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吉林特價房近日,有機構曾發布報告稱:「中國35歲以下的年輕一代,有56%的人未開始儲蓄,開始儲蓄的44%的人中,每月平均儲蓄僅1389元。」
多數年輕人存下不錢是很正常的事情,我身邊的年輕人也從來不存錢的,要麼都是月光一族,不過年輕人離開老年時代還有距離,暫時存不了錢,也很正常,國外多數年輕人都不愛存錢,這不值得大驚小怪。
但是大多數年輕人存不下錢,這是社會的問題了。
存不下錢有這幾個原因:
第一,多數年輕人剛畢業才幾年,生活開銷大,但是收入並不高。在大城市隨便出去吃頓飯就要二三百元錢,而且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網購商品,一出手就忘記控制自己購物的欲望了。
第二,高房租或高房價,讓中國的年輕人真的無力存錢。近年來,房價漲,房租漲,北京年輕人要承擔佔收入60%的房租,剩下40%才是留給自己的,在這種情況下,能應付日常生活都還勉強,存錢更是奢望。
第三,也有一些年輕人認為,現在貨幣貶值得歷害,過一天算一天,這才是正道,存錢沒啥意思,即使有些高收入群體,也偏向於懂得享受型,不會再像父輩那樣吃苦耐勞,苦苦積蓄。
對於年輕人來說,只要過好當上就可以了,未來的事情誰也無法預測,而且也防範不了的。
第四,就算有部分年輕人稍微積蓄上一點錢,在平時同事、領導結婚要送錢,而且現在送禮的價格越來越高,好不容易省下一點,春節還要回老家看看長輩,回去一次又要花大量的錢,總之,年輕人肯定錢是存不下來的,只能靠父母接濟,才能成家立業了。
年輕人該不該存錢?
記者注意到,「年輕人該不該存錢?」、「年輕人該存錢嗎?」等相關話題在微博、知乎、天涯等社交媒體或社區平臺上,近年成為持續的熱門討論話題。
梳理網友留言發現,對於這一話題,年輕網友主要分「及時行樂派」、「存錢派」和「掙錢派」。
「及時行樂派」奉行消費主義:為了「存錢」,逼著自己這不能買那不能花,會覺得工作和生活沒有意義。
「存錢派」堅持量入為出,認為應該適度消費,拿出一定的錢進行存儲,以備不時之需。在知乎上,這一話題的最多贊網友留言:「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萬一被辭職,還能有口飯吃,有筆錢交租。
不過,有部分網友表示,我站「存錢派」的隊,但錢都不夠花,實際上根本存不了。還有一些人認為,要視情況而定,家裡不缺錢就不需要存錢。
「掙錢派」則認為,「錢不是省出來的,而是掙出來的。」即使要存錢也不要存銀行,可以拿來投資理財,以獲取更多的財富。甚至有網友引用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話證明自己的觀點:「要存本事不存錢,存人脈不存錢,沒本事有人脈也白搭。」
你是80後、90後嗎?你認為年輕人該存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