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體神經幹細胞通過TNF-α受體信號通路響應全身炎症

2020-12-13 科學網

成體神經幹細胞通過TNF-α受體信號通路響應全身炎症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9 11:12:15

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Isabel Farias和Jose Manuel Morante-Redolat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他們研究發現成體神經幹細胞(SCs)通過TNF-α受體信號通路響應全身炎症。相關論文發表在2020年11月17日出版的《細胞-幹細胞》雜誌上。

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多級策略來分析這些單神經SC(NSC)的狀態,以發現調節其靜態/激活水平的信號。研究表明狀態之間的過渡發生在體內,並且可以在培養細胞中觀察激活和始發態但非靜態的細胞。研究還顯示,外周誘導的炎症促進了由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通過其受體TNF受體2(TNFR2)介導的致敏NSC(pNSCs)瞬時激活,並在TNF受體1中恢復了靜止(TNFR1)依賴的方式。該研究數據確定了促進NSC開啟的信號傳導途徑,並提出了新的概念,即SC可以響應系統環境。

據悉,SCs在細胞周期與尚且未知的靜態細胞之間轉換。已從室管膜下區(SEZ)獲得了靜態、始發態和激活態NSC的轉錄組,但尚不清楚這些狀態在穩態下的功能調節。

附:英文原文

Title: Adult Neural Stem Cells Are Alerted by Systemic Inflammation through TNF-α Receptor Signaling

Author: Germán Belenguer, Pere Duart-Abadia, Antonio Jordán-Pla, Ana Domingo-Muelas, Laura Blasco-Chamarro, Sacri R. Ferrón, Jose Manuel Morante-Redolat, Isabel Farias

Issue&Volume: 2020-11-17

Abstract: Adult stem cells (SCs) transit between the cell cycle and a poorly defined quiescentstate. Single neural SCs (NSCs) with quiescent, primed-for-activation, and activatedcell transcriptomes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the subependymal zone (SEZ), but the functionalregulation of these states under homeostasis is not understood. Here, we develop amultilevel strategy to analyze these NSC states with the aim to uncover signals thatregulate their level of quiescence/activation. We show that transitions between statesoccur in vivo and that activated and primed, but not quiescent, states can be captured and studiedin culture. We also show that peripherally induced inflammation promotes a transientactivation of primed NSCs (pNSCs) mediated by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 actingthrough its receptor, TNF receptor 2 (TNFR2), and a return to quiescence in a TNFreceptor 1 (TNFR1)-dependent manner. Our data identify a signaling pathway promotingNSC alertness and add to the emerging concept that SCs can respond to the systemicmilieu.

DOI: 10.1016/j.stem.2020.10.016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stem-cell/fulltext/S1934-5909(20)30510-5

