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的一首另類詞,如珠似玉之外也有深沉激越

2020-12-21 唐音宋韻

晏殊,宋仁宗時期任宰相。北宋詞人,與其第七子晏幾道同為婉約詞的代表人物,被稱「大晏」、「小晏」。有詞集名《珠玉詞》。

晏殊的詞風和諧流暢,不玩弄詞藻而意蘊自現,如珍珠流轉於玉盤,不僅有音韻美,有意境美,更能於字裡行間顯現出一種通達的哲學。例如此一首《浣溪沙》

浣溪沙晏殊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人生太有限,太短暫,時光又太匆匆,太無常……一句話便道出了所有人的感慨。後句在此基礎上更愁三分:人生已經是短暫和無常,更兼有銷魂斷腸的離別常伴生年,這惆悵如何是好呢?接著詩人告訴你——「酒筵歌席莫辭頻」,飲酒、聽歌,莫辭其頻。登高而見的滿眼河山空使人懷念,而風雨落花中春光逝去,更使人傷感。懷念萬千,離人也不能迴轉;傷心春逝,春天也難以回來,所以「不如憐取眼前人」。

人生苦短,離別又成了常態,與其耽溺其中不如著力排遣,把握當下的一切,珍惜眼前的所有,盡力不使年華虛度。

這就是晏殊的哲學。多彩的文學意蘊之下,有著冷靜的理性思考。

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婉約派大詞人,也有他的「變奏」曲,不妨來聽一聽。

山亭柳·贈歌者晏殊家住西秦。賭博藝隨身。花柳上、鬥尖新學念聲調,有時高行雲。蜀錦纏頭無數,不負辛勤。數年來往鹹京道,殘杯冷炙消魂。衷腸事、託何人。若有知音見採,不辭遍唱陽春。一曲當落淚,重掩羅巾

本詞題目為贈歌者,歌者是誰不得而知,但是之所以填詞相贈一定是此歌者有牽繫詩人情感的地方,即有引起共鳴的地方,正如白居易聞琵琶女的遭遇而感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一樣。

本詞開篇為歌者自述:家在西秦,且「博藝隨身」,自小學成了各種技藝,也正因為有博藝隨身,所以靠這個來討生活,即有後句「花柳上,鬥尖新」,花柳代指歌舞彈奏等技藝。技藝不僅純熟還善於推陳出新,因為自信能獨佔鰲頭,所以就不怕人來「挑戰」。

後一句「偶學念奴聲調,有時高遏行雲」,則具體描寫了歌者技藝的高超。隨隨便便唱一曲念奴當年唱過的歌曲,就能讓天上的行雲都駐足傾聽。念奴是唐代著名的歌伎。「高行雲」典出《列子·湯問》,其中描寫秦青唱歌:「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上片的最後一句,「蜀錦纏頭無數,不負辛勤。」技藝超群,每唱罷一曲即有無數的賞資酬勞。蜀錦為一種名貴的絲織物,纏頭是指賞給藝人的薪酬。《琵琶行》中有詩句:「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與本句意思相同。

上片至此寫出了歌者當年的盛景。過片一句:「數年來往鹹京道,殘杯冷炙謾銷魂。」也就是「暮去朝來顏色故」(《琵琶行》),突顯出眼下境遇的悽涼孤獨與陪受冷落,與上片「花柳上,鬥尖新」、「蜀錦纏頭無數」形成鮮明對比。

「衷腸事、託何人」 ——終身大事,能託付何人呢?在冷落漂泊的現實中更添了許多孤苦無依、前途渺茫。

接著歌者自嘆:若有知音見採,不辭遍唱陽春。「見採」就是接納的意思。「陽春」即陽春白雪,本為高雅的曲調,本詞中是歌者用來比喻一切美好的東西。此句語帶雙關,是歌者的自傷自嘆:如果有一個能託付終身的人接納我,我不惜將我所有的美好都呈現出來。

「若有」就是現實中沒有,此一句格外悽涼,因此就有引出了結句:「一曲當筵落淚,重掩羅巾。」說到傷心處,又一次淚溼羅巾。

本詞為晏殊少有的情感激越的小令。與白居易同情琵琶女如出一轍,晏殊贈歌者也是惺惺相惜。

晏殊晚年因一件舊事被貶,即「狸貓換太子」一案。宋真宗寵幸劉皇后和李妃,李妃懷孕,劉皇后也謊稱自己有孕,李妃誕下男嬰後被劉皇后買通宮人將男嬰換走冒充為自己所生。此男嬰即為後來的仁宗。李妃死, 仁宗讓宰相晏殊為其作墓誌,由於劉皇后健在,晏殊沒有將真相說出。劉後死,才有人敢說出真相,晏殊也因此事遭彈劾,被貶謫。

本詞中歌者的悽慘遭遇引發了詩人的共情,詞中一句「若有知因見採,不辭唱遍陽春」借歌者之口,抒發了自己胸中塊壘。結句中的「重」意為一遍遍。擦乾的眼淚又一次次滾滾而落,極深沉的悲哀撲面而來。

