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繪製前往醫療機構的全球時間地圖

2020-12-21 科學網

科學家繪製前往醫療機構的全球時間地圖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30 15:16:49

英國牛津大學P. W. Gething研究團隊取得最新進展。他們繪製了前往醫療機構的全球時間地圖。相關論文於2020年9月28日發表於《自然-醫學》。

他們利用OpenStreetMap、Google Maps和學術研究人員正在進行主要數據收集工作,來彙編迄今為止最完整的設施位置信息庫。利用他們設施數據集的地域變化優勢,他們使用一種既定的方法來前所未有地詳細描述前往醫療機構的時間。他們製作有無機動交通工具的時間地圖,從而描述分布在整個財富範圍內的人群到醫療保健機構的旅行時間。

他們發現,只有8.9%的全球人口(6.46億人)假如使用機動運輸工具,他們在一小時內無法到達醫療保健領域;而43.3%(31.6億人口)的人無法在一小時內步行到達醫療機構。他們的地圖突出顯示了偏遠地區的貧困人口面臨的另一個脆弱性,可以幫助估計人們是否會在需要時尋求醫療保健,以及為有效地將有限的醫療保健和運輸資源分配給現在和將來服務不足的人群提供依據。

研究人員表示獲得醫療保健是人類福祉的要求,對於部分受到相對於地理上分散的人口的醫療保健資源分配限制。由於缺乏全面的醫療設施資料庫,因此在全球範圍內量化獲得醫療服務的難度很大。

附:英文原文

Title: Global maps of travel time to healthcare facilities

Author: D. J. Weiss, A. Nelson, C. A. Vargas-Ruiz, K. Gligori, S. Bavadekar, E. Gabrilovich, A. Bertozzi-Villa, J. Rozier, H. S. Gibson, T. Shekel, C. Kamath, A. Lieber, K. Schulman, Y. Shao, V. Qarkaxhija, A. K. Nandi, S. H. Keddie, S. Rumisha, P. Amratia, R. Arambepola, E. G. Chestnutt, J. J. Millar, T. L. Symons, E. Cameron, K. E. Battle, S. Bhatt, P. W. Gething

Issue&Volume: 2020-09-28

Abstract: Access to healthcare is a requirement for human well-being that is constrained, in part, by the alloc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relative to the geographically dispersed human population1,2,3. Quantifying access to care globally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absence of a comprehensive database of healthcare facilities. We harness major data collection efforts underway by OpenStreetMap, Google Maps and academic researchers to compile the most complete collection of facility locations to date. Leveraging the geographically variable strengths of our facility datasets, we use an established methodology4 to characterize travel time to healthcare facilities in unprecedented detail. We produce maps of travel time with and without access to motorized transport, thus characterizing travel time to healthcare for populations distributed across the wealth spectrum. We find that just 8.9% of the global population (646 million people) cannot reach healthcare within one hour if they have access to motorized transport, and that 43.3% (3.16 billion people) cannot reach a healthcare facility by foot within one hour. Our maps highlight an additional vulnerability faced by poorer individuals in remote areas and can help to estimate whether individuals will seek healthcare when it is needed, as well as providing an evidence base for efficiently distributing limited healthcare and transportation resources to underserved populations both now and in the future.

