不隨意服用非處方藥物;
8.如果您有一個或多個高危因素,定期檢查腎功能和尿常規;
遵循8項黃金法則,降低患上腎臟病的風險
二、哪些情況需警惕腎臟病?
1.浮腫:多以顏面部及雙下肢水腫起病,嚴重者可見全身指凹性水腫。
2.尿量改變:正常人尿量為每天1-2L,腎功能損傷時,部分患者可出現尿量減少或夜尿增多。
3.尿中泡沫增多:尿蛋白增多時,可表現為尿中泡沫增多的現象。
4.血壓升高:多數腎臟病患者,可伴有腎性高血壓,因此監測血壓情況十分重要。
5.腰痛:腰部腎區持續性的疼痛不適,也需重視。
因個體差異,可能每個人表現的症狀不盡相同,有些早期腎臟病患者僅僅睏倦、乏力等不適,而常常被忽視,延誤治療時機,因此當機體出現不同於往常的變化時,均要及時就診、篩查。
三、腎臟替代療法—血液淨化治療
近年來,慢性腎臟病患病人數過億,而需要接受腎臟替代治療的終末期腎病患者有一百五十多萬,並以每年新增12-15萬的趨勢持續上升。另外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以來,隨著對疾病認識的不斷深入及對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病理報告中提到患者腎小球囊腔內可見蛋白性滲出物,腎小管上皮變性、脫落,微血栓及灶性纖維化[1],在治療中,及時開展血液淨化等腎臟替代治療得到專家認可。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的通知》中指出,「血液淨化治療能清除炎症因子,阻斷『細胞因子風暴』,從而減輕炎症反應對機體的損傷,重症患者可選擇連續性腎替代治療」。[1]特殊血液淨化技術應用於重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專家共識中提出,除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外,血液灌流(HP)、連續性血漿濾過吸附(CPFA)、血漿置換(TPE)(包括雙重血漿置換)、血漿透析濾過(PDF)、雙重血漿分子吸附系統(DPMAS)等血液淨化技術也陸續被應用於重症COVID-19患者的治療。[2]
目前臨床常用的血液淨化治療方式有如下幾類:
1.血液透析
2.血液濾過
3.血液透析濾過
4.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目前常用的治療模式包括連續性靜脈-靜脈血液透析(CVVHD)、連續性靜脈-靜脈血液透析濾過(CVVHDF)、連續性靜脈-靜脈血液濾過(CVVH)和緩慢持續超濾(SCUF)。
5.單純超濾
6.血漿置換
7.血漿吸附
8.血液灌流
世界腎臟病日,我們希望所有人都可以擁有腎臟的健康,全力以赴的提高大眾認識,督促全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感到不適及時就醫,發現疾病更要有正確的態度對待疾病、做到與腎臟病共生存。
[1]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的通知,[EB/OL],2020.03.03
[2]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特殊血液淨化技術應用於重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專家共識,[EB/OL]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
(內科第一黨支部:腎內科 錢宏利 崔迎霞)
王建凱/統籌 黃敏/編輯 楊禕/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