相關焦點

  • 情人節到了,分享晏殊的一首詞,祝願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情人節到了,分享晏殊的一首詞,祝願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山亭柳·贈歌者宋代: 晏殊家住西秦,賭博藝隨身。花柳上、鬥尖新。偶學念奴聲調,有時高遏行雲。蜀錦纏頭無數,不負辛勤。數年來往鹹京道,殘杯冷炙謾銷魂。
  • 晏殊的一首絕美小詞,思想超前了1000年,最後7字點出了人生真諦
    晏殊似乎不是那種需要發奮努力才能做出名篇的人,他也有理由不相信《史記》中的那句話:《詩》三百,大抵聖賢發憤之所作也。他從小就好像有著「文學慧根」,14歲時由於才華洋溢聞名於世,甚至被宋真宗親賜為進士,擢為秘書省正字。而宋仁宗繼位後,晏殊的事業更是平步青雲,成為當朝宰相。
  • 晏殊一首相思詞,令人感慨萬千,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小編今天要為大家介紹一首詞,一首描寫相思的詞,那便是北宋時期晏殊所寫的《玉樓春·春恨》,相信喜歡詩詞的朋友,那麼無論是對於晏殊,還是他的這首作品,那都是不會陌生,在這首作品中,可以說是把相思的那種刻骨銘心的思念描寫的淋漓盡致。《玉樓春·春恨》宋代:晏殊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 最美古詩詞系列:晏殊《珠玉詞》的剛柔並濟!
    隨著前段時間古裝劇《清平樂》的熱播,劇中喻恩泰飾演的晏殊的政治才能被人津津樂道。對於晏殊,很多人印象中有個誤區,總以為他的詞都屬於哀傷悽美甚至有些發牢騷的抑鬱之詞,但是當我們將他的詞集《珠玉詞》通讀一遍後,就會發現,我們誤會他了。
  • 晏殊寫下很深情的一首詩,字字唯美,最後兩句看哭不少有情人!
    晏殊寫下很深情的一首詩,字字唯美,最後兩句看哭不少有情人!我們中國古代出現的一些詩詞歌賦也是我們文化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些詩詞表達不同的一種意境,針對不同的一些文化背景,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 晏殊最讓人驚訝的一首詞,全詞無一生僻字,筆調活潑清新流暢
    晏殊的詞大多充滿富貴氣息,比如「樓臺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雖然詞中沒有金玉錦繡,可是自然洋溢著一種優雅單遠的神韻,可謂是低調奢華有內涵。不過晏殊有一首詞屬於例外,當初讀的時候感到很驚訝,原來晏殊也有寫農村的詞?
  • 古言文系列:強推《衡門之下》和月下蝶影的《如珠似玉》
    還有月下蝶影的《如珠似玉》文中講的是披著嬌花皮的霸王花與看起來病弱但是會超長待機的痴情帝的故事喔。作者的其他古言文寫的也不錯,像《造作時光》、《我就是這般女子》都是她寫的,喜歡古言的可以去看看作者的書喲。
  • 晏幾道很經典的一首詞,引得後世文人爭相模仿,但是從末被超越!
    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他與自己的父親晏殊被後世稱為「大晏」和「小晏」,所以說在晏殊眾多的兒子,晏幾道可謂是盡得父親真傳。他的詞或抒情,或深沉,又或是悲痛;以手中的一支筆寫盡了世間的無奈,還有感人肺腑的愛情,儘管晏殊名氣要大一點,但是不可否認要論才華的話,他並不輸於他父親,也是可以與之相比,同樣有很多經典的名篇流傳於世。
  • 因物興感、傷逝詠懷——淺析晏殊《詠花詞》的審美特徵
    根據《詞譜》考證,凡是註明「調見《珠玉詞》」或「此調始於晏殊者」的詞牌有:《漁家傲》、《少年遊》、《雨中花》、《秋蕊香》、《睿恩新》等五首, 都是雙調詞,其中除《少年遊》一首押平聲韻外,餘皆押仄聲韻;另外《詞譜》列為填詞正體者有《胡搗練》一首,都成為後代填詞的正體。這些詞調對北宋詞壇有著積極促進的作用,如《漁家傲》、《少年遊》等,幾成為宋代詞人最喜愛填選的詞調。
  •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晏殊這詞這麼美,為何會被笑話
    熱播劇《清平樂》,讓不少人對北宋的文人們有了更深的認識,其中晏殊也頗受大家關注。身邊不少朋友問小美,喻恩泰扮演的晏殊與歷史上的晏殊像不像?個人覺得,還真不太像。晏殊並不似《清平樂》中演得那麼唯唯諾諾,他其實是一個挺有個性的文人。5歲時,他就有神童之稱。
  • 晏殊最著名的兩首《清平樂》詞,一首語淡情深,一首貴氣十足
