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底地圖繪製完成近20%

2020-12-21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微特稿】在一個繪製海底地圖的國際合作項目努力下,地球海底19%的地圖已經繪製。

據路透社報導,「海底2030」的項目研究人員21日說,全球海底19%的地圖已經繪製,高於一年前15%的水平。慈善機構日本財團和非營利的「大洋地勢圖」組織2017年發起「海底2030」項目時,全球海底只有6%有地圖。

項目負責人傑米·麥克麥可-菲利普斯說:「今天的水平是19%,意味著我們還有81%的海洋要測量、要繪圖。這個區域是火星(表面)的兩倍大,我們要在未來10年內完成。」

研究人員希望繼續從檔案資料、測量和航運等多個渠道積累數據,繪製海底地圖。麥克麥可-菲利普斯說,得益於政府、學術界和商業渠道慷慨提供的數據,研究人員免於測量數十萬平方公里海底地形,省下大筆經費,但仍需測量約2.93億平方公里海底地形。

人類對海底地形的認知不及對火星、水星和金星表面的認知。出於海洋經濟和環境保護的考慮,為地球海底繪製一份詳盡地圖意義重大。(完)(袁原)

關鍵詞:海底地圖(seabed map)、「大洋地勢圖」(GEBCO)

相關焦點

  • 全球五分之一的海底已完成地圖繪製
    全球五分之一的海底已完成地圖繪製2016年,由日本東洋銀行資助的「海底2030項目」啟動,當時,僅有6%的全球海底被調查,現在,1/5的海底已經完成地圖繪製,也就是19%。項目主任傑米·麥克麥可·菲利普斯表示:「這意味著我們還有81%的海洋需要勘測,需要繪製地圖。這是一個面積約為火星面積兩倍的區域,我們必須在未來十年內完成這一目標。」
  • 「臺灣海峽海底隧道」設計圖繪製完成?臺網友九成叫好
    海外網8月8日電「大陸擬建臺灣海峽海底鐵路隧道」,臺媒近日以此為題進行報導,這一話題再次引發島內輿論熱議。臺媒稱,這項工程若建設完成,將成為世界最長海底鐵路隧道,長度是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的3倍有餘。對此,馬英九辦公室前副秘書長羅智強發起「對臺灣是好事還是壞事?」
  • 臺灣地區通用版電子地圖今年內將完成繪製
    華夏經緯網1月2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內政部」土地測繪中心指出,通用版電子地圖為「臺灣地區地理資訊系統建置及推動10年計劃」的重要工作,自2007年度起建置至今。今年將持續繪製澎湖、金門、連江地區及花蓮、臺東、南投地區後,將完成全臺灣地區通用版電子地圖建置。
  • 科學家繪製前往醫療機構的全球時間地圖
    科學家繪製前往醫療機構的全球時間地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30 15:16:49 英國牛津大學P. W. Gething研究團隊取得最新進展。他們繪製了前往醫療機構的全球時間地圖。
  • 五角大樓繪製了一張「世界地圖」,好像全世界都是美國的領海
    文/行走斯圖卡美國總是需要為自己找一個敵人,不僅為了軍工複合體和財團的利益,也是為了維持高額軍費,確保軍事優勢,進而維護自己的全球霸權地位。最近,五角大樓公布了一張新繪製的世界地圖,將這樣的意圖暴露無遺!
  • 日本研究人員提新海洋探測技術:利用黃貂魚繪製海床地圖
    據外媒報導,雖然我們可能已經很好地了解了地球表面的地形,但對於海底則完全是另一回事。據稱人類對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也要比對海底的了解要多,為此,科學家們正在開發各種各樣的技術來幫助填補這一空白。其中一項新技術是利用深海鰩魚來探測海底,它甚至還可能可以為所需的硬體提供動力。資料圖截止到現在,約80%的海洋仍未被測繪到,所以人們對擴大對海底的了解有著極大的興趣。使用多波束聲吶探測儀自動繪製海底地圖的無人駕駛船隻或反射水下物體聲納信號的機載平臺以及安裝了相應硬體的光線都可以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 科學家繪製有史以來最大3D宇宙地圖
    科學家繪製有史以來最大3D宇宙地圖 (1/4) "← →"翻頁
  • 世界最大3D宇宙地圖發布 數百名科學家共同繪製
    中新網7月21日電 綜合外媒報導,當地時間20日,迄今為止最大的3D宇宙地圖發布。該地圖是全球30個機構的數百名科學家耗時20年,對400多萬個星系以及類星體進行分析後,繪製而成的。據報導,這是研究人員首次利用「顯示物質在遙遠宇宙中分布的天體,即活躍形成恆星和類星體的星系」,來繪製宇宙地圖。法新社報導稱,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鐵盧大學教授威爾·珀西瓦爾(Will Percival)表示,全球約30個機構的數百名科學家通過努力,呈現了「宇宙擴張的完整故事」。
  • 探測器神秘失蹤,海底深處或存在神秘生物,《山海經》與此有關?
    海底的高壓與漆黑,極端的溫度,以及特殊的環境對人類限制極大,使人類對海洋探索沒有達到10%以上。即使這樣,人類從未放棄過對海洋的探索。目前專家認為人類只繪製了大約5%的海底地圖,而那些95%的海底沒有繪製地圖,其實並不準確。因為海水會阻擋無線電波的傳播,所以繪製海底可能需要用其他的方式來實現。
