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大滌草堂圖》 繪畫史上傳佳話

2020-12-26 騰訊網

■山東棗莊 鄭學富

12月1日晚,中國嘉德2020秋季拍賣會最重磅的「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在嘉德藝術中心舉行,拍賣近現代和古代書畫145件。

最受矚目的傅抱石畫作《大滌草堂圖》最終以1.38億元高價成交,成為當晚首個過億元的拍品。

《大滌草堂圖》被譽為傅抱石的「封神」之作。

整個畫面用墨較重,闊筆雄放,墨色滋潤覽之若溼。堂前幾株樗木挺拔參天,枝繁葉茂,青墨色的闊葉從樹幹間垂下來。傅抱石以潑墨法繪出前後大樹4株,順勢粗筆勾出枝葉,酣暢淋漓,氣勢撼人。由近及遠的林間小道,墨色的花草點綴兩旁,營造出生機盎然的氣氛。在鬱鬱蔥蔥林間左邊一隅坐落著一間草堂,周圍是竹林篁篁。草堂裡站著一人,抬頭仰望著堂前高大的樹木,神情自若,也許是觸發了某種思緒,若有所思,似有所期盼,極富神韻。「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的詩意躍然紙上。樹木之高大粗獷與草堂之低矮細緻,對比鮮明,意蘊凸顯,體現了作者思想之曠達,創作意境之悠遠。

畫幅左上角有作者題跋,篆字「大滌草堂圖」赫然醒目,以楷書作跋曰:「石濤上人冕歲構草堂於廣陵,致畫南昌八大山人,求畫大滌堂圖。有云:平坡之上,樗散數株,閣中一老叟,即大滌子大滌草堂也。又云:請勿畫和尚濟,有發有冠之人也。聞原札藏臨川李氏,後展轉流歸異域,餘生也晚,不獲睹矣。今經營此幀,聊記長想爾。民國三十一年春制於重慶西郊。」

此跋前部分交代了當年石濤請八大山人繪大滌草堂圖的軼事,後半部分則說石濤的信札被江西撫州李家收藏了,後來流落到國外。傅抱石遺憾自己生得太晚,沒有機會看到真跡。現在用心畫了這張畫,以此寄託對前輩雅事的嚮往。

傅抱石是中國畫壇20世紀的一位卓越的大畫家,生於江西南昌,原名長生、瑞麟。他一生最為崇拜的是清代著名畫家石濤(1642—1708)。

石濤原姓朱,名若極,廣西桂林人,別號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號有元濟、原濟等。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

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理論家。早年山水師法宋元諸家,畫風疏秀明潔,晚年用筆縱肆,墨法淋漓,格法多變,尤精冊頁小品;花卉瀟灑雋朗,天真爛漫,清氣襲人;人物生拙古樸,別具一格。工書法,能詩文。

石濤與八大山人雖終生未見,但有很深的感情,這不僅因為兩人都是「天潢遺胄」,更主要的原因在於人生態度和藝術觀念的接近。

石濤晚年在揚州築大滌草堂隱居,曾給八大山人寫信求畫《大滌草堂圖》。信中說:「濟欲求先生三尺高、一尺闊小幅。平坡之上,老屋數椽,古木樗散數株,閣中有一老叟,此既大滌子,大滌子草堂也。若事不多,餘紙求法書數行,列於上,真濟之寶物也。勿書和尚,濟有發有冠之人也。只恨身不能迅至西江一睹先生顏色!」

十年後,八大山人將石濤所求之《大滌草堂圖》寄給石濤。石濤收到此畫,興奮異常,題詩於其上。其中曰:「公時問我客邗江,臨溪新構大滌堂。寄來巨幅真堪滌,炎蒸六月飛秋霜。老人知意何堪滌,言猶在耳塵沙歷。一念萬年鳴指間,洗空世界聽霹靂。」

頗為遺憾的是,八大山人所畫的《大滌草堂圖》已不存於世。

傅抱石早年在江西省立第一師範讀書時,就開始讀一些古代畫史畫論,當他讀到記述石濤《瞎尊者傳》中的一句「我用我法」時,茅塞頓開,並對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的思想欣賞不已。