    晏殊是北宋初年最具影響力的詞壇大家之一,擅長小令,長於表現富貴生活的閒情雅致,語言清麗柔美,詞中多能引出哲理思考。在晏殊的詞作中,向來以《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最為人稱道,被譽為是「諧不鄰俗,婉不嫌弱」。但晏殊其他的一些作品,也同樣值得一提,比如他的《清平樂》詞。
  • 晏幾道最冷門的一首詞,結尾一句太過飄渺迷離,連道學家都被誘惑
    不過在朝的文人多填雅詞,而在野的騷客多寫俗詞豔詞。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填雅詞者如宰相晏殊,流連市井填豔詞者如才子柳永。彼時,雖有「詞為豔科」的說法,但作雅詞的官宦文人往往對寫戀情相思的「豔詞」很是鄙夷。據說柳永曾攜自創的「曲子詞」拜謁晏殊,晏殊閱其詞集,讀到「針線閒拈伴伊坐」一句,直斥為淫詞豔曲。可見當時雅俗涇渭之分。
  • 仕宦顯達、一直順風順水的神童晏殊的詞中也會有許多悲嘆
    可是,這些對晏殊是一個例外。晏殊十四歲時就有神童稱號,因此得到宋真宗的賞識,宋真宗十分器重他,讓他入宮陪太子讀書,在晏殊的詞中確實很難發現其他詞中常見的牢騷感慨,抑鬱悲憤,他的詞表現得像玉一樣的溫潤,沒有太多的憂愁,亦無需抑揚頓挫的刺激,他所流露和抒寫的乃是他珠圓玉潤的詩人的本質。
  • 晏殊此詞抒寫富貴閒愁,其中二句更是傳頌千古的名句,人人皆知
    在此期間,大批後人所熟知的文人雅士諸如晏殊、範仲淹、歐陽修、蘇軾等如閃耀巨星般逐一登場,他們或成熟老練,或青澀質樸,或耿直爽朗,或溫文爾雅,著實滿足了我們一波大眾對這些文豪大家的仰慕之情。當然也會因演員自身的好劣局限,觀眾對他們各自塑造的角色也是褒貶不一,但由喻恩泰飾演的晏殊一角,卻是好評不斷。
  • 清平樂:歐陽修的豔詞寫得好,那晏殊的怎樣?讀了才知是「絕豔」
    歐陽修寫過豔詞我們都知道,但是作為當時最正經的「儒相」——晏殊,他有沒有寫過豔詞呢?晏殊在北宋時期比起他的詞,他當官當得更好,在宋仁宗手下當了一世的太平宰相,所以對於晏殊的詩名,大家知道的比較少,相傳,晏殊曾經做了一萬多首,可惜經過了這麼多年,很多詞都已經失傳了。
  • 晏殊最唯美的一首七言律詩,將相思之情刻畫到了極致
    說到中國古代著名詞人,相信詩詞愛好者一定知道蘇軾、柳永、李清照、辛棄疾等宋代著名詞人,今天,我們聊的這位詞人在當時可是家喻戶曉的,他一生平步青雲,官至宰相,在文學史上與歐陽修齊名,並稱「晏歐」,詞的造詣極高,擅長小令,後人稱其為
  •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晏殊將對人生的思考,寫進一首首詞作中
    從同時代文人對晏殊的記載中可以知道,晏殊的詞是有另一種富貴優遊的境界的。所以,如果想品味富貴嫻雅的格調,領略最純粹的文人士大夫氣質,晏殊的詞是不二之選。晏殊的詞具有端莊、矜持、清雅的風格。其實從源流上來說,晏殊的詞還是屬於《花間》一脈,並沒有脫離五代至宋初花間詞的意象。但不用說比柳永,就算和花間詞的代表人物溫庭筠、馮延巳等人的詞相比,晏殊的詞作格調也是超出花間詞人的。晏殊的詞中,描摹女子情態的並不很多,他雖然也有「人別後,月圓時,信遲遲。
  • 司馬光的一首愛情詞,令人感慨萬千,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其實中國的傳統文化除了唐詩之外,還有很多,例如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經典之作,那也是我們這個民族最為重要的傳統文化,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張名片。那麼除了上面所說的那些之外,還不應當忽略宋詞,作為唐朝之後,又一個猶如文學復興的時代,同樣的湧現出了一大批在文學上有所成就的大文豪,他們同樣的寫過了無數燦爛的詩篇,以及宋詞最為耀眼的詞作。
  • 晏殊頗負盛名的一首詞,寫盡了離愁別恨,讀起來扣人心弦!
    隨著古裝劇《清平樂》的熱播,相信很多人都被劇中喻恩泰飾演的晏殊的政治才能所圈粉。但歷史上的晏殊更廣為人知的卻是他的文學成就。晏殊五歲能作詩,冠有神童之稱。十四歲參加殿試,賜同進士出身。後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亦是江西詞派的領袖,有「宰相詞人」之稱。
  • 晏殊這首詞讀來肝腸寸斷,還誕生了兩個成語,我們現在還經常引用
    其實除了這幾位之外,還有一位詞人晏殊,那也是不應該忽略,他也是大名鼎鼎。而且連歐陽修都對他頂禮膜拜,另外他對於歐陽修也是極為欣賞,還處處提攜他。晏殊的名氣在這些人中,顯然要小一些,不過他的很多詞作,那同樣也是別具一格,寫出了屬於自己的風格,尤其是他的愛情詞,更是感人肺腑,寫得極為抒情,也很是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