相關焦點

  • 成體神經幹細胞可通過TNF-α信號傳導途徑響應全身炎症
    這些SCs通過進入警報或啟動狀態來響應來自遠處受傷組織信號的能力表明其感知機體環境的能力。雖然大腦與血液循環相對隔離,但可以通過血腦屏障和周圍細胞因子誘導的小膠質細胞活化,對外周損傷的固有免疫激活被有效地轉導為神經炎症【2】。然而,人們普遍認為炎症對哺乳動物的神經發生有害,尚未研究驗證對哺乳動物神經幹細胞(NSCs)狀態的直接作用。
  • 生物物理所發現TNF-α介導的炎症響應記憶現象並闡述其分子機理
    研究發現,炎症因子TNF-α的持續刺激能夠誘導部分炎症響應基因產生轉錄記憶,對後續TNF-α刺激產生更快、更強、更靈敏的響應;該現象的分子機制核心為信號誘導的轉錄因子激活及其誘發的DNA主動去甲基化。信號分子能夠激活特定基因以調控生物學過程。大多數基因對信號分子的初次刺激和二次刺激的反應是相同的,但少數基因在接受信號分子的二次刺激時,有更快、更強的反應,該現象叫做轉錄記憶。
  • 信號通路14—Membrane Transporter/Ion Channel
    它們通過控制離子穿過細胞膜的流動來建立靜息膜電位,改變動作電位和其它電信號。離子通道存在於所有細胞的膜中。離子通道位於大多數細胞細胞器的膜內。它們通常被描述為狹窄的、充滿水的隧道,其僅允許一定尺寸和/或電荷的離子通過。該特性稱為選擇性滲透性。在許多離子通道中,通過孔的通道由「門」控制,「門」可以響應於化學或電信號,溫度或機械力而被打開或關閉。
  • 盤點 | 肥胖症信號通路最新研究進展
    二者發病機制中相似的通路是造成這種共患病現象的主要原因。細胞介導免疫(cell mediated immunity ,CMI)是抑鬱症發病的主要因素。CMI細胞因子,包括IFN-γ, TNFα 和 IL-1β在吲哚胺2,3-雙加氧酶的作用下引起色氨酸代謝,造成犬尿氨酸(KYN)和色氨酸分解代謝物的合成過程。
  • Neuron重磅長綜述:星形膠質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炎症中扮演的角色
    因此,多種機制都選擇了限制星形膠質細胞中NF-kB的激活來阻止星形膠質細胞的異常激活,這些機制之一涉及到了配體激活的轉錄因子芳烴受體(AHR)。飲食中的AHR可以通過幾種機制限制NF-kB信號傳導,包括由細胞因子信號傳導抑制因子2(SOCS2)介導的機制,以及AHR與NF-kB亞基RelA和RelB的直接二聚化作用。
  • 皮膚細胞通路,到底是什麼路?
    信號通路(signal pathway)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72年,不過那時被稱為信號轉換(signal transmission)。1980年,M. Rodbell在一篇綜述中提到信號轉導(signal transduction),此後這個概念就被廣泛使用了。信號通路,簡單來說就是細胞跟細胞之間交流溝通的語言。比如身體被病菌感染,身體各種免疫細胞之間通過溝通來狙擊病菌。
  • 治療免疫系統疾病新療法:電擊迷走神經,20多年來神經和免疫系統...
    1998 年,正研究一種稱為 CNI-1493 的實驗藥物的研究人員偶然發現,相比靜脈注射,向大鼠大腦中直接注射該藥物,能夠更有效地降低大鼠全身範圍的TNF-α(腫瘤壞死因子,一種炎性因子標誌物)水平,進而抑制炎症反應。於是,研究人員猜測CNI-1493可能是作用於神經細胞的信號傳導而影響了免疫系統的反應。後續實驗表明,通過切斷神經,該藥物的有效作用也會消失。
  • 修復GPCR,治療炎症性腸病的新策略?
    本文的重點是 GPCRs 在腸黏膜修復期間充當 SPMs 受體的作用。圖 1.GPCRs 在腸黏膜修復中的作用。在炎症過程中,上皮膜中的修復 GPCRs 表達量可以通過受損組織中存在的促炎細胞因子(紅圓圈)被上調,如 TNF-α。
  • 致敬Roel Nusse丨Wnt信號通路的發現之旅
    因此,沒有發現int-1基因與任何已知基因同源,只發現其N端為疏水結構域—這是Wnt蛋白的分泌信號。製備int-1基因蛋白抗體的工作也並不順利。int-1基因轉錄本可見在胚胎發育階段表達,而沒有發現其在成體階段表達。通過和Anton Berns合作,他們還開發了int-1轉基因小鼠。轉基因小鼠不能成活,因此也未能研究成體階段腫瘤生成。
  • IL-1家族與炎症性疾病
    IL-1-IL-1R信號通路 IL-1β與IL-1R1(啟動炎症信號) IL-1受體1(IL-1R1)和輔助受體IL-1R3均以完整的膜蛋白形式存在。
  • 探究腦衰老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奧秘
    包括:(1)線粒體功能障礙;(2)氧化損傷的蛋白質、核酸和脂質在細胞內積累;(3)能量代謝失調;(4)細胞「廢物處理」機制受損(自噬-溶酶體和蛋白酶體功能障礙);(5)適應性應激反應信號通路受損;(6)DNA修復功能受損;(7)神經網絡活動異常;(8)神經元鈣離子調節能力失調;(9)幹細胞耗竭;(10)炎症反應增加(圖1)。