DOI: 10.1038/s41591-020-1059-1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1059-1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繪製有史以來最大3D宇宙地圖
    科學家繪製有史以來最大3D宇宙地圖 (1/4) "← →"翻頁
  • 世界最大3D宇宙地圖發布 數百名科學家共同繪製(圖)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網7月21日電 綜合外媒報導,當地時間20日,迄今為止最大的3D宇宙地圖發布。該地圖是全球30個機構的數百名科學家耗時20年,對400多萬個星系以及類星體進行分析後,繪製而成的。
  • 世界最大3D宇宙地圖發布 數百名科學家共同繪製
    中新網7月21日電 綜合外媒報導,當地時間20日,迄今為止最大的3D宇宙地圖發布。該地圖是全球30個機構的數百名科學家耗時20年,對400多萬個星系以及類星體進行分析後,繪製而成的。據報導,這是研究人員首次利用「顯示物質在遙遠宇宙中分布的天體,即活躍形成恆星和類星體的星系」,來繪製宇宙地圖。法新社報導稱,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鐵盧大學教授威爾·珀西瓦爾(Will Percival)表示,全球約30個機構的數百名科學家通過努力,呈現了「宇宙擴張的完整故事」。
  • 全球海底地圖繪製完成近20%
    【新華社微特稿】在一個繪製海底地圖的國際合作項目努力下,地球海底19%的地圖已經繪製。據路透社報導,「海底2030」的項目研究人員21日說,全球海底19%的地圖已經繪製,高於一年前15%的水平。慈善機構日本財團和非營利的「大洋地勢圖」組織2017年發起「海底2030」項目時,全球海底只有6%有地圖。項目負責人傑米·麥克麥可-菲利普斯說:「今天的水平是19%,意味著我們還有81%的海洋要測量、要繪圖。這個區域是火星(表面)的兩倍大,我們要在未來10年內完成。」
  • 全球五分之一的海底已完成地圖繪製
    全球五分之一的海底已完成地圖繪製2016年,由日本東洋銀行資助的「海底2030項目」啟動,當時,僅有6%的全球海底被調查,現在,1/5的海底已經完成地圖繪製,也就是19%。項目主任傑米·麥克麥可·菲利普斯表示:「這意味著我們還有81%的海洋需要勘測,需要繪製地圖。這是一個面積約為火星面積兩倍的區域,我們必須在未來十年內完成這一目標。」
  • 外媒:數百名科學家製作出迄今為止最大3D宇宙地圖
    據法新社日內瓦7月20日報導,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鐵盧大學的威爾·珀西瓦爾說,來自全球約30家機構的數百名科學家通過努力「全面展示了宇宙的膨脹」。他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個項目是20多年前啟動的,研究人員「對迄今為止範圍最廣的宇宙時進行了最精確的膨脹史測量」。
  • 為火星探測加裝「透視眼」 安徽「黑科技」將為火星繪製「全球地圖」
    在未來兩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它將「踏遍」火星的大部分角落,了解火星次表層下的物質構成。在進行科學研究的同時,它還將為火星繪製出一幅「全球地圖」。因技術先進,它引起國內外相關科學家的廣泛關注。「了解到火星上哪裡有土壤、乾冰或者水冰,而後者是人類生存的必備條件。」範明意說。這樣一來,就可以了解火星次表面的物質機構分布,為火星繪製出一個「全球地圖」來。搞清楚火星上的高地、河谷,不僅是科學研究的需要。
  • 全球疫情實時地圖與繪製它的中國留學生「圖」
    董恩盛(右)和杜鴻儒(左)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疫情追蹤地圖背後付出大量心血和勞動。(受訪者供圖)美東時間5月7日,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疫情追蹤地圖顯示,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確診病例已超過375萬,死亡病例超過26萬;美國確診病例超過122萬,死亡病例超過7.3萬。
  • 黏菌「教」科學家繪製宇宙網地圖
    然而,由於宇宙網中的暗物質不發光,導致繪製宇宙網地圖難度極大。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研究人員利用模仿黴菌尋找食物的行為構建了一種新的算法,來繪製這些看不見的宇宙網細絲。 這個算法模仿了黏菌,特別是多頭絨泡菌尋找食物的行為。
  • 探秘谷歌地球,它如何繪製全球98%的地圖?
    薩魯耗費了很多時間在谷歌地球上尋找家鄉。他不記得故鄉的名字了,只能依靠其他提示來進行操作。他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圓圈縮小搜索範圍,然後尋找記憶中模糊的細節:一個以字母B開頭的車站名稱、一座水塔、一座立交橋和附近的一條環城公路。「就像超人一樣。你可以仔細查驗,在心中記下畫面並暗自比較『這是否匹配?』」
  • 科普|在中國古代,是怎麼繪製地圖的?