為了表達自己對石濤的情有獨鍾,他不僅刻制了「我用我法」的印章,還開始用「抱石齋主人」作為自己的別號。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傅抱石結識了徐悲鴻,並在其幫助下東渡日本入東京帝國美術學院學習。回國後應徐悲鴻之聘,任教於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1938年4月,傅抱石受郭沫若的邀請,到武漢參加了三廳工作。此後又移到重慶,自此進入他藝術創作的一個高峰期。他家住沙坪垻的金剛坡,此後他常在畫上題署「金剛坡下齋」。他編撰《石濤上人年譜》,創作了《石濤上人像》,反映了傅抱石對石濤的崇拜、景仰。

1942年春,傅抱石在金剛坡的茅屋裡,想起石濤晚年在揚州的草堂,心中感慨,他對石濤精神深度揣摩、反覆研習,有感而發,依石濤之心願創作《大滌草堂圖》。同年秋,南洋歸國不久的徐悲鴻看到了傅抱石即將展陳的系列新作,激賞萬分,欣然為《大滌草堂圖》題塘:「元氣淋漓,真宰上訴。八大山人《大滌草堂圖》未見於世,吾知其必難有加乎此也。悲鴻歡喜讚嘆題,壬午之秋。」徐悲鴻引用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之句,化用「倉頡作字、天雨粟、鬼夜哭」的典故,形容此畫筆墨之飽滿酣暢,對傅抱石的賞識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傅畫徐題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為世所罕見雙峰聳立之佳作,也體現了徐悲鴻、傅抱石深厚的師生情誼,在中國繪畫史上留下了相惜提攜的一段佳話。