  • 【學術前沿】衰老乾預研究進展——來自幹細胞的miRNA
    幹細胞衍生的EVs(SCEVs)可能包含mRNA、miRNA、蛋白質、脂質、轉錄因子、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周圍有表面分子和生物標記物,使它們能夠通過受體-配體介導的信號作用於靶細胞,或直接通過膜融合和內吞作用交換貨物。EV介導的細胞通訊相對於近分泌、旁分泌和內分泌信號傳導具有優勢,因為每個EV都可以傳遞一個以上的信息,並在基因表達的各個階段進行調節變化。
  • 間充質幹細胞旁分泌作用有哪些功效?
    臍帶MSCs外泌體的內源性miR-181c能通過抑制Toll樣受體4信號通路,減弱脂多糖介導的炎症反應,降低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等炎症細胞數量,降低TNF-α、IL-1β等炎症因子的表達,促進抗炎因子IL-10的表達,從而抑制炎症反應。此外,骨髓MSCs外泌體包裹的miR-155能促進內毒素誘導的炎症反應,而miR-146a則抑制炎症反應,兩者協同調控炎症基因的表達。
  • 《細胞》子刊:針灸的神經學機制找到了!華人科學家揭示不同穴位...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就有研究發現,揉捏或者電針刺激小鼠腹部和後肢,可以激活與胃動力控制相關的神經通路[2],後來,隨著膽鹼能抗炎途徑的發現,又陸續有幾項研究發現,肢體穴位刺激可以抑制全身性炎症,這種效果和激活迷走神經有關[3-5]。但這些發現還不夠「細」,其中還有很多問題沒有搞清楚。
  • 探究腦衰老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奧秘
    包括:(1)線粒體功能障礙;(2)氧化損傷的蛋白質、核酸和脂質在細胞內積累;(3)能量代謝失調;(4)細胞「廢物處理」機制受損(自噬-溶酶體和蛋白酶體功能障礙);(5)適應性應激反應信號通路受損;(6)DNA修復功能受損;(7)神經網絡活動異常;(8)神經元鈣離子調節能力失調;(9)幹細胞耗竭;(10)炎症反應增加(圖1)。
  • 諾獎風向標:WNT信號通路重要研究成果!
    Wnt是一種古老的信號通路,它的進化似乎可追溯到多細胞動物的出現。它在細胞間通信中起著關鍵作用,並控制著胚胎發育和組織穩態的幾個方面。當功能失調時,Wnt信號可能是許多疾病(特別是幾種癌症)的起源。鑑於這個信號通路有10個受體和19個配體,而且這些受體和配體相互識別,因此這個信號通路的複雜性似乎是令人眼花繚亂的。脊椎動物細胞如何設法解釋它們遇到的許多Wnt信號並觸發足夠強的反應?
  • 撫平皺紋、細緻毛孔、美白抗氧,刺激神經受體,恢復細胞神經通訊
    表皮更新受到神經系統支配,受體(信號接收)和神經介質(信號發射)保證皮膚神經系統的信號強度,從而有效地傳遞細胞信息。隨著年齡的增長,神經受體逐漸減少,表皮更新速度也逐漸變慢,這導致細胞間通訊信號減弱,造成皮膚厚度變薄、光澤度下降、皺紋增加、毛孔擴大、皮膚粗糙等一系列衰老現象。
  • 脂肪幹細胞在皮膚抗衰老作用的研究進展
    脂肪幹細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是一種從脂肪組織分離提取的成體間充質幹細胞[1],而脂肪組織的自體儲備量大且來源豐富,是一種廉價又無限的幹細胞庫[2]。1889年Vander Meule首次進行自體脂肪移植術,但治療效果欠佳[3]。
  • G蛋白偶聯受體(GPCR)的偏向配體
    如其名稱所示,GPCR偶聯G蛋白,其結合併水解鳥苷5'-三磷酸(GTP)以介導下遊信號傳導。與GPCR相關的G蛋白是異源三聚體,由三個亞基組成:Gα,Gβ和Gγ。Gα蛋白被進一步分成四個主要亞組:Gαs, Gαi/o,Gαq/11和Gα12/13。根據特定GPCR偶聯的G蛋白的類型,受體活化可激活第二信使,例如肌醇三磷酸(IP3)、甘油二脂(DAG)或環腺苷酸(cAMP)。
  • 最新研究進展 | 行為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腸道微生物分子|微生物...
    這些保守的微生物分子可能通過免疫介導的途徑來調節哺乳動物的行為,它們通過大腦中表達的受體直接感知,或者激活全身炎症和細胞因子的產生,從而導致神經功能的改變、神經元應激或細胞死亡。循環中的膽汁酸可以穿過血腦屏障,並可能直接作用於大腦中的受體,或者通過激活腸受體而具有更間接的作用,導致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和胰高血糖素樣肽1等信號的釋放,從而影響多個腦區或迷走神經的神經元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