    目前,中國考古發現的最早地圖是在戰國時期繪製的,它們於1986年在甘肅省天水市天茂海灘秦墓出土,共有7幅地圖,但7幅地圖主要是秦國的山區河流。目前存世的最早的全國地圖主要是《禹跡圖》和《華夷圖》。其實在古代,繪製地圖的方法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方法:以山川為基準以地理狀況為區分作圖,這是古代繪製地圖最常用,也最方便的一種形式。製圖方法是:首先把所要繪製的縣城畫在中心,然後再把縣城附近的山川河流,相對於縣城在什麼位置,大小如何用特定符號表示出來;最後再把縣城與山川之間的道路繪製出來即可。
  • 古代沒有衛星,人們如何繪製精確的地圖?
    說到這裡,我就想起沒有飛機,衛星與遙感技術的時代,地圖的作用更為重要,可是他們如何製作精確的地圖呢?說白了,無論以什麼方法來繪製地圖,最重要的步驟就是測量。當時,裴秀提出了繪製地圖的六條原則,分別是分率、準望、道裡、高下、方邪、迂直。乍一聽,讓人感覺很陌生,但是,細細剝析以後,卻讓人大吃一驚!
  • NASA公布首張螢光地圖 揭全球陸地植物生長狀況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近日公布了全球第一張陸地植物螢光地圖。該地圖是根據日本溫室氣體觀測衛星(GOSAT)光譜儀小組2009年收集的數據繪製而成,顯示了全球陸地植物的分布情況。 研究人員表示,成功製作這張螢光圖證明了從太空對全球的綠色植物進行螢光信號探測是可行的。此前人們要獲取有關地球上植物生長狀況的信息,是通過衛星探測「綠色」指標,利用的是綠光反射,而不是螢光。然而,在乾旱、有霧或光合作用受限時,綠色葉子會死亡或改變顏色,這時綠光會降低;而且利用衛星從太空探測地面的綠色變化情況會有時間延遲,有時會延遲幾天甚至幾周。
  • 土耳其一位海軍上將,曾經得到過一張南極地圖,地圖上竟有獨角獸
    不過令人感到費解的是,南極洲的地圖卻早在1513年就被人繪製出來了,而且地圖上還顯示南極大陸上有詭異的獨角獸。究竟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吧:(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尋找身邊的美食地圖活動啟動 為古城繪製一張美食地圖
    蘇報訊(蘇報融媒記者彭化成)昨天,姑蘇區首屆「姑蘇味道」——尋找身邊的美食地圖活動正式啟動。姑蘇古城餐飲業發達,蘇式美食博大精深,各地美食百花齊放,更有眾多「網紅」美食吸引大量市民和遊客前往「打卡」。近年來,姑蘇區市場監管部門圍繞食品安全監管要點,從「明廚亮灶」、食品安全等方面持續發力,努力推進餐飲業質量安全提升工程,打造了一系列優質餐飲單位。
  • 日本研究人員提新海洋探測技術:利用黃貂魚繪製海床地圖
    使用多波束聲吶探測儀自動繪製海底地圖的無人駕駛船隻或反射水下物體聲納信號的機載平臺以及安裝了相應硬體的光線都可以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來自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科學家、該項研究的論文合著者Yo Tanaka指出:「電鱝和黃貂魚(電鰩)都是底棲動物,這意味著它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海底深處遊泳。
  • 史上最完整3D宇宙地圖!從地球穿越到宇宙邊界,解密138億年歷史
    全球100多位天文學家共同參與的「史隆數位巡天」計劃,經歷數十年收集數據與觀測,構建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3D宇宙地圖,解密138億年漫長的宇宙歷史究竟發生過什麼事。導致宇宙不斷膨脹的暗能量美國政府支持的史隆數位巡天計劃(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於20多年前啟動,全球三十多個天文機構的100多位天文學家都有參與。
  • 最大宇宙地圖誕生,涵蓋400萬星系,縱橫數百億光年,還是立體的
    還並沒有一個像地球的世界地圖這樣的足夠具體而清晰的地圖給我們展現出來。不過就在最近,一個來自全球30多個天文研究機構的數百名科學家多年努力的成果成功發布,向世人展示了有史以來最大的3D宇宙地圖。 近二十年來,全球三十多個天文機構大約觀測了400多萬個星系和能發出強光的類星體等,在對這些星系和類型體的方位和距離進行定位後
  • 手把手|如何用Python繪製JS地圖?
    關於轉載授授權 大數據文摘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朋友圈,自媒體、媒體、機構轉載務必申請授權,後臺留言「機構名稱+文章標題+轉載」,申請過授權的不必再次申請,只要按約定轉載即可,但文末需放置大數據文摘二維碼。
  • 中國人在繪製超級大地圖(中英雙語)
    當時,南極洲、北冰洋、阿拉斯加、夏威夷都沒有被人類發現,但墨卡託投影法已在地圖繪製中普及,經緯線構織成網格,投射在圓柱面上,極大提升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方向感。果然,此後半個世紀,英國海軍軍官詹姆斯·庫克船長發現了上述佔地球表面1/4面積的疆域,為「日不落帝國」的締造做出巨大貢獻。每天上班,推開門的第一瞬間,我都會看到這幅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