  • 世界最大3D宇宙地圖發布 數百名科學家共同繪製(圖)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網7月21日電 綜合外媒報導,當地時間20日,迄今為止最大的3D宇宙地圖發布。該地圖是全球30個機構的數百名科學家耗時20年,對400多萬個星系以及類星體進行分析後,繪製而成的。
  • 科普|在中國古代,是怎麼繪製地圖的?
    目前,中國考古發現的最早地圖是在戰國時期繪製的,它們於1986年在甘肅省天水市天茂海灘秦墓出土,共有7幅地圖,但7幅地圖主要是秦國的山區河流。目前存世的最早的全國地圖主要是《禹跡圖》和《華夷圖》。其實在古代,繪製地圖的方法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方法:以山川為基準以地理狀況為區分作圖,這是古代繪製地圖最常用,也最方便的一種形式。製圖方法是:首先把所要繪製的縣城畫在中心,然後再把縣城附近的山川河流,相對於縣城在什麼位置,大小如何用特定符號表示出來;最後再把縣城與山川之間的道路繪製出來即可。
  • 為火星探測加裝「透視眼」 安徽「黑科技」將為火星繪製「全球地圖」
    在進行科學研究的同時,它還將為火星繪製出一幅「全球地圖」。為火星探測加裝一雙「透視眼」記者了解到,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將同時實現「繞、落、巡」三個目標,「天問一號」上共搭載了7 個火星探測設備,可環繞火星運轉並對火星進行探測。
  • 中國人在繪製超級大地圖(中英雙語)
    當時,南極洲、北冰洋、阿拉斯加、夏威夷都沒有被人類發現,但墨卡託投影法已在地圖繪製中普及,經緯線構織成網格,投射在圓柱面上,極大提升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方向感。果然,此後半個世紀,英國海軍軍官詹姆斯·庫克船長發現了上述佔地球表面1/4面積的疆域,為「日不落帝國」的締造做出巨大貢獻。每天上班,推開門的第一瞬間,我都會看到這幅地圖。
  • 中國人繪製的第一張世界地圖在河北省被發現
    中新社石家莊一月十一日電一張最早由中國人繪製的世界地圖最近在河北省會石家莊市被公之於眾。專家認為,這一發現對研究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發展史具有重要價值。  據介紹,新發現的這張世界地圖是清朝官員葉子佩(字圭綬)於道光二十五年(一八四五年)十月下旬繪製的,鹹豐辛亥(一八五一年)重刻,地圖邊緣有「萬國大地全圖」的篆書名稱。
  • 探秘谷歌地球,它如何繪製全球98%的地圖?
    與此同時,谷歌觀察到它的大部分搜索都涉及地圖和方向。因此,在2004年,谷歌收購了Keyhole。但傑裡·布羅頓(Jerry Brotton)在他的著作《十二張地圖上的世界歷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2 Maps)中講述了谷歌地球的故事,他對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表示:「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只是覺得該地圖很酷。
  • 古代沒有衛星,人們如何繪製精確的地圖?
    說到這裡,我就想起沒有飛機,衛星與遙感技術的時代,地圖的作用更為重要,可是他們如何製作精確的地圖呢?說白了,無論以什麼方法來繪製地圖,最重要的步驟就是測量。後來,經過不斷的歸納總結,裴秀提出了「製圖六體」之法,並且以此完成了《禹貢地域圖》,這也是我國最早的地圖集。
  • 全球疫情實時地圖與繪製它的中國留學生「圖」
    這張仍在不斷豐富細化的疫情地圖,平均每日全球點擊量高達10億次,最高日點擊量達到45億次。它是各國政府、研究人員和主流媒體引用最多的疫情數據來源。這張疫情地圖,還帶動了美國各州及世界多國政府或民間機構製作類似疫情圖和提高數據精確度,從而提升了民眾的知情權。
  • 殷行街道發布「加裝電梯可行性地圖」,51加梯現場踏勘配合繪製
    為進一步推進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工作,近日,楊浦區殷行街道發布了《殷行街道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可行性地圖》。這張地圖是殷行街道根據去年四季度開展的需求調研,委託上海海珠建築工程設計有限公司針對居民實際需求,對28個小區的246個單元逐一開展實地勘測工作,根據加梯條件較好、條件一般、條件較差和不具備加梯條件四種分類標識繪製而成。
  • 《魔獸世界懷舊服》海底沉船任務怎麼完成 海底沉船任務完成方法
    導 讀 在魔獸世界懷舊服中,海底沉船任務的需求是剃刀嶺的加索克要你從海岸邊的艦隊殘骸中打撈出3件侏儒的工具
  • 德國總理默克爾送給中國的繪製於1735年的中國地圖
    2014年3月底,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宴請到訪的中國領導人時,贈送了一幅繪製於1735年的「中國地圖」,默克爾稱:「這是德國繪製的第一幅精確的中國地圖。」他「出於數學和歷史的原因」,首先開始改進德國人的地圖;他的論著推進了「極射赤平投影」在地圖實踐中的應用,他出版了歐洲、非洲、埃及、敘利亞等地的地圖,在同霍曼公司合作出版的那個年代的世界地圖中,甚至描繪了西澳大利亞(當時稱新荷蘭,整個澳洲大陸輪廓尚未探索完成)海岸線正確的經緯度。