相關焦點

  • 傅抱石殿堂級力作《大滌草堂圖》1.38億成交
    中國書畫《大滌草堂圖》破億元眾星攜手過千萬元在無數關注和期待的目光中,「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Lot 185傅抱石 大滌草堂圖立軸 設色紙本傅抱石繪本幅:84.5×58.5 cm徐悲鴻題詩堂:23×58.5 cm成交價:RMB 138,000,000其中,最受矚目的當屬傅抱石早年第一力作《大滌草堂》,以1.38億元成交奪魁。
  • 「人日遊草堂」正式開幕 春節到杜甫草堂踏雪尋梅慶新春
    自1992年杜甫草堂博物館首倡恢復「人日遊草堂」活動後,至今已成功舉辦了28屆。「人日遊草堂」現已成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1月21日上午10點,在杜甫草堂博物館大雅堂前,由成都市文廣旅局、青羊區人民政府主辦,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青羊區文體旅局承辦庚子年「人日遊草堂」系列文化活動開幕式正式舉辦,第十一屆成都詩聖文化節就此拉開帷幕。
  • 楊凝式的《盧鴻草堂十志圖跋》,這樣的高峰是你攀不了的
    其書法受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懷素等人影響較大,其代表作品有《韭花帖》《盧鴻草堂十志圖跋》《神仙起居法》等。此三帖風貌各異,或得二王風神,或得魯公神髓,或具懷素狂意,形成自己多變的風格,自由抒寫性靈。
  • 中國繪畫史書籍推薦
    高居翰應該是目前美國最著名的中國繪畫史研究專家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全球最知名的。這本書裡面的選圖非常嚴謹,基本上都是有據可考的真跡。比如:在明朝,當時最貴的作品書法作品可以賣到1000兩白銀,其次是瓷器,最後才是繪畫。唐伯虎第一張畫曾經賣到200兩白銀——這個錢可以在帝都買一棟帶大畫院的豪宅。
  • 中國繪畫史
    第一編 上古史第一章 三代之繪畫    伏羲畫卦,倉頡制字,是為書畫之先河,即為書畫同源之實證。
  • 夾漈草堂記
    □陳文鑾  老家的房子坐西朝東,站在大門口望去,排在面前的是一座巍然屹立的夾漈山,高達數百米的高峰,山體陡峭,樹木蔥鬱,山體形狀又似是一把打開的扇子,這把大扇子長達數公裡。主殿中左右牆壁上有書寫一幅楹聯:「三十年力學不下山,度量包羅天地;五百部著書曾詣闕,精神貫徹古今。」讀後令人肅然起敬。殿堂外,有小廣場、花園、放生池、水井和一片小竹林。殿堂周圍有很多的蒼松、古楓等漫山遍野大樹環抱遮蓋其間。據說水井原是一口普通的小水池,1926年改用條石砌成上下三口,形狀各異又分隔的水井,不知是何種意義。有古詩讚此泉井曰:「莫道金丹能換骨,靈泉點滴沁脾香。」
  • 石守謙|中國繪畫史研究中的一些陷阱
    本文之目的,即希望在中國繪畫史的研究上,舉出若干這類陷井,提供有志於此者參考。藝術史的研究系以藝術品為主要的材料,以繪畫史來說就是現存的古今圖畫。既是藝術品,它本身即具有引起觀者感性活動的性格。當研究者接觸到他的材料時,很自然地會引起一連串的感覺;但研究的目的若是完全以呈示此連串感覺為依歸,問題就產生了。
  • 十幅畫,秒懂中國繪畫史
    上次給大家介紹了「十幅畫讀懂西方繪畫史」,有很多小夥伴留言說,想看看十幅畫讀懂中國繪畫史。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最能代表中國繪畫史的十幅畫。其實,這十幅畫非我總結,都是大家評選,來自國家級博物館珍藏,得到舉世公認的。也就是很多人知道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這十幅畫,不僅技藝精湛,影響深遠,而且福大命大。
  • 浙江省博物館《金石書畫》大秀精彩藏品
    其中,如浙江省博物館藏明初謝縉《東原草堂圖》軸、明陳洪綬傳世最早的作品《龜蛇圖》軸、明末清初朱耷《雙鳥圖》軸、桐鄉市博物館藏崇福寺舊藏明嘉靖彩繪《諸天菩薩圖》軸、浙江圖書館藏《楓橋宅埠陳氏宗譜》、杭州博物館藏明末清初畫家鄭旼《拜經齋日記》稿本等,都是當年經黃先生慧眼識珠,發現並鑑定入藏省內各家博物館、圖書館的珍罕之品。
  • 明天上午,著名畫家張宜作品《古人詩意圖》將亮相「古今風度·2020...
    中華文化的古今風度鑄就了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將鑄就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天地。作品名稱:《古人詩意圖》之一作品材質:水墨設色作品尺寸:180x97cm創作年份:2020年以下為《古人詩意圖》之一作品局部作品名稱:《古人詩意圖》之二作品材質:水墨設色作品尺寸:180x97cm創作年份:2020年以下為《古人詩意圖》之二作品局部
  • 理解中國繪畫的三大感受基礎,如何講述中國繪畫史(二)
    上圖中每一個箭頭都代表這一次信息流失和偏差,繪畫欣賞想要準確傳達幾乎不可能完成。通過輸入語言信息,讓讀者了解觀看感受,這和看書學遊泳沒有區別。其實歷史一直都有兩種歷史,一種是宏觀的大歷史,另一種是渺小的個人歷史。事實上只有我們掌握了整個宏觀的歷史規律,再來看個人歷史的時候,才能夠看明白這個人究竟有什麼不同的地方。當我們有了歷史規律這把尺子以後,才能夠丈量個人意義的大小。
  • 《中國繪畫史》十錄
    (Page17)4,展子虔經北齊、北周,在隋為朝散大夫、帳內都督,畫人物描法甚細,隨以色暈開,人物面部神採如生,意度自足,可為唐畫之祖。其後閻立本、李思訓皆宗其法。(Page22)唐代山水可謂卓然成家,宗派別出。如李思訓、王維、鄭虔、盧鴻輩,以淡彩、水墨,各擅所長。而李思訓父子細勁之皴法、金碧賦色,又為特創。是後山水畫南北分宗,蓋始於此。
  • 照相機前史:用於繪畫的黑科技
    在繪畫的時代,如何把事物畫得逼真,幾乎成為了困擾畫家一生的問題。實現對世界的準確模仿,這也是橫亙古今的久遠命題。為了讓畫面看起來更加逼真,古代的畫家發明了許多奇形怪狀的輔助裝置,它們當中的一些甚至直接引發了後來照相機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